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初春,广岛的清晨还带着几分料峭寒意,和平公园的银杏树刚冒出嫩黄的芽尖,风一吹,便轻轻晃荡。
公园里静悄悄的,只有几位早起的老人,围着和平碑慢慢散步,偶尔伸手摸一摸碑上的太极刻痕,嘴里念叨着“这碑立得好,护着咱们的日子”。
突然,地面轻轻晃了一下,起初只是细微的颤动,像有重物从远处走过,可没过两秒,颤动就变得明显起来——脚底下的青石板微微起伏,身边的银杏枝剧烈摇晃,几片刚冒出来的嫩芽被晃落,空中甚至能听到轻微的“嗡嗡”声。
“地震了!快找地方躲躲!”一位老人最先反应过来,大声喊着,拉着身边的同伴,躲到了和平碑旁边的石墩后。
其他早起的人也赶紧四处躲避,有的蹲在花坛边,有的靠在树干上,心里满是紧张——虽然广岛之前也经历过轻微地震,可和平碑刚立不久,大家都怕石碑被震坏。
震动只持续了不到半分钟,很快就平息了。地面恢复平稳,银杏枝也慢慢停下摇晃,可公园里的人却没敢立刻站起来,都探着头,盯着和平碑的方向,心里七上八下的:“不知道和平碑怎么样了,别被震坏了啊!”
等确认地震彻底结束,几位老人率先站起来,快步走到和平碑前。
这一看,大家的心瞬间沉了下去——银白色的碑身上,从顶端往下,竟裂开了一道长长的裂缝,裂缝宽约一指,顺着碑面的“十字手”刻痕往下延伸,刚好把“十字手”的图案切成了两半,左边的“手臂”和右边的“手臂”,被裂缝清晰地分开,看起来格外刺眼。
“糟了!和平碑裂了!”一位老人伸手摸了摸裂缝,指尖能清晰地感受到裂缝的深度,眼里满是心疼,“这刚立没多久,怎么就裂了啊!”
其他赶来的人也纷纷围过来,看着碑上的裂缝,都忍不住叹气:“这么好的碑,裂了多可惜啊!”“不知道还能不能修好,要是修不好,多影响啊!”还有人拿出相机,对着裂缝拍了照,准备发给李天骥和和平组织,让他们赶紧来看看。
消息很快传到了李天骥和古井喜实的耳朵里。两人刚吃完早饭,准备去公园教百姓练太极,一听和平碑被震裂了,赶紧放下手里的东西,快步往公园赶。
路上,两人心里都满是焦急——和平碑不仅是太极传承的载体,更是百姓盼和平的寄托,要是真被震坏了,大家心里肯定不好受。
赶到公园时,和平碑前已经围了不少人,大家都围着裂缝议论纷纷,脸上满是惋惜。
李天骥快步走到碑前,蹲下身,仔细看着裂缝的走向——裂缝从碑顶的“和平碑”三个字旁边往下,刚好经过“十字手”的中心位置,把“十字手”的横向“手臂”和纵向“手臂”都切成两半,却没有破坏其他的太极刻痕,“云手”“单鞭”的图案依旧完整,碑角的小苹果也没受到影响。
古井喜实也蹲在一旁,伸手摸了摸裂缝,小声说:“师傅,这裂缝刚好把十字手切开,不知道能不能修好,要是用水泥补,肯定会影响碑的美观。”
李天骥没有立刻说话,而是站起身,往后退了两步,换了个角度看裂缝。
这时,清晨的阳光刚好从云层里钻出来,斜斜地照在和平碑上,银白色的碑身反射着暖光,而那道裂缝,在阳光的照射下,竟呈现出了不一样的效果——裂缝的边缘有细微的棱角,阳光落在棱角上,形成了淡淡的阴影,把原本平面的“十字手”刻痕,衬得格外立体。
左边的“手臂”因为阴影的衬托,看起来像往外微微凸起;右边的“手臂”则像往里轻轻凹陷,原本平整的碑面,因为这道裂缝,有了高低起伏的层次感,“十字手”交叉的姿势,比之前更逼真,仿佛真的有一双手,从碑里伸出来,守护着石碑,也守护着周围的人。
“师傅,您快看!这裂缝好像没那么糟!”古井喜实最先发现这一变化,指着“十字手”,激动地喊了出来,“阳光一照,十字手好像立体了,比之前更像真的了!”
周围的人也赶紧往后退,顺着古井喜实指的方向看——果然,在阳光的映衬下,裂缝不仅没有破坏“十字手”的美感,反而让线条更清晰、更立体,原本略显平面的刻痕,变得生动起来,仿佛每一根“手指”都有了弧度,每一处“关节”都清晰可见。
“我的天!这也太神奇了!”一位之前惋惜的老人,看着立体的“十字手”,忍不住惊叹,“本来还以为裂了可惜,没想到反而更好看了!”
“是啊是啊!这裂缝好像是特意画上去的一样,刚好衬出十字手的立体!”另一个人也跟着附和,“之前和平碑显十字手印,现在地震又震出裂缝衬立体,这是不是天意啊!”
这话一出,大家都纷纷点头。
有人说:“肯定是天意!和平碑是护和平的,连地震都舍不得把它彻底破坏,还帮着把十字手衬得更逼真,这就是天意难违啊!”还有人说:“这裂缝不是破坏,是点缀!以后这就是和平碑的独特标志,别人想仿都仿不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