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北洋钢铁军魂 > 第84章 星槎万里

北洋钢铁军魂 第84章 星槎万里

作者:爱吃藿菜的巫虫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7 17:39:09

高岩决定应邀访德的消息,如同在已然波澜起伏的远东局势中,又投入了一块巨石。在登州军政府内部,这被视为一次破冰之旅、扬威之机,但也伴随着深深的忧虑。而在北京、伦敦、东京和圣彼得堡,这则消息则被解读为德高同盟实质性深化的最强烈信号,引发了新一轮的外交震动与战略评估。

经过紧锣密鼓的准备,一个精干的代表团组建完成。高岩亲自带队,成员包括外交司资深官员、精通德语和国际法的随员、李德明为首的少数核心技术人员(以军工合作考察为名),以及一支精心挑选的、军容严整的警卫分队。他们将乘坐德国方面特意安排的一艘最新式、设施完备的远洋邮轮“威廉皇储”号前往欧洲。

启程之日,登州港冠盖云集。军政府文武大员、德国驻登州领事及侨民代表、乃至一些闻风而来的外国记者,齐聚码头。蓝底金星的旗帜与德意志的黑鹰红白黑三色旗在微寒的海风中并列飘扬。高岩并未发表冗长讲话,只是在登船前,与送行的王奎、赵三槐等人用力握了握手,沉声道:“家里,就交给你们了。稳守根基,静待我归。”

“总司令放心!”王奎等人肃然应诺。

“威廉皇储”号拉响汽笛,缓缓驶离港口,劈开黄海灰蓝色的波浪,向着遥远的西方驶去。这不仅仅是一次地理上的远航,更是一次政治上的破浪前行。无数双眼睛,或期待,或忌惮,或好奇地注视着这艘驶向欧洲的航船。

航行途中,高岩并未闲着。他充分利用这段时间,与代表团成员反复推演抵达德国后可能面临的各种情况,从正式的国事会谈细节到非正式的社交场合应对。他深知,自己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政权,更是一种正在挣扎求生的古老文明的新的可能性。他必须展现出与旧清官僚截然不同的、兼具东方智慧与现代视野的形象。

李德明等技术成员则抓紧一切时间,与同船的德国工程师、学者进行交流,如饥似渴地吸收着一切可能接触到的知识,同时也谨慎地展示着己方在无线电、材料处理等方面的一些独到见解,引得德方人员时常啧啧称奇,不敢小觑。

经过近一个月的海上航行,穿越苏伊士运河,横渡地中海,最终驶入北海,“威廉皇储”号终于抵达了德意志帝国的核心——威廉港。码头上,军乐高奏,仪仗队肃立,德国外交部高级官员、海军将领以及大批中外记者早已等候在此。场面之隆重,远超一般非官方访问的规格,清晰传达了德皇威廉二世对此访的高度重视。

当高岩一身剪裁合体的深色立领军常服,步伐稳健地走下舷梯时,镁光灯顿时闪成一片。他平静地检阅了德国海军仪仗队,举止从容,气度沉稳,与欧洲报纸上描绘的“东方野蛮军阀”形象大相径庭,给在场所有人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

随后几日,高岩一行乘专列抵达柏林。沿途德国展现出的强大工业实力——密集的铁路网、林立的工厂烟囱、整齐划一的城镇规划,都让代表团成员深感震撼,也更坚定了高岩加速推进国内工业化的决心。

在柏林,日程安排得极为紧凑。高岩参观了着名的克虏伯埃森工厂,目睹了巨炮诞生的全过程;走访了西门子电力设备制造厂,对德国的电气化水平赞不绝口;在波茨坦,他应邀观摩了德国陆军近卫部队的实战演习,其严明的纪律、高效的协同和先进的战术,同样令他印象深刻。

然而,重头戏无疑是与德皇威廉二世的会面。地点并非在拘谨的皇宫,而是在波茨坦无忧宫一间装饰华丽却氛围相对轻松的书房内。这本身就体现了德皇某种程度的“亲昵”姿态。

威廉二世身材高大,留着标志性的向上翘起的胡须,举止间带着普鲁士贵族特有的傲慢与军人的直率。他对高岩在远东取得的成就大加赞赏,尤其对旅顺战役中展现出的战术创新和无线电台的应用表现出浓厚兴趣。

“将军阁下,您的表现,足以让欧洲许多所谓的名将黯然失色。”威廉二世挥舞着手杖,“这证明,优秀的军事才能并非白种人所独有!德意志帝国欣赏强者,也愿意与强者合作!”

