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重生刘据之逆天改命 > 第228章 中原移民的曙光

靖难七年的初夏,当辽东半岛上三韩遗民南迁的血泪之路还在泥泞中艰难延伸时,中原大地却呈现出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

朝廷招募移民、充实朝鲜半岛新辟疆土的诏令,如同春风般迅速传遍河北、山东、河南诸郡国。

出乎朝廷意料的是,响应者之踊跃,远超预期。短短不到十天,八万户移民的名额便被报满!

这与三韩遗民被迫离乡时的绝望反抗,形成了触目惊心的对比。

中原腹地,历来人多地少,加之近年天灾偶发,流民、失地农民、以及部分寻求出路的城市贫民数量不少。

朝廷的移民政策,对他们而言,并非强迫,而是一条充满希望的生路。

“漠南前车之鉴”的鼓舞了这些生存艰难的中原百姓。 几年前,朝廷在漠南和河套平原地区成功推行的大规模移民屯垦,成为最好的宣传样板。

那些迁往河套的移民,如今不仅有了自己的土地,还享受了多年的免税政策,生活安定富足。这些活生生的例子,通过返乡探亲者、商旅的口口相传,在中原百姓心中种下了“边疆虽远,却是乐土”的种子。

朝鲜半岛虽不如河套肥沃,但朝廷的承诺的授田、免税等优惠条件同样诱人。

朝廷承诺,移民抵达朝鲜半岛后,将按户授田——人均土地不少于二十亩,并协助建造房屋如提供木材、工匠指导,或直接分配修缮好的三韩遗民旧屋等。

朝廷还规定了移民前三年,免除一切赋税徭役!这对于饱受赋税之苦的农民而言,是巨大的吸引力。

最关键的,是朝廷宣布:因移民启程已错过春耕,为确保移民能度过今年寒冬及明年秋收前的青黄不接期,每人发放一担粮食(约120斤)作为基本口粮保障!

后续还将根据情况,在明年春播前和夏收前,再酌情调拨救济粮。

这一条,彻底打消了移民最大的顾虑——饿死在路上或新家园。

朝廷明确,移民将由军队沿途护送,抵达后由辽东都护府驻军保护,安全无虞。

郡县官吏、乡亭里正深入乡里,宣讲政策,描绘前景——“新土广阔”、“朝廷扶持”、“免税三年”、“口粮无忧”。

设立专门的移民登记点,简化手续,快速办理。对符合条件的流民、贫民,甚至部分轻罪犯,优先吸纳。

以县、乡为单位,将移民编成大队、小队,指定临时负责人——多为乡绅或退伍老兵,便于管理和行进。

与三韩遗民被铁链捆绑、皮鞭驱赶的惨状不同,中原移民的迁徙过程,展现出官民协作、井然有序的景象。

在各郡国指定的集结地,移民们携家带口,推着独轮车,挑着担子,赶着为数不多的家畜,脸上虽有离愁,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憧憬。

官府组织人员维持秩序,分发第一批少量干粮和饮水。

由地方郡兵或调拨的卫军组成的护送队伍,早已在集结地等候。他们并非凶神恶煞的监工,而是秩序的维护者和安全的保障者。军官会向移民说明行程安排、注意事项。

朝廷在主要迁徙路线上,设立了官办的补给站。移民凭官府发放的“移民凭”,可在补给点领取定量食物和饮水,甚至能获得简单的医疗救助。这大大减轻了移民的负担。

队伍行进速度适中,考虑老弱妇孺的体力。遇到恶劣天气,会寻找避风处或提前进入驿站休整。士兵们主要负责警戒和引导,对行动迟缓者,多是催促鼓励,而非鞭打辱骂。整体气氛虽不轻松,但也无恐慌和绝望。

当移民队伍历经艰辛,终于抵达朝鲜半岛的指定安置区。这些安置区多为靠近汉军要塞、交通相对便利、土地相对平整的河谷地带,朝廷的承诺开始兑现。

对于三韩遗民留下的、尚可修缮的房屋,官府组织人手进行清理、加固,分配给移民家庭。

对于需要新建的区域,官府提供木材、石料,并派工匠指导移民建造具有汉地风格、又适应当地气候的房屋。移民们互相帮工,很快便有了遮风挡雨之所。

移民安顿下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凭“移民凭”和户籍册,到当地官仓领取那“每人一担”的救命粮!

看着金黄的粟米或麦粒倒入自家的米缸,移民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大半。这担粮食,是他们熬过第一个寒冬和来年青黄不接期的最大保障。

辽东都护府派出的官吏,会同地方驻军,开始丈量土地,按户授田。

虽然朝鲜半岛土地相对贫瘠,但地广人稀,每户分得的土地面积远大于中原老家。官吏们在地头插上木牌,标明归属。移民们抚摸着属于自己的土地,眼中充满了希望。

官府组织移民上山砍柴储备燃料,指导他们利用当地材料加厚屋顶、堵塞墙壁缝隙以御寒。

虽然今年无法耕种,但官府已开始组织农官,向移民传授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的作物种植技术,并承诺在春播前发放种子和部分农具。

建立保甲制度,十户一甲,十甲一保,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同时,驻军定期巡逻,维持治安,震慑可能残存的零星匪患。

靖难七年的冬天,对于朝鲜半岛上的中原移民而言,虽然寒冷,但心中却燃烧着希望的火种。

他们有遮风挡雨的房子,有足够过冬的粮食,有属于自己的土地,还有官府的保护和扶持。这与在风雪中挣扎南迁、前途未卜的三韩遗民,形成了天壤之别。

移民们开始利用冬闲时间,熟悉新的环境,修缮房屋,编织草席,制作简单的工具。邻里之间互相走动,交流着对未来的规划。

孩子们在新建的村落里奔跑嬉戏,给这片饱经战火蹂躏的土地带来了久违的生机。

赵充国巡视新移民村落时,看到的不再是麻木和绝望,而是忙碌的身影和充满希望的眼神。

他知道,朝廷的投入是巨大的,但这一切是值得的。这些带着希望而来的中原移民,如同坚韧的种子,将在朝鲜半岛这片新辟的疆土上扎根、繁衍。

他们将开垦荒地,建立村镇,传播汉家文化,成为帝国东疆最坚实的屏障和最可靠的基础。

当春天的第一缕阳光融化冰雪,这片曾被血与火浸染的土地上,响起的将不再是战鼓与哀嚎,而是移民们开垦荒地的锄头声和播种希望的欢笑声。

中原移民的顺利迁徙与安置,为帝国辽东经略的惨胜篇章,添上了一抹充满希望的亮色。半岛的未来,属于这些带着希望而来的汉家子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