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唐长安秘物栈 > 第35章 粮策通番境 奇货镇边庭

大唐长安秘物栈 第35章 粮策通番境 奇货镇边庭

作者:小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7 17:50:28

陇右的深秋裹挟着砭骨的寒意,李长安裹紧玄色大氅立在新筑的箭楼上,青铜护腕叩击着雉堞发出清响。商道上,三百辆披挂牛皮毡的马车正缓缓前行,车辕上悬挂的铜铃与驼队驼铃交织成奇特韵律。他手中捧着的玄甲粮压缩饼还带着灶膛余温,粗粝的饼面印着玄甲军徽记,麦香混着肉蔻、胡荽的气息在冷风中飘散,恍惚间竟让他想起长安东市的胡饼摊。

吐蕃赞普帐中,牦牛皮帐篷外风雪呼啸,鎏金酥油灯将禄东赞鹰隼般的面容映得忽明忽暗。这位执掌吐蕃军政的大相捏着拳头大的压缩饼,指节因用力而发白:这巴掌大的饼,当真能供一名骑兵行军三日? 帐内二十余位吐蕃将领交头接耳,腰间弯刀在灯光下泛着冷光。

李长安抬手示意随从,身着圆领袍的少年捧出青铜提梁壶,沸水注入陶碗时激起的热气在帐内凝成白雾。随着压缩饼层层化开,碗中渐渐浮现出碎肉、麦粒与野菜交织的羹汤,醇厚香气瞬间压过酥油腥味。大相请看。 李长安用银匙舀起一勺,琥珀色汤汁在灯下流转,此饼以九蒸九晒之法制成,内含鹿肉脯与西域香料,遇水即化,最宜行军。

禄东赞的喉结动了动,接过陶碗轻抿一口,苍老的面容突然舒展:好个大唐奇物! 他猛地将碗掷地,瓷片迸裂的脆响惊得帐外卫兵拔刀,但本相要三百车玄甲粮,先试用于青海军! 李长安不动声色,袖中暗藏的密信早已交代清楚:每辆粮车夹层嵌入精钢打造的微型指南针,车辕内侧则用油布包裹着水车图纸 —— 这些看似无用的物件,实则是播撒和平种子的关键。

与此同时,陇右百姓的生活因商品流通悄然改变。晨雾未散的渭水河畔,铁匠铺传来此起彼伏的锻打声,新出炉的铁质农具在阳光下泛着蓝光。李长安亲自将犁铧递给老农夫,指着改良后的曲辕结构讲解:此犁可深翻冻土,一日能耕十亩。 当吐蕃商队带来的安多牦牛踏过新垦的田地,当地百姓才发现这些长毛巨兽竟比黄牛多出三成力气。

长安朱雀大街的醉仙楼里,五姓七望的子弟们摇着洒金折扇,压低声音道:听说李长安用麸皮混着砂石做粮,换了吐蕃两千匹战马! 次日,弹劾奏折便如雪片般铺满太极殿龙案。李世民将奏章重重掷下,案头《贞观政要》被震得书页翻飞:魏卿家,你如何看?

魏叔玉展开泛黄的边市账本,密密麻麻的字迹间夹着西域商税凭证:陛下,陇右商道开通三月,税收已达河西四郡总和。更有吐蕃贵族以百年老参换取织锦机,此等奇事,亘古未有! 他抽出张羊皮地图,上面用朱砂标出三十七个新兴市集,如今连龟兹商队都绕道陇右,大唐声威已至葱岭以西。

而在陇右新筑的互市坊,李长安正将刚出炉的青稞馕递给吐蕃商人。木架上陈列着能自动舂米的木人,齿轮咬合声中,金黄的谷粒簌簌落入竹筐。吐蕃小王子缠着女童教纺线,羊绒在改良后的纺车中化作流云般的丝线。当少年捧着微型水磨模型雀跃而去时,李长安望着商道上飘扬的唐蕃旗帜,忽然想起《盐铁论》中的话:山海之货,待商而通,待工而成。

暮色四合,新的商队已准备启程。车队中不仅有满载货物的驼队,更有十余名吐蕃工匠裹着唐式襕衫,怀里揣着《天工开物》抄本。李长安抚摸着箭楼上未干的夯土,远处传来的驼铃声中,他仿佛听见长安坊市的喧嚣与吐蕃牧场的长调,正在丝绸之路上编织出新的韵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