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北洋钢铁军魂 > 第64章 封赏与暗流

北洋钢铁军魂 第64章 封赏与暗流

作者:爱吃藿菜的巫虫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7 17:39:09

辽南大捷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以远超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震撼了整个大清国,也惊动了紫禁城。

自甲午开战以来,清军一败平壤,再败黄海,三让辽东,旅顺惨案血迹未干,京津门户岌岌可危。举国上下,一片悲愤压抑,士气低迷到了极点。高岩在辽南的这场酣畅淋漓的大胜,不仅收复了大片失地,更是阵斩、俘获日军无数,甚至连日本联合舰队的旗舰都被一举击沉!这无异于在阴霾密布的天空中,硬生生撕开了一道透亮的口子,让久违的阳光照射了进来。

直隶、山东、乃至江南,报捷的文书被民间报房纷纷刊印,一时洛阳纸贵。茶楼酒肆,街头巷尾,人人都在议论着“高岩”这个名字,议论着“登州新军”,议论着那神秘莫测的“水下巨舰”和“天雷火炮”。士林清流为之振奋,上书言事,称此乃“中兴之兆”;市井小民欢欣鼓舞,仿佛看到了驱除倭寇、重振国威的希望。一股久违的民族自信和爱国热情,在神州大地上悄然复苏、涌动。

然而,与民间和前线如火如荼的欢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京城,尤其是紫禁城与军机处内,那看似平静水面下涌动的复杂暗流。

养心殿东暖阁。

光绪皇帝拿着那份由李鸿章、刘坤一等督抚联名呈递,并为高岩及其麾下将士请功的奏折,手指因激动而微微颤抖。他年轻而略显苍白的脸上,泛起了罕见的红晕,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好!好一个高岩!好一个辽南大捷!此真乃朕之卫霍(卫青、霍去病),国之干城!”皇帝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以一隅之地,独抗倭寇倾国之师,斩将夺旗,扬我国威!此等不世之功,定要重重封赏,以激励天下将士!”

他看向御座之旁,那位权倾朝野、面色沉静如水的太后亲信,首席军机大臣荣禄:“荣禄,你以为,该如何封赏这高岩及其麾下有功将士?”

荣禄微微躬身,脸上看不出丝毫喜怒,语调平稳得没有一丝波澜:“皇上圣明。高岩力挽狂澜,保全辽南,功在社稷,确应重赏。依奴才愚见,可晋升高岩为山东巡抚,兼兵部侍郎衔,会办北洋军务,总揽山东、辽南防务及新军编练事宜。其麾下王奎、赵三槐等将领,可按功擢升副将、参将等实职。如此,既显天恩浩荡,亦可使其继续为国效力,震慑倭寇。”

这番提议,听起来似乎合情合理,甚至堪称优厚。山东巡抚,封疆大吏!兵部侍郎,堂官高位!会办北洋军务,更是赋予了极大的军事权力。由一个区区因军功崛起的协统、统领,一跃而至如此高位,在清朝历史上也属罕见。

但光绪皇帝闻言,眉头却几不可察地微微蹙了一下。他年轻,却不傻。荣禄此举,看似重用,实则暗藏玄机。将高岩抬到山东巡抚的位置上,看似权力大增,实则将其框定在地方督抚的体系内,受朝廷(尤其是他荣禄)的节制。同时,“会办北洋军务”这个头衔,更是微妙,如今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是荣禄兼任,这等于将高岩这支锋芒毕露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纳入了荣禄的直接管辖或者说掣肘之下。

更重要的是,如此超擢,必然引来朝中无数清流御史、守旧勋贵的非议和攻讦,将高岩置于风口浪尖。这是捧杀,也是架在火上烤。

皇帝沉默了片刻。他内心渴望重用高岩这样的干才,以振朝纲,以御外侮。但他更清楚,没有慈禧太后的首肯,没有荣禄这些实权派的支持,任何重大的人事任命都难以推行。而太后和荣禄,对高岩这种“不安分”的、手握重兵且行事迥异于常理的“悍将”,恐怕忌惮远多于欣赏。

“皇爸爸(慈禧)的意思呢?”光绪将问题抛了回去。

荣禄垂首道:“老佛爷听闻捷报,亦深感欣慰。言道‘咱们大清,总算出了个能打的’。至于具体封赏,老佛爷的意思是……皇上乾纲独断即可,只是提醒皇上,赏罚乃国之重器,需权衡各方,以稳为上。”

