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夏把保温杯放在值班室的窗台上时,玻璃上的冰花刚好融化出一小块透明。凌晨五点半的商业园区还浸在雾里,远处写字楼的轮廓只有模糊的影子,他裹紧藏青色保安制服的外套,掏出钥匙打开园区东大门的电控锁——这是他每天雷打不动的第一件事,比交接班记录上的时间早十分钟。
“林队,早啊。”夜班保安老周从巡逻车上下来,搓着冻得发红的手,“后半夜没异常,就是三号车库的应急灯闪了两下,我已经记在巡检本上了。”
林夏接过巡检本,指尖在“应急灯故障”那行字上划了圈,用铅笔标注“早班联系工程部维修”。本子上密密麻麻的字迹里,有他昨天写下的“五号门门禁卡失效”,也有上周记录的“写字楼12层窗户未关”,每一条后面都跟着处理结果和签名。“你先去休息室暖和会儿,我去车库看看应急灯。”他把巡检本塞进制服内兜,抓起墙角的强光手电。
三号车库的光线很暗,只有头顶的感应灯随着脚步声亮起来。林夏顺着墙根走,很快找到那盏闪着微光的应急灯,灯座上积了层薄灰,电线接口处有轻微的氧化痕迹。他掏出手机拍照,发给工程部的老张,附带消息:“尽快处理,避免夜间断电出隐患。”老张秒回“收到,上午就去”,林夏才收起手机,继续往车库深处走——按规定,早班第一次巡检要覆盖所有消防通道和设备间,不能漏过任何一个角落。
作为这个占地两百亩的商业园区的保安经理,林夏管着三十个保安,负责园区的门禁、巡逻、应急处理,还有每月一次的消防演练。三年前他从物业公司的普通保安做起时,还只是个跟着老队长学记巡检路线的新人,现在园区里每栋楼的消防栓位置、每段围墙的监控死角,他都能背得丝毫不差。
早上七点,园区里的商户开始陆续开门。林夏刚回到值班室,就听见门口传来争执声。他快步走出去,看见便利店的王老板正和值班保安小李拉扯:“我昨天忘带门禁卡,今天早点来补货,你怎么不让进?”
“王哥,规定是没门禁卡不能走员工通道,得等前台上班登记。”小李涨红了脸,手里还攥着拦人的隔离带。
林夏走上前,先让小李把隔离带收起来,又转向王老板:“王哥,员工通道的门禁是为了防止闲杂人进来,你要是常忘带卡,我帮你在前台补张临时卡,今天先跟我走货梯,耽误不了你补货。”
王老板的脸色缓和下来:“还是林队通情达理。”跟着林夏往货梯走时,他忍不住抱怨:“现在做生意难,早上多卖半小时就能多赚点,你说这规矩能不能通融通融?”
“规矩不能破,但能想办法方便大家。”林夏按下货梯按钮,“我已经跟物业申请了,下周开始员工通道早六点半就能登记,到时候你提前来也能进。”货梯门打开时,他又补充了句:“补货时注意别挡消防通道,昨天消防检查刚提了要求。”
送走王老板,林夏回到值班室,开始整理当天的工作安排:上午九点要给新入职的两个保安做岗前培训,十一点要去写字楼检查消防设施,下午两点要开月度保安例会,晚上还要盯着夜班的巡逻排班——他的日程本上,每天都被这样的琐事填满,却从没出过一次错。
九点整,岗前培训在值班室旁边的会议室开始。两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坐得笔直,手里拿着笔记本。林夏翻开《园区保安工作手册》,先指着封面的“责任”两个字:“咱们做保安,不是光站站岗就行,得把园区的安全当成自己家的事。比如巡逻时看见老人摔倒,不能光看着,得赶紧扶起来;看见小孩在停车场乱跑,得提醒家长注意安全;甚至看见地上有垃圾,也得捡起来——这些都是咱们的责任。”
他翻到“应急处理”那一页,举了个去年的例子:“去年夏天有个租户在写字楼突发心脏病,值班保安发现后,第一时间打了120,还联系了家属,又帮医生带路,最后人救回来了。家属后来专门送了锦旗,说要是晚几分钟,人就没了。所以咱们不仅要记住巡逻路线,还要记住每个楼层的急救箱位置、最近的医院路线,关键时候能救命。”
培训进行到一半,林夏的手机响了,是监控室打来的:“林队,写字楼5层有个租户说丢了笔记本电脑,现在在前台闹着要调监控。”
“我马上过去。”林夏合上手册,跟两个新人交代:“你们先看看手册里的‘门禁管理’部分,我处理完事情回来继续讲。”
赶到前台时,穿西装的男士正拍着桌子:“我早上九点到办公室,电脑就没了,你们保安是干什么吃的?”前台小姑娘吓得眼圈发红,手里攥着登记本。
林夏先让前台去倒杯水,然后拉过一把椅子请男士坐下:“先生,您别着急,先跟我说下您的办公室位置、电脑型号,还有最后一次见电脑是什么时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