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北洋钢铁军魂 > 第83章 龙潜于渊

北洋钢铁军魂 第83章 龙潜于渊

作者:爱吃藿菜的巫虫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7 17:39:09

旅顺光复的捷报,如同在已然暗流汹涌的东亚局势中,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其引发的冲击波,远超一场局部军事胜利的范畴,深刻地撼动了地区乃至全球的权力格局。

在北京,紫禁城的反应已从最初的震怒转为一种近乎绝望的恐惧。光绪皇帝在朝会上手持那份详述旅顺陷落、乃木希典自裁的战报,双手颤抖,面无人色,最终竟颓然瘫坐在龙椅上,喃喃道:“辽南尽失,旅顺易手,倭寇败亡……这高岩,莫非真有天命乎?”此言一出,满殿皆惊,随即陷入死一般的寂静。连最顽固的守旧派也意识到,单凭清廷自身的力量,已绝无可能剿灭高岩。求和、招安之声开始悄然抬头,但更多的则是寄望于列强干涉,行“以夷制‘匪’”之策。

真正的惊涛骇浪,席卷了各国的外交部和海军部。

东京,明治天皇紧急召见内阁及军部重臣。首相山县有朋脸色铁青,旅顺的失守不仅意味着帝国大陆政策的严重受挫,更象征着自甲午以来用无数鲜血和金钱构筑的“东亚霸权”基石出现了致命的裂痕。军部内部“全面报复”、“对高宣战”的狂热叫嚣声浪极高,但理智派则痛苦地指出,新败之余,海军元气大伤,陆军精锐被牵制在朝鲜和台湾,国库亦难以支撑一场大规模跨海远征。最终,御前会议在极度压抑的气氛中决定:加速与俄国的秘密谈判,谋求联合对高;同时,倾尽全力加速新式舰艇的建造和陆军装备的更新,此仇必报,但需等待时机。

圣彼得堡,沙皇尼古拉二世对旅顺的失陷感到震惊和恼怒。俄国一直将满洲乃至整个朝鲜半岛视为其势力范围,高岩的崛起和此次大胜,严重阻碍了其“黄俄罗斯计划”。俄国外交大臣紧急约见德国驻俄大使,对德国“武装一个不负责任的远东军事集团”提出强烈抗议,并暗示若德国不加以约束,俄国将不得不考虑“单独采取行动以维护自身利益”。同时,俄国太平洋舰队和驻满洲陆军进入了更高戒备状态。

伦敦,白厅的决策者们陷入了更深的焦虑和算计。窦纳乐爵士发回的报告,将高岩的威胁等级提到了最高。一个统一的、强大的、且与德国关系密切的中国北方政权,完全不符合大英帝国维持远东均势、分而治之的传统政策。“必须阻止高岩政权进一步扩张,甚至……要考虑促使它在一定范围内与清廷形成长期对峙,才是最符合帝国利益的局面。”一份提交给内阁的绝密备忘录中如此写道。英国远东舰队加强了在长江口和渤海海峡的巡逻,外交上则加大了对清廷和刘坤一等南方督抚的拉拢力度,试图构建一道“防高屏障”。

而在柏林,威廉二世皇帝拿着来自驻登州领事和军事观察员的详细报告,兴奋地在波茨坦无忧宫的书房里踱步。“看!看看吧!我早就说过!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证明德意志眼光和力量的机会!”他对他的海军大臣和外交大臣说道,“高岩用一场辉煌的胜利,证明了他和他的军队的价值!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机会,进一步加深与他的捆绑!这将是在远东牵制英国、俄国和日本,彰显帝国影响力的绝佳棋子!”尽管外交部内仍有对过度刺激英俄的担忧,但在德皇的强力推动下,柏林迅速做出了决定:进一步提升与军政府的合作层级,考虑派遣更高级别的军事顾问团,并在国际场合为高岩政权提供有限度的外交声援。

面对骤然加剧、方向各异的国际压力,登州总司令部内,高岩展现出惊人的冷静与战略定力。他并未因收复旅顺而冲昏头脑,反而在内部会议上提出了“龙潜于渊,砺爪磨牙”的八字方针。

