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重生刘据之逆天改命 > 第422章 西征旌旗再指乌孙

靖汉十七年·春末:

十日的时光,在紧张有序的备战中转瞬即逝。贵山城外,连绵的汉军大营如同苏醒的巨兽,吞吐着无尽的能量。

粮秣辎重已装载完毕,刀枪箭矢擦拭得寒光凛冽,战马饱食休憩,喷吐着灼热的白息。一切均已就绪,只待那一声号令。

这一日,天明气清。低沉而雄浑的牛角号声划破长空,穿透了西域清晨微凉的空气。

中军大纛之下,骑都尉李凌一身玄甲,外罩赤袍,目光锐利如鹰,扫视着眼前这支即将由他执掌、挥师西北的精锐之师——整整三万大汉铁骑!

“擂鼓!出征!”李凌的声音并不算特别洪亮,却带着一种金石般的坚定和杀伐之气。

咚!咚!咚!咚!

沉重的战鼓声如同雷鸣般响起,一声声敲击在每一位将士的心头,也宣告着大汉帝国针对乌孙内乱的军事干预,正式拉开帷幕。

大军如同一条巨大的钢铁洪流,开始缓缓蠕动,然后逐渐加速。马蹄踏地之声汇聚成沉闷的惊雷,旌旗蔽日,枪戟如林,带着无坚不摧的气势,向着西北方向的乌孙国境,滚滚而去。

在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中,一个身影显得有些特殊。他并未穿着显赫的将军铠甲,仅是一身普通的中级军官服饰,骑乘一匹还算健壮的青骢马,跟随在中军帅旗附近。

他的面容比实际年龄显得沧桑,眼神中带着一种经历过极致痛苦与绝望后的沉静,但仔细看去,那沉静之下,又似乎有微弱的火苗在重新燃烧。

此人,正是周云。

他的正式身份,是李凌军中的中军司马,负责协助主将管理军务、文书、传达命令等,职位不高,却处于军队的核心信息枢纽。然而,这个职位并非朝廷正式任命,而是李凌以“私人幕僚”的名义,特邀其随军同行。

李凌的深意:多是看在袍泽之情与政治投资。

李凌与周云,当年曾同在大将军霍去病,麾下效力,虽非至交,却有同袍之谊。李凌深知周云的才能,对其遭遇深感惋惜。此次他受命出征,独当一面,便动了心思。

在请示皇帝刘据并获得默许后,李凌向周云发出了邀请。此举蕴含深意:

乌孙内乱,规模可控,风险远小于之前对阵羌人主力。这是一个相对安全、又能立下军功的绝佳机会。让周云离开贵山城那个无所事事的闲散状态,重新回到熟悉的军中环境,接触军务,是最快的复起途径。

中军司马的位置,看似不高,却极易接触到核心军机,并能以其丰富的经验和眼光,在战略战术上为李凌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一旦献策被采纳并取得成效,这功劳自然有周云一份。只要立下实实在在的功劳,就有了向朝廷请功的资本。

李凌深知,陛下将周云放在西域,绝非让其老死于此。陛下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和理由重新启用他。自己此举,正是为陛下递上了一把合适的梯子。只要周云表现良好,陛下顺势提拔,则一切水到渠成,无人可以非议。这是一笔极有眼光的政治投资,既全了袍泽之情,又迎合了圣意。

临行前,李凌曾私下对周云言道:“子瑾,此战规模不大,然关乎帝国西陲稳定。兄之才,埋没于案牍之间,实属可惜。随我同行,于军中看看,或许别有洞天。若有见解,直言无妨,功成之日,自有分晓。”

周云是何等聪明之人,岂能不明白李凌的良苦用心和其中蕴含的巨大机遇?他心中感激涕零,将这份情谊深深埋藏,只重重抱拳:“伯翼兄提携之恩,云,没齿难忘!必竭尽驽钝,以供驱策!”

再次随军出征,对于周云而言,心境已是截然不同。

没有了当初西征羌人时的意气风发与雄心万丈,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虔诚的谨慎和沉默的观察。他如同一个溺水后被救起的人,格外珍惜这重新呼吸的机会。他不再是主帅,无需承担那如山岳般沉重的责任,这反而让他能够更冷静、更细致地去审视周围的一切。

他仔细观察着军队的行军队列、士气状态、后勤补给线的组织;

他默默研究着西域的地图,揣摩着乌孙内部可能的情报;

他凭借着自己与羌人、匈奴作战的惨痛经验,在脑中推演着各种可能遇到的情况和应对策略。

那场几乎全军覆没的惨败,像一道永不愈合的伤疤,也像一尊警钟,时刻提醒着他。他不再轻易做出判断,每一个想法都要反复斟酌。他的军事思维,在经历了失败的淬炼和这段时间的沉淀后,似乎变得更加深沉和敏锐。他就像一柄被重新打磨的宝刀,敛去了锋芒,却更显厚重与危险。

大军一路西行,沿途并未遇到任何像样的抵抗。乌孙国内的混乱局势,使得其边境防御形同虚设。李凌治军严谨,命令部队秋毫无犯,快速向乌孙国的都城——赤谷城方向推进。

根据绣衣卫不断传来的最新情报,乌孙国王正被困在赤谷城,凭借都城险要和他仅存的忠诚部队进行固守。而反叛的僮仆都尉联军,则聚集在赤谷城以东一百五十里外的肥美草原上,不断围攻王都,同时似乎也在等待什么,或是内部也在争权夺利。

李凌的行军策略稳健而有力:

他先是派遣五千精骑为前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清扫小股敌人,探查主力敌军确切位置。

随后 自率两万主力,保持战斗队形,稳步推进,确保后勤线安全。

最后是五千后军保护着庞大的辎重车队,源源不断提供补给。

周云作为中军司马,忙碌地处理着各类军务文书,将前方情报、部队状态、粮草消耗等信息汇总,及时呈报给李凌。他沉默寡言,却将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条,其丰富的经验在此刻展现无遗,让李凌省心不少。

在一次军议上,李凌根据情报,决定不直接急行军解赤谷城之围,而是计划先击溃城外叛军主力。他看向周云:“周司马,你曾历经大战,对此有何看法?”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周云。周云起身,从容一礼,然后走到地图前,手指点向叛军聚集之地:“将军,叛军势大,然其聚于草原,无险可守,正利于我骑兵发挥。然其亦知我军来援,必有防备。云以为,可遣一偏师,绕行至其侧后,断其与北方可能之联系,并作出迂回包抄之势。将军自率主力正面压上,叛军心惧,阵脚必乱。届时前后夹击,可获全功。”

建议中规中矩,却老成持重,面面俱到,充分考虑了震慑、实战和预防外敌干预等多个层面。

李凌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点头道:“司马之言甚善!便依此计而行!”

周云拱手退回原位,面色平静,心中却有一丝暖流涌过。他知道,自己重返疆场的第一步,已经稳稳地迈了出去。这条戴罪立功之路虽然漫长,但希望之光,已在前方隐约闪烁。汉军的铁骑,载着帝国的意志,也载着周云个人的救赎希望,正坚定不移地奔向乌孙的纷争之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