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夏盯着电脑屏幕上跳动的光标,第三十七次删掉了“关于优化社区养老服务资源配置的初步构想”这个标题。窗外的天色已经从靛蓝褪成了浅灰,办公室里只剩下他这盏台灯还亮着,键盘敲击声在空荡的空间里显得格外清晰,像是在跟墙上的石英钟赛跑。
手机在桌面上震了一下,是妻子苏晚发来的微信:“女儿说等你回来讲睡前故事,已经抱着小熊坐在门口等半小时了。”后面跟着一张照片,五岁的林念把脸埋在毛绒熊的耳朵里,小脚丫晃悠着,旁边放着一本翻到一半的《城市里的小房子》。
林夏揉了揉发酸的太阳穴,回复“再等爸爸一小时,很快就好”,然后把手机调成静音。屏幕上的Excel表格里,是他熬了三天整理出的全市社区养老数据:60岁以上户籍老人127.3万,其中独居老人占比31.2%;现有社区养老服务站286个,平均服务半径1.8公里,但37%的站点存在专业护理人员缺口;上个月接到的养老服务投诉中,“上门服务响应慢”和“设施老旧”占比超过60%……
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无数个等待敲门的老人。上周去城西调研时,他在晨光社区见到过78岁的张奶奶,老人坐在轮椅上,对着厨房水槽里泡了两天的青菜发呆,因为关节炎发作,连拧开水龙头的力气都没有。那天的阳光很好,透过老旧居民楼的窗户洒进来,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却照不进老人眼里的落寞。
“林分析师,这份数据能再细化一点吗?”部门主任陈凯的声音突然从门口传来,吓了林夏一跳。陈凯手里拿着保温杯,杯壁上印着“2023年度优秀公共管理工作者”的字样,那是去年林夏帮他整理完营商环境调研报告后,一起领的奖。
“陈主任,您怎么还没走?”林夏赶紧站起来,椅子腿在地板上划出一声轻响。
“跟你一样,等着这份报告救急。”陈凯走过来,弯腰看着屏幕,手指点了点“独居老人应急呼叫系统覆盖率”那栏数据,“这里显示只有49%,但我昨天跟民政部门的人对接,他们说实际安装率能到65%,为什么差这么多?”
林夏早有准备,点开一个隐藏的工作表:“您看,这65%里有23%是三年前安装的旧设备,上个月我们抽查了12个社区,有47%的旧设备因为电池老化或者信号问题无法正常使用。还有18%的老人因为不会操作,设备一直处于闲置状态——就像晨光社区的张桂兰奶奶,家里装了呼叫器,但她不知道按哪个键能联系到网格员。”
陈凯皱起眉头,手指在杯盖上轻轻摩挲:“数据要真实,更要有用。我们做公共管理分析,不是把数字堆在一起就完了,得找到数字背后的问题根源。下周就要给市领导汇报,这份报告不仅要说明‘是什么’,更要回答‘怎么办’。”
林夏点点头,把之前整理的案例文档调出来:“我计划分三个部分来完善:首先是现状分析,用数据可视化呈现资源缺口;然后是问题溯源,结合实地调研案例,比如晨光社区的设备闲置问题、城北社区的服务人员流失问题;最后是解决方案,参考其他城市的‘时间银行’模式和‘智慧养老平台’经验,提出适合咱们市的优化方案。”
“‘时间银行’这个点不错,但要考虑可行性。”陈凯喝了口热水,语气缓和了些,“上次去邻市考察,他们的志愿者大多是退休教师和医生,有专业技能,还能灵活调配。咱们市的志愿者队伍以大学生为主,流动性大,专业度也不够,这部分得在方案里留足调整空间。”
两人对着数据讨论了将近四十分钟,直到走廊里传来保洁阿姨拖地的声音,陈凯才看了眼手表:“行了,今天先到这,你也早点回去,别让孩子等太久。报告周五下班前给我就行,别熬坏了身体。”
林夏目送陈凯离开,又坐回电脑前。屏幕右下角的时间显示22:17,他深吸一口气,把女儿的照片设成桌面背景,然后重新开始修改报告。键盘敲击声再次响起,这次的节奏比之前慢了些,却更坚定——那些数据不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张奶奶等待的热水、李爷爷需要的降压药,是无数个家庭的牵挂。
凌晨一点半,林夏终于把报告初稿保存好。他关掉电脑,收拾东西时,发现抽屉里还放着上周调研时张奶奶塞给他的几颗水果糖,糖纸已经被压得有些变形,却还带着淡淡的橘子香。他把糖放进衣兜,拿起外套快步走出办公室。
楼道里的声控灯随着他的脚步一盏盏亮起,又在他身后熄灭。走到楼下时,夜风带着凉意吹过来,他紧了紧衣领,突然想起女儿昨天问他:“爸爸,你每天在办公室里做什么呀?是不是像故事书里的工程师一样,盖很高很高的房子?”
当时他没能给出一个让女儿听懂的答案,现在却突然有了思路。他掏出手机,给苏晚发了条微信:“明天早上我送女儿去幼儿园,路上跟她讲爸爸的工作,说不定能编一个新故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