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签到北疆,开局召唤霍去病 > 第113章 五十年宏图,教育定千秋

天启城的奠基石在春日下静静伫立,而在睿城王府深处,一场将决定北疆未来半个世纪命运的战略会议,正在悄然进行。刘睿与他的核心班底——王猛、陈平、霍去病、张辽、沈万三、欧冶子、赵铁鹰齐聚一堂,气氛庄重而肃穆。摊开在巨大楠木桌上的,不仅是北疆地图,更是一幅需要以五十年为尺度的宏伟蓝图。

一、 王猛定策:五十年三步走

王猛首先开口,他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沉稳有力,却带着前所未有的宏大视野。他手中拿着一卷刚刚草拟完毕的《北疆五十年发展疏略》。

“主公,诸位同僚。”王猛目光扫过众人,“北疆新立,根基未稳,强敌环伺。若只图一时之快,急于求成,无异于沙上筑塔。猛以为,当放眼长远,以五十年为期,分三步走,夯实根基,徐图大业。”

他展开疏略,上面清晰地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固本培元(约15年)

“此十五年,为我北疆生存立足之关键,核心在于‘内修政理,外御其侮’。”

· 政:彻底消化新收复之云中、定襄、五原三郡,完成《北疆新律》的全面推行与吏治整顿,建立起高效、廉洁的行政体系。初步完成天启城核心区及镇北关主体建设。

· 军:四大军区及中央军团完成初步编练,总兵力达到三十万常备精锐。军队完成换装与新式操典训练,形成可靠战斗力。目标非主动扩张,而是确保能同时抵御南方朝廷与北方胡人的联合压力。

· 民:推广优质粮种与新农具,兴修水利,确保粮食自给并建立至少可支撑大军三年作战的战略储备。鼓励生育,增加人口。初步建立官营主导、私营为辅的工商业体系。

第二阶段:富国强兵(约20年)

“此二十年,为我北疆积蓄力量、厚积薄发之阶段,核心在于‘仓廪足而武备修,教化兴而人才出’。”

· 政:天启城完全建成,成为北疆政治、经济、文化绝对中心。行政体系高度成熟,政令畅通。

· 军:四大军区及中央军团完成满编,总兵力达到五十万。装备全面更新换代,形成包括强大水师在内的全方位军事力量。于此阶段末期,视情况启动对阴山以北胡人残余势力的扫荡作战,彻底解除北方威胁。

· 民:工商业繁荣,形成数个区域性经济中心。官道、运河网络初步建成,交通便利。完成全民基础教化体系的初步搭建(此为新增核心,后文详述)。

第三阶段:龙腾四海(约15年)

“此十五年,为我北疆争鼎天下、奠定不朽基业之阶段。核心待定,需依据前两阶段成果及天下大势再行谋划。”王猛合上疏略,沉声道,“此五十年规划,不求一时之速,但求步步为营,根基永固。尤其是第一阶段,稳字当头,切不可因小利而忘大局。”

五十年!三步走!如此长远的规划,让在场众人,包括刘睿在内,都感到一种沉甸甸的历史责任感。这已非简单割据,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立国方略。

二、 陈平补益:教育乃百年大计

王猛言毕,陈平抚掌而笑:“景略兄宏图,深谋远虑,平拜服。然,强国之基,不仅在甲兵之利,仓廪之实,更在于教化之兴!平愿为主公这五十年宏图,补上至关重要的一笔——兴教化,育英才,定千秋之基!”

他走到桌前,目光炯炯:“主公,诸位可知,为何前朝乃至历代,难有长治久安?其一便在於教化垄断于门阀世家,寒门子弟无由上达,英才埋没于乡野!我北疆欲成不世之业,岂能再蹈此覆辙?”

