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成冷宫皇子:从挨打到打皇帝 > 第232章 下雨

穿成冷宫皇子:从挨打到打皇帝 第232章 下雨

作者:眯眼大师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7 14:20:45

京城,皇帝将岭南三封的奏折并排置于案上,闭目良久,终是忍不住一声长叹。

他原本想着等解决完应泰就来处理岭南的事,可应泰比他预想的更顽强。

明明都快打到辽阳了,可应泰那边却突然加大力度反击,将战线又推了回来。

岭南要粮,可打仗也要粮啊。

他只能对岭南的折子视而不见,心中却忍不住夸奖,应元正做得不错。

在这等天灾之下,竟未出现大规模流民逃荒,已经很好了。

只是现在,还是只能让他们撑一撑。

九月初五,岭南,清和县。

东部蝗群借西南风再度扩散,更让应元正揪心的是,持续两个多月的干旱让珠江支流的河床裸露了大半。

应元正的心都麻木了,时间在一天天过去,他机械地做着捕虫的工作,听着各地灾情的汇报。

每天都会问系统,老天什么时候下雨。

系统都回答他:不知道。

傅丘也没了刚来时的意气风发,每天都眉头紧锁,胡须杂生。原本的清贵世家公子,也与地里的农夫无异。

现在留在巡抚衙门的人,无论什么官职,都穿着短打出门干活,这也是应元正开的头。

大顺的官服要自己买,还不便宜。如今日日奔走田间,捕蝗、挖沟、扛粮,弄坏简直太正常了。

连钦差大臣都带头不穿官服,底下人自然也不再讲究。

时间来到九月下旬,岭南的天气依旧酷热。

应元正刚带着小队赶到云溪县的捕蝗现场,就觉得额头落下几滴冰凉的东西。

他愣了一下,抬头望去,只见远处的天边,不知何时聚起了大片乌云,正以极快的速度向这边移动。

“要下雨了?”身边的衙役不敢置信地揉了揉眼睛。

话音刚落,狂风骤起,卷起地上的尘土和蝗尸,呼啸着掠过田野。

农户们纷纷放下手里的竹筛,仰着头望向天空,眼里满是期待。

不多时,豆大的雨点砸了下来,先是稀疏的几滴,很快就变成了倾盆大雨。雨水落在干裂的土地上,顺着田埂的裂缝渗进土壤深处。

落在蝗群聚集的稻田里,将跳跃的蝻子和低空飞行的幼蝗浇得晕头转向,有的直接被雨水冲进泥里,有的则翅膀湿透,再也飞不起来。

“下雨了!真的下雨了!”

农户们跪在田埂上,伸手接着雨水,老泪纵横地对着天空叩拜。

他们欢呼着、跳跃着,任凭雨水打湿衣衫。

这场迟来的大雨,不仅缓解了持续两个多月的旱情,更给了他们对抗蝗灾的希望。

应元正站在雨中,任凭雨水顺着脸颊往下淌,心里的巨石终于落了一半。

他知道,这场雨还无法彻底消灭蝗灾,但能救命。

农户们可以补种荞麦、绿豆等速生作物;而潮湿的环境会抑制蝗卵孵化,减缓蝗群扩散的速度。

雨下了整整一天一夜,到九月二十四日清晨才渐渐停歇。

干涸的河沟重新有了细流。

应元正带着小队巡查时,看到农户们正忙着清理田里的蝗尸,有的则在湿润的土地上播种,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殿下,您看!这雨把蝗虫都浇死大半了!”申良平指着田里的死蝗,语气里满是欣喜。

“而且土壤湿了,又能补种作物了,就算早稻、晚稻绝收,至少能有点收成填肚子!”

应元正点了点头,却没有放松警惕,“通知各州县,继续清理蝗尸、寻找蝗卵,不能给它们留下喘息的机会。”

后面天气也不再炎热,九月底又下了两场雨,潮湿的环境极大抑制了蝗灾的扩散。

未羽化的蝻子因雨水浸泡大量死亡,存活的也变得萎靡不振;新的蝗卵因土壤湿度超标,孵化率不足之前的一成。

捕蝗队趁机展开清剿,将残余的蝻子赶进挖好的深沟里,再用土埋实,蝗灾的势头终于被遏制住了。

进入十月,岭南的天气告别了酷烈的伏旱,迎来了连续的降雨。

与九月下旬的细雨不同,十月的雨虽不大,却来得频繁。

往往是清晨飘起毛毛细雨,午后稍歇,傍晚又淅淅沥沥落下,有时甚至能连下两三天,将整个岭南浸润得一片湿润。

应元正站在南越府城郊的田埂上,看着雨后的田野,终于放心了。

虽然偶尔能看到几只零星的蝗虫,却早已没了往日的集群之势。

持续的降雨彻底瓦解了蝗灾的生存基础。

未羽化的蝻子要么被雨水淹死,要么因真菌感染死亡;侥幸存活的成虫也失去了飞行扩散的能力,只能在草丛中零星活动,构不成威胁。

应元正将农夫们放了回去,让他们专心投入农田重建。

而这时,皇帝的旨意才来,内容竟然是:

“岭南既已降雨,粮荒可缓,朝廷暂无余粮调拨,着应元正、赵明全力组织生产,待战事平息再议赈灾”。

应元正都给气笑了。

要不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他得把这个圣旨扔出去!

还要踩两脚!

赵明等人也只是互相看了一眼,收拾好脸上的情绪,纷纷说道。

“陛下……也是无奈。北方战事更急。”

“那粮食怎么办?各州府送来的粮情报表,上面可都写着存粮告急?”应元正开口。

傅丘坐在一旁,眉头拧成疙瘩,“我已经让人去邻省高价收粮,可各地都因北方战事囤粮,现在能买到的少得可怜。就算买到,运回来的路费也够咱们喝一壶的。”

应元正沉默良久,“我倒有个主意,能解决缺粮的问题。”

“大人,有什么办法?”赵明和傅丘同时开口,眼中闪过一丝期待。

“你们可曾去‘东门杂菜馆’吃过饭?”应元正抬头看他们。

傅丘摇头,他今年才来,这又是大雨,又是大旱,还遇上蝗灾,连南越城都没逛呢。

赵明却想起来,“他家的菜好像用到了一些特别的食材,是一种叫荷兰薯,也叫土豆的东西。我家夫人带回来尝过。”

“味道怎么样?”傅丘问他。

“细腻,软糯,好吃!”

应元正点头,“所以我想趁机推行这个土豆,产量也高,一亩地能抵三亩荞麦,煮熟了既能当饭吃,又能磨粉储存。”

赵明愣了一下,“可咱们岭南本就有种红薯,耐旱也高产,百姓们都熟悉,愿意种的人也多,何必费力气推这新东西?”

应元正早料到会有此问,“赵大人说得好,红薯确实是好作物,但现在种,会影响明年的早稻。

咱们岭南种的是双季稻,早稻三月播种、七月收割,晚稻七月播种、十一月收割。红薯若是十月种,得等到明年三月才能收,这时候正好是早稻播种的关键期。

收红薯要翻地、晒土,必然耽误水稻插秧,一茬稻子的收成,可不是小数目。而土豆不一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