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亨因宫内“贵人”的“暂缓”消息而推迟动手!
赵化带来的密报,像一道撕裂厚重乌云的光缝,瞬间照亮了林锋然几乎被绝望吞噬的心田。他猛地从满是灰尘的木箱上站起,因为动作太急而眼前发黑,踉跄了一下,幸亏扶住了旁边的砖窑才没摔倒。
“消息……消息可靠吗?!”林锋然的声音因激动而颤抖,死死抓住赵化的胳膊。
“绝对可靠!是‘暗桩七号’用命换来的消息!石亨军中确实因此产生了分歧,动手时间至少推迟三日!但……但‘暗桩七号’也因此暴露,壮烈殉国了!”赵化声音哽咽,眼中含泪。
三日!宝贵的三日!这不仅仅是七十二个小时,这是喘息之机,是扭转乾坤的可能!那位神秘的“贵人”到底是谁?为何在此关键时刻传递“暂缓”的消息?是良心发现?是内部矛盾?还是更深的阴谋?林锋然此刻无暇细究,他只知道,上天给了他一个机会!一个从悬崖边上后退一步的机会!
狂喜之后,是极度的冷静。机会稍纵即逝,必须抓住每一分每一秒!
“传朕密令!”林锋然眼中燃烧着决绝的火焰,“第一,不惜一切代价,利用这三日,查清宫内那位‘贵人’的身份和意图!第二,严密监控石亨大营,尤其是与其有分歧的将领动向,寻找分化瓦解的可能!第三,京城戒严等级提到最高,暗中调整九门和宫禁防务,关键位置换上绝对可靠之人!第四……”
他的目光猛地转向工棚角落里那些灰扑扑的水泥原料和那块坚硬的试块,一个大胆的念头涌上心头:“……加紧烧制水泥!昼夜不停!朕要在这三日内,看到它真正派上用场!”
“陛下,时间紧迫,此物……”赵化有些迟疑。
“来不及也要试!”林锋然斩钉截铁,“哪怕只能加固一小段宫墙,多一分坚固,就多一分希望!快去!”
赵化领命,匆匆消失在夜色中。
接下来的三天,是整个京城最为紧张、却也充满隐秘希望的三天。表面上看,九门紧闭,街巷肃杀,兵甲巡弋,一派山雨欲来的压抑景象。但在紫禁城深处,尤其是西北角的琉璃窑场,却是一派与死亡赛跑般的疯狂景象。
林锋然几乎住在了工棚。他双眼赤红,胡子拉碴,指挥着被紧急调来的、经过严格筛选的工匠和部分绝对可靠的兵仗局匠户,分成三班,日夜不停地煅烧、研磨、搅拌。窑火彻夜不熄,研磨声隆隆作响,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烟尘和石灰的呛人气味。困了,就在草堆上打个盹;饿了,就啃几口冷硬的干粮。他不再是皇帝,更像一个固执的工头,用近乎残酷的方式压榨着每一分潜力。水泥试块一批批出炉,失败的被无情地弃置,成功的则被小心翼翼地标记、堆放。
江雨桐也时常过来,有时是奉皇后之命送来些饮食(林锋然往往顾不上吃),有时是安静地在一旁帮忙整理记录配比和数据。她依旧沉静,但忙碌的身影和偶尔与林锋然交换的、充满担忧与鼓励的眼神,成了这混乱工棚中唯一的温暖和慰藉。她不再多言朝局,只是用行动支持着他这看似徒劳却又寄托着最后希望的努力。
第三天黄昏,最后一批按照最终优化配比(提高了铝矾土含量以增强早期强度)烧制的水泥熟料出窑研磨完毕。林锋然亲自监督着工匠们将细腻的水泥粉与砂石、水按比例快速搅拌成灰浆。灰浆粘稠均匀,色泽青灰,与之前的失败品截然不同。
“快!抬到东华门!加固那段最老的城墙基脚!”林锋然沙哑着嗓子命令道,声音里带着孤注一掷的决绝。
一队精锐侍卫护送着几大桶灰浆和工匠,趁着暮色,悄无声息地来到东华门内侧一段因年久失修而有些松动的城墙根下。工匠们挥汗如雨,将旧砖缝隙清理干净,然后用木板模具固定,将灰浆仔细地灌注进去,抹平表面。整个过程紧张而迅速。
林锋然就站在不远处,背靠着冰冷的宫墙,仰头望着渐渐暗下来的天空,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是成是败,明日或许就见分晓。这水泥,是他的异想天开,还是真的能在这生死关头发挥一丝作用?
深夜,林锋然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到乾清宫,连洗漱的力气都没有,就和衣倒在榻上,瞬间陷入了昏睡。他太累了,身心俱疲。
然而,他睡得并不安稳。梦中,石亨的铁骑冲破宫门,火光冲天,喊杀声四起……他猛地惊醒,窗外天色微明,已是第四日的凌晨!三日之期,到了!
他心跳如鼓,冲出殿外。京城依旧笼罩在黎明前的死寂中,但这份寂静,却比任何喧嚣都更令人窒息。石亨会来吗?那位“贵人”的消息是否再次起了作用?水泥……水泥怎么样了?
他像困兽般在乾清宫前徘徊,每一秒都如同一年。终于,在天边泛起鱼肚白时,赵化骑马狂奔而至,滚鞍落马,脸上带着劫后余生的狂喜和难以置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