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5月12日的傍晚,国术馆资料室里灯火通明。
柳德米拉带来的“5月13日晚接应炸弹零件”的线索刚梳理完毕,公安同志已带着抓捕方案前往临时据点,李天骥、陈老和小林则趁着间隙,最后核查与密道开启相关的细节——此前虽确认了主入口、备用通道的位置,也破解了机关开启的钥匙与招式,却始终没找到“密道机关的触发时间”,1900年的密道图纸上只标注着“子时启,卯时闭”,未写具体时刻,若明天贸然触发,极可能因时间不对导致机关锁死,彻底断了进密道的路。
“‘子时启,卯时闭’是古代时辰,子时对应现在的23点到凌晨1点,卯时是5点到7点,可这两个小时里到底哪个时刻能触发机关?总不能让咱们从23点等到1点,万一黑衣人在这段时间去破坏入口,咱们就白费功夫了。”
小林翻着图纸,语气里满是焦急,手里的笔在“子时”二字上反复圈画,“而且之前审训的黑衣人,没一个提过触发时间,显然这是他们的‘核心机密’,怕咱们精准找到时机进密道。”
陈老也皱着眉,从书架上抽出一本《古代时辰与现代时间对照表》,仔细翻看:“子时里常用的关键时刻有23点、23点30分、凌晨0点,可密道机关是1900年造的,当时用的是日晷计时,跟现在的钟表时间有偏差,就算按常用时刻试,也不一定能成功,反而可能触发机关的‘防误触机制’,把入口彻底封死。”
李天骥没说话,目光落在桌角未整理的底片堆上——那里还剩几张与“时间”“转动”相关的招式底片,其中第13张“转身搬拦捶”,招式核心是“转身蓄力,捶出如钟摆”,或许藏着时间线索。他伸手将这张底片抽出来,平铺在冷光灯下,画面瞬间清晰。
照片里的李天骥左腿扎根,右腿向后撤步,身体顺时针转动,右手握拳向前虚击,左手护在胸前,完美呈现“转身搬拦捶”“转体如钟摆,发力似敲钟”的技法;背景是端王府前厅的大堂,堂中央摆着一座老式铜制座钟,钟面的罗马数字清晰可见,指针却停在不动,显然是座停摆的时钟。
此前众人关注招式,没在意这座钟,如今盯着钟面细看,才发现指针的位置格外特别——时针指向“XI”(11点)与“XII”(12点)之间,更靠近“XI”,分针则精准指向“VII”(7分),组合起来正是“23点07分”(罗马数字XI对应11,子时11点即23点,VII对应7分)。
“你们看这座停摆的钟!指针停在23点07分,刚好在子时里!”
李天骥用放大镜聚焦钟面,确认指针没有偏移——时针虽在XI与XII之间,却只过了XI刻度的三分之一,未到中点,排除23点30分;分针死死卡在VII刻度的正中央,没有丝毫偏差,显然不是自然停摆,而是刻意调整后卡住的,目的就是标注密道机关的触发时间。
小林立刻拿来纸笔,按钟面指针位置换算:“罗马数字XI是11,子时11点就是23点,VII是7,合起来就是23点07分!这肯定是密道开启的精准时间,1900年的日晷偏差,说不定就用这7分钟来校准了!”
陈老却有些疑惑:“可为什么要把时间藏在‘转身搬拦捶’的照片里?这座钟在端王府前厅,咱们之前去端王府排查,怎么没看到这座钟?”
“1900年八国联军焚毁端王府时,前厅被烧得最严重,这座钟大概率是当时被人转移走,拍照留存线索后,就没再放回原位,所以咱们现在去端王府看不到。”
柳德米拉刚好翻译完资料,凑过来补充,“我刚才翻译俄语资料时,看到里面提了一句‘端王钟停于子初七分,启门唯此时’,‘子初七分’就是子时刚过七分,对应现在的23点07分,跟照片里的时钟时间完全吻合!”
这话彻底印证了推测——“子初七分”是1900年的时辰表述,“子初”即子时开始(23点),“七分”即7分钟后,刚好是23点07分;照片里的停摆时钟,是视觉线索;俄语资料里的文字,是文字佐证,三者结合,精准锁定了密道机关的触发时间。
“太好了!终于找到触发时间了!”
小林激动得直拍手,“之前还担心要在子时里瞎等,现在有了23点07分这个精准时刻,咱们就能提前在入口做好准备,到点直接触发机关,不用浪费时间,也不用担心触发防误触机制。”
李天骥却没放松警惕,指着图纸上的“机关计时装置”标注说:“1900年的机关靠齿轮计时,过了23点07分,齿轮就会自动复位,要是错过这个时刻,就得等第二天的23点07分才能再试,而5月13日晚黑衣人要去接应炸弹零件,5月15日就要引爆,咱们没多余时间等,必须今晚就跟公安同志确认,明天务必在23点07分准时触发机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