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重生刘据之逆天改命 > 第198章 寒冬孕育的文明之光

靖难五年的寒冬,朔风如刀,卷着细密的雪霰,抽打着长安城巍峨的朱雀门楼。辽东的鸭绿水早已冻成一条坚硬的玉带,纥升骨城的断壁残垣在厚厚的积雪下沉寂。

玄菟郡城内,征东大将军赵充国的大帐中,炭火烧得通红,却驱不散帐内凝重的空气。

巨大的牛皮舆图上,代表汉军与卫氏朝鲜残部的标记犬牙交错。赵充国的手指重重敲在冰封的汉江南岸,声音低沉如闷雷:“开春!冰消雪融之日!便是犁庭扫穴之时!各部!粮秣、军械、操练!务必万全!此战!务求全功——!!”

帐外,风雪中传来士兵操练的整齐呼喝和金铁交鸣之声,肃杀之气弥漫。

万里之遥的漠北龙城,金帐穹顶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压得帐顶的狼头纛都显得有些佝偻。大单于狐鹿姑独立风雪之中,貂皮大氅在寒风中猎猎作响。

他望着风雪中连绵起伏、如同白色巨兽般的毡帐群落,以及远处被圈在避风处、喷着白气的庞大马群。三万匹精挑细选的乌孙战马,是西迁的命脉。

从汉朝换来的粮食,深藏在隐秘的冰窖地穴。各部族的青壮被编成行伍,在老弱妇孺压抑的哭泣和牛羊不安的嘶鸣中,进行着最后的迁徙演练。

空气中弥漫着离别的悲怆、对未知的恐惧,以及一种孤注一掷的决绝。龙城,这座草原的心脏,正随着单于的目光,缓缓转向西方。

帝国的心脏长安,未央宫的温室殿暖意融融。靖难帝刘据的目光却穿透了窗外的风雪,落在了一份关于“尚方纸坊”的密奏上。外患稍缓,内政当兴!文教之基,首在载体!他霍然起身:“备驾!去纸坊!”

车驾碾过长安城覆雪的街道,吱呀作响。出了城,直奔上林苑边缘。风雪渐大,天地一片苍茫。

尚方纸坊依一条小河而建,河面已结了一层晶莹剔透的薄冰。工坊高大的烟囱喷吐着滚滚浓烟,在灰白的天空下格外醒目。

离得近了,一股复杂的气味扑面而来:新鲜草木的清冽、沤麻池散发的酸腐发酵气息、蒸煮工棚弥漫的湿热碱味,以及隐约可闻的、新纸特有的干燥淡香。

工坊监正早已率数十名工匠在坊门外雪地里跪迎。人人穿着臃肿的棉袄或皮袍,脸冻得通红,眉毛胡须上挂着冰晶,但眼神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激动与惶恐。天子亲临这“贱役”之地,亘古未有!

“免礼!风雪大,速速入内!”刘据的声音穿透风雪,清晰有力。他裹紧貂裘,在张光和侍卫簇拥下,大步踏入工坊大门。一股混杂着湿暖水汽、草木纤维和淡淡石灰味的热浪瞬间包裹了他,与外界的酷寒形成强烈反差。

监正诚惶诚恐地在前面引路,声音因激动而微颤:“陛下,请随臣来。”

众人先来到的是原料处理工棚: 巨大的工棚内,寒气依然刺骨。成捆的麻头(破布、烂绳)、剥下的楮树皮(灰褐色,带着韧劲)、甚至一些坚韧的藤皮和劈开的竹篾(试验品),堆积如山。

十几名壮硕的工匠,只穿着单薄的麻布坎肩,却汗流浃背。他们抡着沉重的铡刀,“咔嚓咔嚓”地将冻得硬邦邦的原料切碎。

更有力士在巨大的石臼旁,喊着号子,挥动沉重的木杵,奋力捶捣着碎料。“咚!咚!咚!”的闷响震得地面微颤。碎屑飞溅,空气中弥漫着粉尘和植物纤维的气息。

工匠们呼出的白气在冰冷的棚内凝成团团白雾,与汗水蒸腾的热气交织。

“陛下,此乃遵您谕旨试用的藤皮与竹篾。藤皮坚韧,需温水浸泡数日方能捶捣;竹篾更甚,需在碱池中久煮方能软化。虽费工费时,然其纤维细长强韧,所成纸张质地更为挺括坚韧,不易变形!”刘据伸手捻起一撮处理过的藤皮纤维,感受其坚韧,点头赞许:“甚好!坚韧方能载重!此乃改进方向!”