“故,平提议:于北疆境内,推行‘官学免费教化’之策!”陈平语出惊人。

“具体而言,”他详细阐述,“由政务院礼部及地方官府主导,建立三级官学体系:

· 蒙学:于各乡、各村设立蒙学堂,招收六至十二岁幼童,免束修(学费),由官府提供基础教材(如《千字文》、《算术启蒙》等),教授识字、算术、德行及北疆律法基础。此为基础扫盲与品德塑造阶段。

· 郡学:于各郡治所及大城设立郡学,招收蒙学优异者或通过基础考核者,免束修,并提供膳食补贴。教授经史子集(以符合主公理念的实用典籍为主)、律法、算学、格物(初步自然知识)等。此为培养基层吏员与专业人才之摇篮。

· 天启太学:于天启城设立最高学府——太学,汇聚北疆英才,不仅免一切费用,更提供丰厚廪饩(奖学金)。设明经、律法、算学、匠作、医科、武备等诸多学科,聘请各方大家(如欧冶大师亦可授课)讲学。此为培养国之栋梁,未来宰辅、名将、大家之所在!”

陈平最后总结,声音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激情:“此策若行,十年之内,我北疆识字之民将远超他地;二十年,基层吏员将尽出我官学,忠诚可靠;三十年,太学所出之英才,将遍布朝野,成为我北疆之脊梁!此非消耗国库之负累,实乃最丰厚、最长远之投资!请主公明鉴!”

免费教育!三级官学体系!

这一提议,其意义之深远,甚至超过了五十万大军!它直指人才选拔的根基,打破了门阀垄断,为北疆提供了源源不断、且忠诚度极高的后备力量。这完全符合刘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理念。

刘睿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激动。他看着陈平,又看看王猛,沉声道:“陈平先生此议,高瞻远瞩,功在千秋!孤,准了!此项支出,列为政务院最高优先等级,户部需全力保障!沈万三,你的商号利润,也需划拨部分,支持教育!”

“臣,领旨!”沈万三毫不犹豫,他深知,这笔投资比任何买卖都划算。

欧冶子也抚须笑道:“妙哉!老夫之技艺,正愁后继无人,太学若设匠作科,老夫愿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

三、 军政配套,夯实根基

有了五十年规划和免费教育这两大基石,具体的军政措施也随之调整。

军事上,霍去病与张辽均认为,用十五年时间打造三十万精锐,压力不大,关键在于装备与训练质量。他们与欧冶子详细商讨了未来军械的升级路线,尤其是重型弩机、骑兵具装、以及水师战舰的研发与制造计划。五十万大军的最终目标,也让大家有了更清晰的长期奋斗方向。

民政上,沈万三根据五十年规划,重新调整了商业布局。“通达天下”商号不仅要赚钱,更要承担起为北疆输入关键物资(如书籍、特殊原料)、收集情报、以及未来进行“经济渗透”的任务。他提出了建立“北疆发展基金”的构想,将部分商业利润和府库结余投入长期的基础设施和科技研发中。

欧冶子则拿着天启城和镇北关的扩建图纸,表示十五年初具规模完全可行,但若要建成理想中的“万世之基”,确实需要二三十年的不断投入和精心雕琢。

赵铁鹰镇守镇北关,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需要在未来十五年,一边筑关,一边练兵,一边防御可能来自草原的反扑,成为北疆最坚实的盾牌。

四、 朝堂定论,暗流依旧

最终,北疆未来的发展方略被确定下来。核心便是:以五十年为期,分三阶段,以“固本培元、富国强兵、龙腾四海”为战略步骤,以《北疆新律》和“免费三级官学体系”为两大基石,稳步推进军事、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宏大计划。

“此策,定为北疆最高国策,诸卿需谨记于心,勠力同心!”刘睿做最后总结,声音中带着开创时代的决绝,“自即日起,北疆上下,皆为此宏图而奋斗!”

“臣等遵命!愿为主公宏图,效死力!”殿内众人,心潮澎湃,齐声应诺。

然而,就在北疆定下五十年大计的同时,南方京城派出的钦差使团,已然渡过大河,进入了北疆地界。他们带着皇帝的诘问与审视,即将面对一个在严密信息管控下,正按照自己独特轨迹默默积蓄力量的庞然大物。北疆的宁静,或许很快将被打破,但这只潜龙,已然张开了鳞爪,做好了应对一切风浪的准备。教育的种子已经播下,只待时光流转,开花结果,滋养出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大帝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