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北洋钢铁军魂 > 第124章 磐石

北洋钢铁军魂 第124章 磐石

作者:爱吃藿菜的巫虫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7 17:39:09

第一节:血沃闽海

东瀛在山东半岛的攻势受挫,如同撞上一堵无形壁垒的狂狼,虽声势骇人,却难越雷池半步。然而,其扩张的野心并未因此稍减,反而将贪婪的目光投向了共和国漫长海岸线的另一处——被誉为“东南锁钥”的福建。这里港湾众多,防御相对薄弱,且毗邻东瀛视为禁脔的台湾,若能在此登陆成功,便可南北夹击,撼动共和国整个东南腹地。

民国五年(1916年)初春,寒意料峭尚未完全从闽江口退去,东瀛的狼烟已然再起。一支由巡洋舰、驱逐舰和大量运兵船组成的庞大舰队,在薄雾的掩护下,悄然逼近福州门户——马尾军港及闽江口一线。

共和国海军在经历黄海血战后,主力需要休整,驻防此处的仅有“飞霆”级驱逐舰两艘、老式炮舰数艘以及一个大队的“海龙-II”型潜艇。力量对比悬殊。

战斗在黎明时分打响。东瀛舰队依仗火力优势,对马尾岸防炮台和港内设施进行了猛烈的压制炮击。炮台守军虽拼死还击,给予敌舰一定杀伤,但终究难以完全遏制。

上午八时许,东瀛运兵船在舰炮掩护下,开始向闽江口两侧预选滩头投放登陆艇。密密麻麻的东瀛士兵,如同蝗虫般涌向海岸。

驻守此地的共和国陆军第八师(由原福建新军整编而来)官兵,早已严阵以待。他们依托事先构筑的滩头障碍、铁丝网和土木工事,用步枪、机枪和迫击炮织成密集的火网,迎接侵略者的到来。

滩头瞬间化为修罗场。东瀛士兵在齐胸深的海水中艰难跋涉,不断被守军火力击中倒下,鲜血染红了浅滩。第一批登陆部队在付出惨重代价后,勉强占领了部分前沿阵地。

危急关头,共和国海军的潜艇部队再次展现了其水下利器的威力。“海龙七号”艇冒险潜入敌登陆场附近,在极近距离向一艘正在释放登陆艇的东瀛运兵船发射了两枚鱼雷。

“轰隆!”一声巨响,运兵船舯部被撕开巨大裂口,海水疯狂涌入,船体迅速倾斜,船上近千名东瀛士兵连同装备纷纷落水,极大地挫伤了敌军的登陆势头。

与此同时,两艘“飞霆”级驱逐舰,在舰长“誓与马尾共存亡”的决死号令下,冲出军港,径直冲向庞大的东瀛舰队,试图以鱼雷攻击扰乱敌阵。它们如同扑向巨象的猎犬,在枪林弹雨中穿梭,虽最终皆被击沉,但其悍不畏死的冲锋,为岸防部队调整部署争取了宝贵时间,也极大地震撼了敌军。

陆上战斗更为惨烈。东瀛后续部队源源不断上岸,凭借兵力优势,向第八师防线发起一轮又一轮波浪式冲锋。双方在滩头、在丘陵、在村落展开了寸土必争的拉锯战。一处名为“红土岭”的高地,一天之内易手三次,守军一个连几乎全部殉国。师长亲临一线,手持“磐石”冲锋枪,带领警卫连投入反击,高呼:“身后是福州,是八闽父老,退一步,万劫不复!”

血战持续三日,东瀛军队虽成功建立了滩头阵地,并向内陆推进了数公里,但每前进一步,都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伤亡。共和国守军如同磐石,牢牢嵌在闽海之滨,让侵略者的鲜血,浸透了这片红土地。

第二节:砥柱东南

福建战事吃紧的消息传至南京,举国震动。东南财赋重地,绝不容有失!高岩连夜召集紧急军事会议。

“东瀛意在福建,绝非仅仅为了占领一城一地。”高岩指着地图,目光锐利,“其战略意图,在于切断我东南出海口,动摇我经济根基,并威胁广东,迫使我两线作战,首尾难顾!”

“命令!”他斩钉截铁,“驻扎江西的陆军第三师、驻扎浙江的第五师,立即以最快速度,沿浙赣线、闽道驰援福州!工兵部队,不惜一切代价,保障交通线畅通!”

“海军剩余能动用的舰只,组成袭扰支队,游弋于台湾海峡北部,袭击东瀛运输船队,断其后勤!”

“空军(雏形),所有能起飞的‘猎鹰’飞机,转场至福建前线机场,执行侦察和对地攻击任务,哪怕只能扔几颗炸弹,也要提振我军士气,打击敌军气焰!”