穿过一道厚重的布帘,进入另一区域。这里温度骤升,水汽弥漫,几乎看不清人影。数个巨大的石砌池子内,翻滚着墨绿色的粘稠浆液,浓烈的石灰碱味混合着植物腐烂的酸腐气息,刺鼻呛人。

池壁外侧凝结着厚厚的、灰白色的碱霜冰壳。池边,几名赤膊的工匠,皮肤被蒸得通红,手持长长的木耙,不断搅动着滚烫的浆液,防止结块。

汗水如溪流般从他们黝黑的脊背淌下,滴入池中,瞬间蒸发。池边,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工匠,佝偻着腰,手持一个木制量斗和一根长柄温度探棒,极其专注地观察着池中浆液的颜色、粘稠度和蒸汽的强度。

“陛下,此乃坊中老匠胡叟,专司火候碱量。您曾言石灰用量与蒸煮火候乃成败关键,尤其寒冬,火候稍弱则脱胶不足,过猛则纤维易损!胡叟经年摸索,如今已能精准把控!您看这池中浆液,翻滚均匀,杂质渐少,纤维已充分分离!”

刘据走近几步,热浪扑面,他仔细看了看池中翻腾的浆液,又望向胡叟专注的侧脸,沉声道:“老匠辛苦!此乃造纸筋骨,功莫大焉!”

离开闷热的沤煮区,又进入一个冰冷刺骨的工棚。这里紧邻小河,工匠们凿开厚厚的冰层,取来刺骨的冰水。沤煮好的原料被捞出,冒着腾腾热气,投入巨大的木槽中。

工匠们穿着厚重的皮裤和防水皮裙,双手浸泡在冰水中,奋力揉搓、漂洗着粘稠的原料,洗去残留的碱液和杂质。他们的双手冻得通红发紫,甚至肿胀,却一丝不苟。

洗净的原料被转移到一排利用水力驱动的水碓旁。巨大的木锤在水力带动下,有节奏地抬起、落下,重重砸在石臼中的湿料上,发出“砰!砰!”的巨响,将其捣成更细腻的纸浆糊。

水花飞溅,瞬间在冰冷的空气中凝结成细小的冰珠。

“陛下,此乃小徒李二,专责打浆。您曾指点‘打浆’要‘匀’、‘细’,寒冬浆液易凝,更需勤搅动、细观察。

李二日夜琢磨,如今已能凭手感捻出浆糊如米粥般细腻均匀,抄纸时纤维铺展方能顺畅!”李二闻声,冻得发僵的脸上挤出敬畏的笑容,手中不停捻动着一小团刚捣好的纸浆给刘据看。

核心技艺的殿堂这是整个工坊最核心、也最安静的地方。巨大的抄纸槽一字排开,槽内盛满乳白色、微微荡漾的稀释纸浆液。槽边已结了一层薄薄的冰凌。这里温度较低,工匠们需穿着厚衣。

每位抄纸匠面前都有一张细密如发、绷在木框上的竹帘。只见一位头发花白、面容清癯的老匠人,立于槽前,气定神闲。他双手稳稳握住帘床两侧,手腕极其灵巧地一沉、一浸,竹帘没入浆液之中。

紧接着,手腕以肉眼难辨的速度和幅度,左右轻晃、前后微倾,如同抚琴弄弦!浆液中的纤维,在这精妙的晃动下,如同被无形的力量梳理,均匀地悬浮、交织,瞬间在帘面上形成一层极薄、极匀的湿纸膜!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不过瞬息!老匠人手腕一抬,帘床平稳出水,水珠如断线珍珠般从帘缝沥下,一张湿润、半透明、带着清晰帘纹的“纸”便诞生了!边缘迅速被冷空气冻出细微的冰碴。

“陛下,此乃王翁,坊中第一抄纸圣手!其手法乃家传绝技,轻重缓急,全在手腕毫厘之间!寒冬浆液凝滞,更需功力!您看这帘纹,均匀细密如织锦;纸面光洁平整,几无疙瘩瑕疵!此乃造纸之魂!”

刘据屏息凝神,目不转睛地看着王翁重复这神奇的过程,每一次都完美无瑕。他心中暗赞:此乃真正的匠人精神!