“旅顺之胜,让我们站到了风口浪尖。”高岩对核心层分析道,“现在,英、法、俄、日,乃至看似合作的德国,都对我们抱有各自的目的,或欲除之后快,或想利用掌控。我们已成为国际博弈的焦点。此时妄动,必成众矢之的。”

“那我们该如何应对?”王奎问道。

“潜!”高岩斩钉截铁,“第一,军事上,停止一切大规模对外攻势。西线对袁世凯部保持防御压力即可,主力转入休整、补充和深化训练。尤其要消化旅顺战役的经验教训,将‘三一式’步枪、‘雷公铳’、炮兵观测体系等新装备新战法,彻底融入部队。”

“第二,外交上,保持低调。对英国的抗议继续予以礼貌而坚定的回应,但对其他列强的试探,暂时不予正面接触。重点巩固与德国的实质性合作,但要避免过度张扬,尤其要警惕德国试图控制我们军工命脉的企图。”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全力转向内部建设!旅顺收复,辽东半岛连成一片,我们有了更大的战略纵深和更丰富的资源。行政总署要立刻拿出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恢复生产,安抚流民,巩固我们在山东、辽东的统治根基。‘兴业银行’要加快信用扩张,支持工商业发展。‘格致学堂’、‘船政学堂’要扩大招生规模,人才培养是长远大计!”

高岩深知,没有稳固的内政和雄厚的国力支撑,任何军事胜利和外交往来都是空中楼阁。他必须利用这段被外部压力“逼”出来的相对平静期,将控制的领土真正消化吸收,将军事胜利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国力增长。

在他的强力推动下,军政府控制区内,掀起了一场以“巩固根基、发展实业、启迪民智”为核心的内政建设**。土地清丈和税制改革在更广的范围内推行,虽然依旧有阻力,但凭借军事威望和逐渐显现的治理成效,得以艰难推进。来自南方的技术人员与德国专家一起,在“蓝海造船所”和扩建的机器局里埋头苦干。第一批完全自产的“三一式”步枪开始下线列装。乡村的蒙学堂里,传出了孩童朗朗的读书声。

然而,“潜”并非一味龟缩。高岩指示陈念恩的通讯部,利用无线电台的优势,加强对周边乃至全球情报的搜集和分析。同时,他批准了一项由“夜枭”负责的绝密计划——“星火”,旨在向江南、湖广乃至海外华人聚居区,秘密派遣人员,宣传革新军的主张和成就,联络对清廷不满的开明士绅、商人和知识分子,为未来的可能局面埋下种子。

就在高岩潜心“砺爪磨牙”之际,一个来自柏林的意外邀请,通过德国领事送到了他的面前:威廉二世皇帝邀请他,以“非官方但受帝国最高规格礼遇”的身份,访问柏林,并就“共同关心的远东及全球事务”进行会谈。

这无疑是一个极具诱惑力又充满风险的提议。一旦成行,意味着高岩及其政权在国际上的能见度将急剧提升,但也必然招致英、法、俄、日更强烈的敌视和清廷“里通外国”的指责。

总司令部内,针对是否应邀,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高岩沉思良久,最终做出了一个大胆而富有想象力的决定。

“去,为什么不去?”他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既然风暴注定要来,与其被动承受,不如主动去风暴眼里看看!这不是屈服,也不是炫耀,这是一次战略侦察,也是一次向世界展示我们存在的机会!我们要让欧洲,让世界知道,在东方,崛起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力量!”

他顿了顿,补充道:“当然,我们去,不是去乞求,而是去平等地对话。告诉德方,我原则上接受邀请,但具体行程和会谈级别,需由双方外交人员详细磋商。在我离开期间,由王奎全权负责军政事务,执行‘龙潜于渊’之策,绝不轻启战端!”

龙,已潜于深渊,积蓄力量。此刻,它决定将目光投向更遥远的西方,准备在更广阔的世界舞台上,一探风云。此次柏林之行,是福是祸,是机遇还是陷阱,无人能知。但高岩知道,这将是他的革新之路,必须迈出的、充满未知的一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