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的冻土尚未完全解冻,硝烟与血腥却已提前弥漫。北极熊帝国崩塌后留下的权力真空,如同一块滴血的鲜肉,引来了欧洲列强这群饥渴的猎食者。高卢鸡、约翰牛、乃至远隔重洋的丑国,以及一众东欧小国,纷纷以“拯救文明”、“遏制赤潮”为旗号,派遣远征军,从摩尔曼斯克、黑海、远东等多个方向,悍然踏上了北极熊的领土,武装干涉其惨烈的内战。白军、红军、外国干涉军、地方割据武装……整个广袤的北境,彻底沦为了各方势力混战厮杀的角斗场。
然而,在这片被战火彻底撕裂的土地上,却有一个身影显得格外特殊与忙碌。他并非持枪的士兵,而是身着深色西装、手提公文包的中年人——共和国驻海参崴总领事馆商务参赞,李明远。他的办公室,如今成了整个远东地区最热闹也最诡异的“交易所”。
一、 战争的“百货商店”
李明远的会客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上午,他刚刚送走了一位来自约翰牛远东干涉军司令部的后勤采购军官,对方挥舞着英镑汇票,急需五千吨面粉、三万套冬季被服以及大量的野战医疗用品。
“价格不是问题,李参赞!但必须快!我们的士兵在西伯利亚的寒风中快要冻僵了!”约翰牛军官语气急切。
李明远面带职业化的微笑,沉稳应答:“请您放心,我国的企业一向重视信誉。第一批物资十天内即可从大连港启运。不过,最近国际航运紧张,运费和保险费用有所上调,这是最新的报价单……”
下午,来访者换成了一位自称代表“鄂木斯克全俄临时政府”(一支重要的白军势力)的特使。这位前沙俄贵族后裔,虽然衣着依旧考究,但眉宇间难掩落魄与焦虑。他需要的,不仅仅是粮食和被服,更是武器——步枪、机枪、子弹,尤其是炮弹。
“我们需要火力!需要能够摧毁那些‘红匪’堡垒的重火力!”白军特使几乎是在恳求,“我们可以用黄金支付,或者……乌拉尔地区的矿产开采权!只要贵国愿意提供援助!”
送走白军特使,夜幕降临后,领事馆的后门还会悄然开启。来访者身份更加隐秘,通常没有任何表明身份的文件,但提出的要求却更加惊人——他们需要无线电设备、特种钢材、甚至是一些受管制的工业化学品,支付的代价,往往是来自乌拉尔或西伯利亚腹地的、连他们自己都未必清楚价值的稀有矿物样本,或者,是某些被封存的前沙俄军事科技档案的微缩胶卷。这些,通常是来自红军控制区,或与之有联系的国际势力的代理人。
共和国,这个宣布“中立”的国家,其沿海的工厂却开足马力,成为了这场遥远内战所有参战方共同的“兵工厂”和“后勤基地”。从上海到青岛,从广州到天津,机器日夜轰鸣,生产着战争所需的一切。货轮频繁往来于共和国港口与海参崴、摩尔曼斯克之间,卸下物资,运回黄金、原料和各种“特殊支付品”。
二、 东京的焦虑与抉择
共和国在这场混战中左右逢源、大发横财的景象,深深刺激了隔海相望的日本(东瀛)。此时的东瀛,虽在之前战争中受创,但国力犹存,其军部,尤其是被称为“统制派”的激进势力,对大陆的野心从未熄灭。
“八嘎!支那人利用这场战争,不仅赚取了巨额财富,更趁机在北极熊的远东地区大肆扩张其影响力!长此以往,满洲、乃至整个东亚,还有我帝国的立足之地吗?”东京,陆军省的一间密室内,一位留着仁丹胡的将军愤怒地拍着桌子。
“我们必须采取行动!”另一位大佐接口道,“北极熊内乱,正是天赐良机!我们应立刻增派兵力,与高卢鸡、约翰牛协同行动,不仅要遏制‘赤祸’,更要抢在支那之前,占领库页岛北部、乃至整个滨海边疆区!获取那里的资源和战略要地!”
然而,东瀛内部并非铁板一块。较为谨慎的海军省和部分内阁成员则认为,共和国实力今非昔比,其海军尤其是潜艇部队和新兴的“惊涛”级快艇不容小觑,且与丑国关系暧昧。此时贸然与共和国正面冲突,并与欧洲列强在北极熊的泥潭中陷得太深,恐非明智之举。
经过激烈的争论,东瀛最终采取了折中方案:以“保护侨民”、“协同干涉”为名,向北极熊远东地区增派了部分兵力,但其行动相对谨慎,主要目标是巩固在库页岛南部的既得利益,并伺机在滨海地区抢占一些要点,尽量避免与共和国势力发生直接军事冲突。但暗地里,针对共和国商船、情报人员的监视与骚扰,陡然增加。一场无声的暗战,在北极熊的废墟上,于共和国和东瀛之间,悄然展开。
三、 技术的“盛宴”与“反哺”
对共和国而言,这场战争带来的最大收获,并非黄金和原料,而是技术。
那位深夜到访领事馆的神秘客人,带来的不仅仅是矿产样本。在一次极度机密的会面中,他向李明远展示了几张模糊不清的照片——那是几辆造型拙劣、但明显不同于传统装甲汽车的钢铁怪物,有着旋转的炮塔和履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