一道道命令化作电波,飞向四面八方。共和国的战争机器再次高速运转起来。

与此同时,高岩深知,仅靠军事硬顶远远不够。他亲自致电南方几省督军及各界名流,呼吁“摒弃前嫌,同舟共济,共御外侮”。在民族存亡的大义面前,原本与中央若即若离的南方势力,也纷纷表态支持,或派兵,或出钱出力,形成了空前团结的抗战局面。

在福州城内,市民们目睹了守军的浴血奋战,也感受到了来自全国的支持。学生组成宣传队、救护队;商会组织民夫抢修工事、运输物资;甚至连青红帮都出面维持秩序,打击汉奸。一种“誓与福州共存亡”的悲壮氛围,弥漫在全城。第八师官兵得知援军正在赶来,全国都在看着福州,士气愈发高昂,防线虽屡经突破,却始终未被完全摧毁。

共和国在东南的支柱,正以其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迅速有效的动员,稳稳地屹立在侵略者的狂潮面前。

第三节:舌战日内瓦

就在福建前线炮火连天之际,远在瑞士日内瓦的万国宫(国际联盟前身),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也进入了白热化。东瀛代表在国际舞台上颠倒黑白,大肆污蔑共和国“挑衅邻邦”、“破坏东亚和平”,并出示精心伪造的所谓“证据”,试图将战争责任完全推给中国,为其侵略行径披上“合法”外衣,并争取列强的默许乃至支持。

共和国外交总长伍廷芳,这位年过花甲却精神矍铄的老外交家,亲自率团赴会。面对东瀛代表的咄咄逼人和某些列强代表的暧昧态度,伍廷芳毫无惧色。

他站在演讲台上,义正词严,用流利的法语和英语,逐条驳斥东瀛的谎言:“……先生们!究竟是谁的军舰闯入他国领海?究竟是谁的军队在别国领土上登陆?究竟是谁的炸弹落在了和平的城市和村庄?事实胜于雄辩,公理自在人心!”

他展示了前线传回的照片、被俘东瀛士兵的证词以及被击落的东瀛飞机残骸,证据确凿。他慷慨陈词:“中华共和国渴望和平,但我们绝不以牺牲主权和领土完整来换取屈辱的和平!我们是在自己的国土上,进行一场扞卫生存、扞卫尊严的自卫战争!任何企图歪曲事实、为侵略张目的行为,都是对国际公理和人类良知的公然践踏!”

伍廷芳的发言,有理有据,不卑不亢,赢得了许多中立国代表的同情和掌声。尽管约翰牛、高卢鸡等列强出于自身在远东利益的复杂考量,态度依旧暧昧,但东瀛试图在国际上完全孤立中国的图谋遭到了沉重打击。共和国在外交战场上,同样展现出了不容小觑的力量。

第四节:坚韧与希望

福建前线的血战、全国范围的动员、日内瓦的交锋……这一切,都通过报纸、广播(有限范围)和口口相传,呈现在亿万国民面前。战争是残酷的,带来了无尽的伤痛与牺牲,但也如同一个巨大的熔炉,淬炼着这个民族的灵魂。

人们看到,前线将士用血肉之躯阻挡着敌人的钢铁洪流;看到,后方的工人日夜不停地生产着武器弹药;看到,农民将最好的粮食送往军队;看到,学子们走上街头,宣传抗日,募集款项;看到,海外侨胞倾囊相助,血浓于水。

一种前所未有的民族认同感和国家凝聚力,在战火中蓬勃生长。悲伤与愤怒,化为了坚韧与力量。人们不再仅仅是为生存而战,更是为了一个独立的、有尊严的、不受外人欺凌的共和国而战。

高岩在南京,每天处理着雪片般的战报和政务,睡眠时间极少。他面容清癯,眼神却愈发锐利。他深知,这场战争是共和国诞生以来最严峻的考验,但也可能是促使这个古老民族真正觉醒、涅盘重生的契机。

“我们的国家,就像一块璞玉。”他在一次对内阁成员的讲话中说道,“战争的磨难,如同雕琢的刻刀。痛苦是必然的,但经过这番淬炼,去除了杂质,显露出内在的光华,她必将变得更加坚硬、更加璀璨。我们要做的,就是握紧刻刀,指引方向,绝不能让她在雕琢中碎裂。”

他望向窗外,南京城依旧在建设中,尽管战争的阴云笼罩,但城市的脉搏并未停止。“告诉前线的将士,告诉全国的同胞,我们承受的牺牲,绝不会白费。今日之血沃中华,必将换来明日之独立富强!共和国,必将如磐石般,屹立于世界东方!”

【系统提示:成功挫败东瀛开辟第二战场企图,“磐石”效应生效:军队韧性得到极限考验,全国动员体系高效运转,国际舆论形势有所改善。警告:战争长期化趋势明显,国力消耗加剧,需警惕东瀛狗急跳墙使用极端手段,并防范内部可能出现的经济与社会问题。】

磐石无言,历经风雨冲刷而弥坚。共和国在这场关乎国运的战争中,正以其坚韧不屈的意志和日益成熟的应对,一步步地夯实着立国之基。希望,如同穿透乌云的阳光,在血与火的交织中,顽强地闪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