以稳为上。这四个字,如同冰冷的枷锁。光绪皇帝心中刚刚燃起的火焰,仿佛被浇了一盆冷水。他明白了,太后和荣禄,既想利用高岩的胜利来稳定局势,安抚民心,又绝不愿意看到一个完全不受控制、可能尾大不掉的军事强人崛起。

“既然如此……便依你所奏拟旨吧。”皇帝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和无奈,“不过,高岩所请,在登州设立‘辽南军政公署’,统筹战后重建、新军编练及军工事宜……准其便宜行事。”

这是他能为高岩争取到的,最大限度的自主权。“便宜行事”四个字,在特定的情境下,可以成为对抗朝廷掣肘的盾牌。

“嗻。”荣禄躬身领命,嘴角掠过一丝几不可察的冷笑。他当然知道皇帝的那点心思,但在他看来,只要将高岩纳入朝廷的职官体系,有了上下尊卑,有了规矩方圆,总有办法慢慢收拾、分化、瓦解。眼下,还需要这颗棋子来抵挡日本人可能的反扑,以及……平衡朝中其他势力。

就在朝廷的封赏圣旨还在路上,各方势力为高岩的崛起而心思各异、暗中角力之时,高岩本人,却并未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

登州,辽南军政公署。

这里已然成为整个辽南,乃至北方最引人注目的权力核心。求见的将领、官吏、士绅、甚至外国记者和观察员络绎不绝。但高岩却在自己的书房内,召见了最核心的几人:王奎、赵三槐,以及刚刚从辽南前线风尘仆仆赶回的陈雨顺。

“朝廷的封赏,不日即到。”高岩没有寒暄,直接切入主题,语气平静,仿佛在说一件与己无关的事情,“我会被任命为山东巡抚,兼兵部侍郎衔,会办北洋军务。”

王奎和赵三槐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振奋,但也有一丝疑虑。官位是高了,但这背后的意味……

“大人,这是好事啊!以后咱们行事,名正言顺!”赵三槐快人快语。

“名正言顺?”高岩淡淡一笑,那笑容里带着几分冷意,“只怕是枷锁更多。荣禄等人,岂会坐视我们真正坐大?”

王奎沉声道:“大人的意思是……朝廷会对我们下手?”

“明着下手,暂时不会。我们还很有用。”高岩走到悬挂的巨幅地图前,“但暗中的掣肘、分化、甚至是经济上的封锁,很快就会到来。所以,我们不能等,不能靠!”

他的手指重重地点在登州、辽南这片区域上。

“军政公署已经成立,这就是我们的根基!接下来,我们要做三件事。”

“第一,整军扩编!以现有新军为骨干,吸纳辽南战役中表现优异的各部官兵,淘汰老弱,严格按照我们的标准,将部队扩充至三到四个镇的规模(一镇约一万二千人)。王奎,你总揽练兵事宜,陈雨顺升任标统,负责具体操练,要把龙王塘的精神,融入每一支新部队的骨血里!”

“第二,深化新政!在我们控制的区域内,清丈田亩,改革税制,兴修水利,鼓励工商,尤其是军工相关产业。机器局要扩大规模,‘启明’工程组要独立出来,给予最大支持。我们要建立起不依赖外界的、独立的军工和后勤体系!”

“第三,培养人才!随营学堂升格为‘辽南陆军军官学堂’,面向全军和民间招收有志青年。同时,设立‘格致学堂’,教授算学、格物、化学等实学,为我们的工业和未来储备人才!”

高岩的目光锐利,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断:“朝廷的封赏,我们接着。但我们的路,要自己走!我们要把这辽南、山东,真正打造成铁板一块,进可匡扶天下,退可保境安民!这,才是对死去的弟兄们,对这片土地上所有期盼着我们的人,最好的交代!”

“是!大人!”王奎、赵三槐、陈雨顺肃然领命,眼中燃烧着与高岩一样的信念之火。

他们知道,一场战役的胜利只是开始。真正的挑战,来自于内部的腐朽和猜忌,来自于旧世界的顽固阻力。但他们别无选择,只能沿着这条革新之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就在高岩紧锣密鼓地布局未来之时,一名亲卫悄无声息地进入书房,递上一封密信。

高岩拆开一看,眉头微微挑起。信是潜伏在京师的“夜枭”用密语所写,内容简短却惊心:

“荣禄已密令其心腹,携密旨南下,不日将抵登州。名为犒军,实为探查我军虚实,并尝试接触、拉拢我军中高层将领。望早作防备。”

高岩将信纸在烛火上点燃,看着它化为灰烬。

“该来的,终究来了。”他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目光幽深。

暗流,已至登州。新的博弈,悄然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