高岩不卑不亢地回应:“陛下过誉。我军之小胜,实乃将士用命,上下同心,加之迫于生存压力,不得不寻求一些取巧之道。相较于德意志帝国雄厚的国力与深厚的军事积淀,我等仍在学习追赶之中。”

他巧妙地将话题引向合作,提出希望在海军舰艇设计、大型机械制造、高级钢铁冶炼以及化学工业等领域,得到德国更深入的技术支持,并希望德国能帮助培养更多的中国工程师和留学生。

威廉二世对高岩的务实和远见颇为欣赏,但他作为政治家的精明也显露无疑。他原则上同意扩大合作,但也明确表示,德国需要“切实的保障和回报”,包括在山东更优先的经济权益、在军政府未来军事采购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在国际事务中,高岩政权需在“关键时刻”与德国保持“协调立场”。

会谈在看似融洽实则各自算计的氛围中进行。高岩深知,与德国的合作是基于利益的交换,他必须在获取技术的同时,尽可能地维护主权和未来的行动自由。

访问期间的一个小插曲,意外地提升了高岩的国际形象。在一次由德国外交大臣举办的欢迎晚宴上,一位英国泰晤士报的记者,带着几分挑衅的语气提问:“高将军,您如何看待外界,尤其是大英帝国,对您与德国过于密切关系的担忧?这是否意味着您领导的政权,已经选择了站在德意志帝国一边?”

全场目光瞬间聚焦在高岩身上。只见他从容放下酒杯,面带微笑,用清晰而沉稳的汉语说道(由随行翻译同步译出):“我及我的同志们所奋斗的目标,是华夏之新生,是使我四万万同胞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再受任何外邦之欺凌。我们愿与世界上一切平等对待我之国家友好交往,学习其长处。德意志帝国在工业、科技诸多领域值得我辈学习,我们乐于合作。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会排斥其他国家的友好与公正。中国,应当是世界之中国,而非某一国之后院。我们的立场,取决于他国如何对待我们,取决于何种方式最有利于我国族之利益与尊严。”

这番措辞得体、立场鲜明又不失风度的回答,通过各国记者的笔端传遍世界,让许多原本戴着有色眼镜观察他的人,开始重新审视这位来自东方的“叛军领袖”。

访问尾声,高岩与德方签署了一份名为《中德友好通商与技术合作谅解备忘录》的文件。文件内容虽未完全满足高岩的所有期望,但在海军技术(包括获得部分巡洋舰设计图纸和潜艇柴油机技术)、重工业设备引进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德方也承诺,将运用其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牵制英、法、俄可能对军政府采取的过激行动。

当“威廉皇储”号再次启程,载着高岩一行踏上归途时,他已不再是那个仅仅局限于东亚一隅的地方势力首领。这次“星槎万里”的欧陆之行,虽未根本改变列强对华政策的本质,但成功地为他赢得了宝贵的国际曝光度、一定程度的外交回旋空间,以及更为关键的技术与合作渠道。

站在回程的船舷边,望着逐渐远去的欧洲海岸线,高岩心潮起伏。他看到了差距,感到了压力,但也更加明确了前路。德国的工业力量令他震撼,但其咄咄逼人的扩张野心也让他警惕。

“师夷长技以制夷……但最终,路还是要靠自己走出来。”他喃喃自语,目光愈发坚定。归国之后,等待他的,必将是更加复杂的局面和更加艰巨的挑战,但经过此番欧风沐雨,他的视野与决心,已非昔日可比。星槎已渡万里,而真正的征程,才刚刚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