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原型傅振嵩的个人小传及主要成就:傅振嵩,1881-1953,字乾坤,号剑南,河南怀庆府沁阳县人,近代着名武术家、一代宗师。他自幼嗜武,师从八卦掌宗师董海川的高徒贾岐山与陈氏太极拳第八代传人陈延禧,后又拜宋唯一习得太极闪电掌等秘艺,6年苦学奠定深厚功底,以“徒手捉活雀”显技艺已达上乘。1920年他弃农从军,因武艺精湛获李景林赏识,任武术连连长、卫队长等职,后与孙禄堂等名家切磋精进。1928年任南京中央国术馆八卦掌总教师,次年随“五虎下江南”赴粤,任两广国术馆副馆长,成为北拳南传核心人物。1953年,72岁高龄的他在广州重复表演后,因过度劳累突发脑溢血逝世。他的主要成就:1.武学创编:融合八卦掌与太极拳精髓,创编傅式太极拳、太极剑,形成“慢中藏快、柔中裹刚”独特风格。2.传播奠基:作为南方内家拳主要传播者,推动北拳南传,为岭南武术发展奠定基础,桃李满天下。3.赛场扬名:1929年全国国术考试中,以“老僧披衣”招式击败连胜二十余人选手,获《大公报》“虎将”赞誉。4.实战传承:曾设百日擂台未尝败绩,抗战时创编杀敌大刀术授军,还创下八卦门80斤石球练功等纪录,技艺与武德影响深远。)
1936年的柏林奥运村,夏阳像烧红的烙铁,死死贴在头顶。
武术表演场馆的水泥地被晒得发烫,踩上去能清晰感觉到鞋底的温度,连场馆上空飘着的纳粹党旗,都被晒得失去了往日的紧绷,蔫蔫地垂着边角。
空气中没了奥运该有的轻松,反倒裹着一层沉甸甸的压抑——一半是观众对“中国武术”的好奇,另一半,是纳粹军官们毫不掩饰的敌意。
大喇叭里的德语播报刚落“接下来,有请中国武术家傅振嵩,表演傅式太极拳”,台下前排的纳粹军官们就像被点燃的炮仗,齐刷刷地竖起眉,嘘骂声瞬间炸了开来。
“东亚病夫也配来奥运?”“怕是来给我们表演怎么‘慢走’的吧!”粗粝的德语脏话混着哄笑,顺着热浪往场馆各个角落钻,连后排抱着相机的记者,都下意识皱了皱眉,镜头里的观众席,一半是纳粹的嚣张,一半是普通观众的疑惑。
人群里,一头红发格外显眼。
艾玛攥着翻译证,指尖把硬壳证牌捏得发皱,看着台下叫嚣的纳粹,气得腮帮鼓鼓的——她前几天刚接到临时任务,负责奥运武术表演的德语翻译,昨天还特意查了傅振嵩的资料,知道这位中国老人是两广国术馆的名师,哪容得下别人这么糟践。
可她只是个临时翻译,没敢贸然出声,只能在心里盼着,傅振嵩能好好露一手,打肿这些纳粹的脸。
可此刻的后台,傅振嵩还没顾上想“怎么打脸”,正忙着收拾刚换下来的湿衣服。
他清晨习惯先练一套八卦掌热身,加上一路赶去奥运村的奔波,藏青色练功服的后背早被汗水浸得发深,换下后没地方晾,只能找了根捡来的细竹竿,刚把衣服搭好,又把贴身的蓝布裤衩拧干,小心翼翼地挂在竹竿顶端——这裤衩还是出发前,儿媳连夜缝补的,布料都洗得发浅,他想着晾到表演结束,正好能换着穿。
“傅先生!快!到您了!外面都在催了!”工作人员跌跌撞撞地冲进来,脸上满是焦急,伸手就想拉傅振嵩的胳膊,“纳粹军官都在闹了,您再不去,怕是要出事!”
傅振嵩闻言,赶紧伸手去够竹竿顶端的裤衩,想把它取下来——毕竟是登台表演,拎着根挂着裤衩的竹竿上场,总显得不体面。可他的手刚碰到裤衩边角,外面又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还有纳粹士兵的呵斥:“再磨蹭,就把你们都带下去!”
工作人员吓得脸都白了,推着傅振嵩就往外走:“傅先生别取了!没时间了!先上场再说!”
傅振嵩看着手里的竹竿,顶端的裤衩还滴着水,水珠顺着竹节往下淌,滴在他的鞋面上。他皱了皱眉,终究还是没再耽误,拎着竹竿,跟着工作人员快步往外走。
穿过通道时,风一吹,裤衩轻轻晃了晃,水珠溅在通道的墙壁上,留下一个个小小的湿痕,像极了他此刻既无奈又坚定的心情——无奈于仓促登场的窘迫,却更坚定了“绝不能丢中国人的脸”的念头。
刚踏上舞台,刺眼的阳光就直射过来,傅振嵩下意识地眯了眯眼,随即稳稳站定。
这一亮相,台下的嘘骂声瞬间停了半秒,紧接着,哄笑声比刚才更响了。“哈哈哈!他居然拎着根晾衣杆!”“还有裤衩!我的天,这是来表演晾衣服的吗?”纳粹军官们笑得前仰后合,有个圆脸军官甚至掏出怀表,故意晃了晃,“我倒要看看,他是先表演太极,还是先把裤衩晾干!”
普通观众也炸开了锅,有人指着竹竿顶端的裤衩,跟身边人小声议论:“这就是中国武术家?怎么看着这么……随意?”“不会是骗人的吧,哪有拎着晾衣杆表演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