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夏的指尖在触控板上悬停了三秒,最终还是点下了“发送”按钮。凌晨两点十七分,带有“紧急”标识的项目周报邮件穿透写字楼的寂静,精准投进二十七个收件箱——这是她连续第五天在公司待到后半夜,工位旁堆着的第三杯冷掉的美式咖啡,杯壁上的水珠正沿着杯身蜿蜒,在桌面上洇出深色的痕迹,像极了眼下“星辰计划”里那些失控的进度节点。
“林经理,研发部刚反馈,核心算法的迭代又出了问题,原定明天的内测怕是要推迟。”实习生小周的消息弹出来时,林夏正揉着发僵的颈椎,屏幕蓝光映在她眼底,晃出疲惫的红血丝。她盯着对话框里的“推迟”两个字,指尖无意识地抠着笔记本边缘的胶套,那是她三年前晋升项目经理时,团队成员凑钱送的礼物,如今边角已经磨得发白。
“让张工现在到会议室,十分钟后开会。”林夏回复的语气比她实际状态要稳得多。起身时椅子腿在地板上划出刺耳的声响,她扶着墙站了两秒才稳住重心——昨天为了赶供应商的合同,她只在公司沙发上眯了三个小时,此刻太阳穴突突地跳,像是有根无形的弦在脑子里绷紧。
会议室的灯亮起来时,研发部主管张磊正揉着眼睛推门进来,手里攥着皱巴巴的打印纸,上面画满了红色批注。“林夏,不是我们拖进度,你看这个参数偏差,再强行内测只会增加后期返工风险。”他把纸推到桌中央,指尖点在“数据波动阈值”那一行,“算法组熬了三个通宵才定位到问题根源,现在调整至少需要两天。”
林夏的目光落在纸上,又抬眼看向张磊眼底的青黑,心里的焦躁莫名地松了些。她拿起笔在空白处写了个“2”,又划掉,改成“1.5”:“一天半,我去跟客户申请延期,你们必须在周四中午前拿出可用版本。”她顿了顿,补充道,“让团队轮流休息,每四小时报一次进度,别再硬熬了。”
张磊愣了愣,大概是没想到她没有发火。之前项目赶进度时,林夏出了名的“铁面”,有次测试组漏了个关键bug,她当着全部门的面把报告摔在桌上,声音冷得像冰。但此刻她的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沙哑,连握笔的手都微微泛白,张磊忽然意识到,这个永远冲在最前面的项目经理,其实也在硬撑。
“行,我这就去安排。”张磊把纸叠好塞进兜里,转身时又停下,“对了,行政部刚送了箱功能饮料到研发区,我让他们也给你送两罐到工位。”
林夏点点头,看着他离开的背影,才敢抬手按揉太阳穴。手机在这时震动起来,是客户方项目负责人李总发来的消息:“明早九点,带上最新方案来我们公司一趟。”没有多余的话,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强势。她深吸一口气,点开日历——明天上午原本要跟采购部对接物料清单,下午还要给新入职的项目助理做培训,现在全得重新排。
回到工位时,桌上果然放着两罐功能饮料,旁边还有张便利贴,是小周的字迹:“林经理,我整理了明天跟客户开会需要的资料,放在你电脑桌面的‘星辰计划-客户沟通’文件夹里啦,记得吃早餐~”末尾画了个笑脸,歪歪扭扭的,却让林夏紧绷的嘴角轻轻扬了一下。
她打开文件夹,里面按“项目进度”“问题解决方案”“延期补偿方案”分了三个子文件夹,每个文档里都用不同颜色标注了重点,连客户可能提出的疑问都列在附件里。小周入职才三个月,之前总因为漏填项目周报被林夏批评,现在却已经能把事情考虑得这么周全。林夏想起自己刚做助理时,每天被各种表格和会议纪要搞得手忙脚乱,也是当时的经理一点点教她梳理优先级,才慢慢摸透了项目管理的门道。
凌晨四点,窗外的天开始泛白,林夏终于把明天要带的方案改完第三版。她保存文件时,电脑弹出了系统更新提示,右下角的时间跳成了4:07。她伸了个懒腰,椅子向后滑了半米,目光落在工位隔板上贴着的便签——那是她去年写的项目管理心得:“控制情绪,关注解决办法,比指责更有效”。
刚入职时,林夏总觉得项目经理就该是“全能战士”,既要能跟客户谈判,又要能压着团队赶进度,还得会跟各部门周旋要资源。有次项目上线前突发服务器故障,她当着运维部的面哭了,觉得自己怎么都撑不下去,是当时的总监拍着她的肩膀说:“项目管理不是一个人扛所有事,而是让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位置上发挥作用。”
现在她终于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就像这次“星辰计划”,从研发部熬夜改算法,到小周主动整理资料,再到张磊提醒她注意休息,其实每个人都在为项目努力。她之前总盯着进度表上的红色预警,却忘了抬头看看身边的人,忘了团队的力量从来不是靠施压得来的。
早上七点半,林夏在公司楼下的便利店买了个三明治和热豆浆,刚咬了一口,手机就响了,是采购部的王姐:“林夏,你昨天让我查的那批芯片,供应商说最近产能紧张,交货期要延后一周,这可怎么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