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透过工作室的玻璃窗,在林夏的工作台上洒下一片温暖的光晕。她轻轻抚摸着手中那块靛蓝色的老粗布,布料上细密的经纬线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作为一名布艺手工师,林夏痴迷于布料的每一寸肌理,每一道褶皱,在她眼中,这些都是有生命的存在。
“叮——”手机铃声打破了工作室的宁静。林夏拿起手机,是闺蜜苏瑶发来的消息:“夏夏,下周有个新锐设计师展览,要不要一起去看看?说不定能找到新灵感。”林夏嘴角微微上扬,回复道:“好啊,正好最近在构思新作品,正需要些灵感。”
放下手机,林夏陷入沉思。入行五年,她从最初在工作室里埋头做小物件的学徒,到如今拥有自己的品牌“针语”,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她自己最清楚。还记得刚入行时,师傅曾对她说:“做布艺,就像在和布料对话。每一块布都有自己的脾气,你要用心去感受,才能让它绽放出最美的姿态。”
那时的林夏,每天泡在工作室里,反复练习针法。平针、回针、锁边针……看似简单的针法,要做到行云流水却需要无数次的练习。手指不知道被针扎破了多少次,鲜血滴在布料上,晕开一朵朵小小的红梅。但正是这些小小的挫折,让她更加坚定了要在布艺这条路上走下去的决心。
思绪回到现实,林夏决定开始今天的工作。她要为一位老客户制作一套定制的布艺茶具套。打开设计稿,淡雅的荷花图案跃然纸上。林夏小心翼翼地从布料架上取下一块素色的棉麻布料,铺在裁剪台上。剪刀在布料上游走,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是布料在轻声歌唱。
裁剪完成后,林夏开始缝制。银针穿梭,彩线翻飞,一朵朵荷花在她的手中渐渐成型。刺绣是个精细活,需要高度的专注和耐心。不知不觉,时针已经指向了下午三点。林夏揉了揉发酸的肩膀,起身泡了一杯绿茶。茶香氤氲中,她望着工作台上初具雏形的茶具套,心中满是成就感。
这时,工作室的门被推开了。“夏夏,我来啦!”苏瑶风风火火地走了进来,手里还提着一杯咖啡。“知道你忙,特意给你带了续命神器。”
林夏笑着接过咖啡:“还是你懂我。快坐,看看我正在做的这套茶具套。”
苏瑶凑到工作台前,仔细端详着:“哇,太精致了!这荷花绣得跟真的一样。夏夏,你这手艺越来越绝了。”
“别夸我了,还差得远呢。”林夏谦虚地说,“对了,你说的那个展览,都有哪些设计师参展啊?”
苏瑶翻出手机,找出展览的宣传资料:“你看,有好几位新锐设计师,他们的作品都很有创意,融合了很多现代元素。我觉得你可以去取取经,说不定能给你的‘针语’带来新的突破。”
林夏点点头:“确实,我也想尝试一些新的设计理念。最近总觉得自己的作品有些固步自封,缺少了点新意。”
“别这么说,你的传统手工艺做得这么好,是很多人比不上的。不过适当融入一些现代元素,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苏瑶鼓励道。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苏瑶看时间不早了,便起身告辞。送走苏瑶后,林夏重新回到工作台前。她盯着设计稿,陷入了沉思。苏瑶的话让她开始思考,如何在保留传统布艺精髓的同时,融入现代设计理念。
接下来的几天,林夏一头扎进了资料堆里。她查阅了大量关于现代设计的书籍和资料,还在网上浏览了许多设计师的作品。她发现,现代设计更注重简洁、实用和个性化。这让她想到,自己的布艺作品是否也可以在这些方面做出一些改变。
就在林夏苦思冥想之际,一个突发情况打乱了她的计划。那位定制茶具套的老客户突然打来电话,说因为特殊原因,需要提前三天取货。这意味着林夏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剩下的工作。
时间紧迫,林夏不得不加快工作进度。她每天从早到晚泡在工作室里,除了吃饭和睡觉,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缝制茶具套。长时间的工作让她的眼睛布满血丝,手指也磨出了厚厚的茧子。但她没有丝毫抱怨,因为她知道,客户的信任是无价的。
在距离交货还有一天的时候,意外发生了。林夏在缝制最后一个茶杯套时,不小心将一滴墨水洒在了布料上。望着那片刺眼的墨渍,林夏只觉得眼前一黑。这么多天的努力,难道就要毁于一旦了吗?
短暂的慌乱过后,林夏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她告诉自己,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慌。她开始思考补救的办法。突然,她想到了刺绣。既然墨渍无法去除,为什么不利用它,将其变成设计的一部分呢?
说干就干,林夏拿起绣针,以墨渍为中心,开始绣起了水墨画风格的图案。原本突兀的墨渍,在她的巧手下,渐渐变成了一幅灵动的山水小品。当最后一针落下时,林夏长舒了一口气。她看着这件融入了意外之美的作品,心中涌起一股别样的成就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