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暮春的深夜,国术馆资料室依旧灯火通明。
立体密道图平铺在八仙桌上,三个节点的密码早已标注妥当,可公安那边传来消息,柳德米拉咬紧牙关,只字不肯透露密道最后一道门的位置,只反复说“倒卷肱底片藏着关键”。
李天骥、陈老和小林围着第8张“倒卷肱”的底片,翻来覆去查了半个时辰,既没找到夹层机关,也没发现反光线索,连背面的拳谱分章都和之前拓印的一致,没半点异常。
“柳德米拉总不会骗咱们吧?她都被抓了,没必要再藏着掖着。”小林揉了揉酸胀的眼睛,把底片举到冷光灯下,又看了一遍,“可这底片除了招式和拳谱,啥也没有啊!难道是咱们漏了什么地方?”
陈老也皱着眉,伸手摸了摸底片边缘:“之前‘如封似闭’靠封条反光,‘手挥琵琶’靠影子二进制,这‘倒卷肱’说不定藏着更隐蔽的线索。你们看这底片的边缘,比其他底片厚一点,还刻着细小的齿孔,不像是普通底片该有的,会不会有特殊用途?”
“齿孔?”李天骥接过底片,用放大镜盯着边缘看——果然,底片两侧各有一排细密的齿孔,间距均匀,每排刚好32个,不仔细看,很容易当成底片裁切时的毛边。他突然想起之前从柳德米拉势力手里搜来的一台旧唱机,唱机的唱针刚好能卡在齿孔里,说不定这底片不是用来“看”的,是用来“听”的。
“小林,去把之前搜来的那台唱机搬过来!”李天骥立刻吩咐,“这底片的齿孔能卡唱针,说不定能像唱片一样,放出声音,线索可能藏在声音里!”
小林眼睛一亮,立刻起身往器材室跑,没过多久,就抱着一台黑色的旧唱机回来,唱机的外壳有些磨损,却还能正常运转。他把唱机放在桌上,插上电源,又小心翼翼地把“倒卷肱”底片放在唱机的转盘上,调整好位置,让唱针刚好卡在底片的齿孔里。
“我要开了啊!”小林深吸一口气,按下唱机的开关。转盘慢慢转动,唱针顺着齿孔滑动,先是发出“沙沙”的杂音,没过几秒,一阵悠扬的旋律缓缓流出来——是《茉莉花》,曲调婉转,和平时听的没什么区别。
“就是普通的《茉莉花》啊,没什么特别的。”小林有些失望,刚要按下暂停键,就被李天骥拦住:“别停!仔细听节拍,有问题。”
众人立刻屏住呼吸,认真听旋律的节拍。一开始,节拍还很规整,“咚、咚、咚”的节奏符合《茉莉花》的韵律,可到了副歌部分,节拍突然变快,“咚咚咚”连续三下后,又突然变慢,“咚——咚——”间隔比平时长了一倍,之后又快又慢,错落有致,绝不是普通演奏会出现的失误。
“果然有问题!”李天骥立刻拿出纸笔,一边听,一边记录节拍变化——快节拍记为“?”(点),慢节拍记为“—”(划),按旋律顺序,依次记下:“?— ??? —— — ?—? ?— ——?”,刚好是一组完整的摩尔斯密码。
等旋律放完,唱机自动停止,李天骥立刻拿出之前的摩尔斯密码表,对照着推演:“‘?—’是‘A’,‘???’是‘S’,‘——’是‘M’,‘—’是‘T’,‘?—?’是‘P’,‘?—’是‘A’,‘——?’是‘G’,连起来就是‘A**TPAG’?不对,摩尔斯密码每组之间有间隔,刚才我没记间隔,重新来!”
这次小林负责按唱机开关,陈老负责听间隔,李天骥负责记录。唱针再次滑动,旋律响起,陈老盯着唱机,每当节拍出现明显停顿,就立刻喊“停”:“停!第一组!停!第二组!”
李天骥按间隔拆分,最终得到七组摩尔斯密码:“?—”“???”“—— —”“?—?”“?—”“——?”“?? ——”。他对照密码表,逐组推演:
1. “?—”对应字母“A”;
2. “???”对应字母“S”;
3. “—— —”对应字母“MT”(“——”是“M”,“—”是“T”,无间隔说明连写);
4. “?—?”对应字母“P”;
5. “?—”对应字母“A”;
6. “——?”对应字母“G”;
7. “?? ——”对应字母“ZM”(“??”是“Z”,“——”是“M”,无间隔说明连写)。
“连起来是‘A**T PAGZM’?不对,顺序肯定错了,摩尔斯密码的字母顺序说不定要按‘倒卷肱’的招式顺序调整!”李天骥想起“倒卷肱”的招式讲究“退中有进,倒卷发力”,线索说不定也要“倒序”解读。
他立刻把七组密码倒过来,重新排列:“?? ——”“——?”“?—”“?—?”“—— —”“???”“?—”,再重新推演:
1. “?? ——”(倒序第一组,原第七组)对应“ZM”;
2. “——?”(原第六组)对应“G”;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