抄好的湿纸被王翁等匠人小心揭下,一层层叠放在厚木板上。每叠数百张后,盖上木板,用巨大的木制杠杆或石磨压榨,沉重的吱呀声中,浑浊的水流被挤出,在冰冷的地面迅速冻结。

压榨后的半干纸,被一张张揭下,贴在光滑的、用砖石砌成、内部有火道加热的焙墙上。焙墙散发着持续的温热。工匠们需时刻关注火候,用长柄毛刷轻轻抚平纸张,防止翘曲。待纸张完全干燥、变硬、发出轻微的脆响,便被小心揭下,整理成沓。

干燥的纸张带着焙墙的余温和淡淡的草木香。

监正引着刘据来到一间特意加了炭盆、温暖干燥的库房。这里存放着工坊在寒冬中产出的精华。

麻纸厚实微黄,表面可见清晰的麻纤维纹理,但已相当平整,边缘切割整齐。触感略显粗糙,但韧性不错。

褚纸色泽明显较白,质地明显细腻柔韧许多。对着光线看去,帘纹均匀细密,如同水波。纸面光滑,触手温润。这是王翁等高手在寒冬中精心抄造的精品。

藤纸 颜色呈浅褐色,质地异常坚韧挺括,不易弯折,表面有细微光泽。但产量极少,边缘略显毛糙。

竹纸 颜色淡黄,质地较脆,稍用力便易裂开,表面可见少量未完全分解的竹纤维束,显然技术尚不成熟。

监正亲自研墨,取一支狼毫笔,饱蘸浓墨。

麻纸: 落笔稍显滞涩,墨迹边缘有轻微晕染,但字迹清晰。

楮皮纸: 笔锋落下,墨迹瞬间被纸张均匀吸收,行笔极其流畅顺滑,毫无滞碍!墨色乌黑发亮,边缘清晰锐利,毫无晕散!效果最佳!

藤纸: 墨迹附着牢固,但纸张硬度高,书写时笔尖有“沙沙”的摩擦感,手感略涩。

竹纸: 墨迹迅速洇开,笔画边缘模糊,且有轻微起毛。

刘据拿起一张温热的楮皮纸,走到窗边,对着透进来的天光。纸张薄如蝉翼却坚韧异常,透光均匀,纤维交织紧密如云锦。

他伸出食指,轻轻摩挲纸面,感受着那细微的帘纹起伏和柔韧的触感。然后,他走到案前,提笔蘸饱了墨,凝神静气,在纸上一挥而就——“文以载道”四个遒劲雄浑、力透纸背的大字!

墨迹迅速渗入纸中,清晰、稳定、饱满,边缘如刀刻般分明!“好——!!” 刘据眼中爆发出难以抑制的欣喜光芒,声音在温暖的库房中回荡,“此纸!已堪大用——!!”

“寒冬腊月,滴水成冰!尔等竟能制出如此佳品!实属不易!辛苦!辛苦!”“楮皮纸!甚佳!王翁等匠人,当为首功!”

他放下笔,环视库房中堆积如小山的纸张,又望向窗外风雪中依旧白烟升腾的工坊,心潮澎湃:“此纸一出,竹简之笨重、帛书之昂贵,皆成过往!”“书籍典籍,复制易如反掌!寒门学子,求知不再艰难!”“圣贤之道,百家之言,可如春风化雨,遍洒九州!”

“此乃开启民智之钥,文教大兴之基!”“监正!”“臣在!”监正激动应声。

“着少府拨付双倍钱粮!扩建工坊!广募良匠!尤其要厚待如王翁、胡叟、李二这般技艺精湛之匠人!赐田宅!免赋役!使其安心传艺!”

“楮皮纸工艺,需精益求精!藤纸、竹纸乃至其他原料,继续试验!务求产量大增,品质更优,成本更低!”“待来年春暖,朕要在太学、郡学、县学,全面推广此纸!刊印《论语》、《孝经》、《急就篇》等蒙书经义!

让天下学子,皆能用此轻便价廉之纸!”“此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伟业!尔等重任在肩,切莫懈怠!凡有功者,朕不吝封侯之赏!”

“臣——谨遵圣谕!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监正与闻讯赶来的王翁等大匠,热泪盈眶,重重叩首,声音因激动而颤抖。

刘据步出纸坊,凛冽的寒风夹杂着雪粒扑面而来。他紧了紧貂裘,手中紧握着那张温润的、写着“文以载道”的楮皮纸。

纸张轻薄,却仿佛承载着山河之重。他抬头望向风雪迷蒙中的未央宫方向,又仿佛看到了辽东冰封的战场和漠北西迁的滚滚烟尘。

辽东在磨刀霍霍,匈奴在背井离乡,而在这长安城外的风雪一隅,一种足以照亮千古的文明之火,正在这简陋的纸坊中,在工匠们冻得通红的双手间,悄然点燃,并终将燎原!

靖难五年的冬天,风雪之下,是金戈铁马的蓄势待发,是举族迁徙的悲壮苍凉,更是文明薪火在严寒中顽强孕育的璀璨光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