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2 章 驰远育能与个性助
驰远的培训教室里,晨光透过百叶窗,在蓝色的培训桌上投下细碎的光斑。林舟手里拿着一份厚厚的培训计划,指尖在 “智能驾驶技术进阶”“跨部门协作管理” 等课程名称上划过,眼里满是期待:“现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太快,要是员工跟不上技术和理念的更新,咱们驰远早晚会被淘汰。这次的培训计划,不仅要提升大家的专业技能,还要培养综合素质,让每个人都能适应行业发展,找到自己的成长方向。”
周明坐在一旁,手里把玩着一个汽车模型,笑着点头:“早该这么搞了!之前车间里的几个年轻工程师,总说想学智能驾驶的新算法,就是没机会。这次培训计划里的实操课程,肯定能让他们过把瘾。”
陈默也凑过来,翻看着培训计划里的 “IT 系统运维升级” 课程,眼里闪着光:“我早就想系统学一学新的数据库管理技术了,之前都是自己瞎琢磨,这次有专业老师教,肯定能进步更快。”
培训计划一公布,立刻在驰远引起了热烈反响。年轻员工们纷纷报名,培训教室的预约表很快就排满了。刚入职半年的工程师小林,第一时间报了 “智能驾驶技术进阶” 和 “AI 交互设计” 两门课,每天下班都留在培训教室,对着模拟器反复练习新的驾驶算法。“周工,你看我这次调试的算法,响应速度比之前快了 0.2 秒!” 小林兴奋地拉着周明,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眼里满是成就感。
行政部的小吴也报了 “跨部门协作管理” 课程,之前她协调生产和研发部门时,总因为沟通不畅耽误进度,现在学了协作技巧,不仅效率提高了,还和其他部门的同事成了朋友。“之前我找研发部要数据,总等好几天,现在用课程里教的‘需求前置沟通法’,提前和他们确认好时间,当天就能拿到数据,太实用了!” 小吴拿着刚整理好的报表,笑得合不拢嘴。
可就在年轻员工学得热火朝天时,老员工们却遇到了麻烦。今年 52 岁的王师傅,在驰远的生产车间干了 15 年,一手汽修技术没话说,可面对培训计划里的 “智能诊断系统操作” 课程,却犯了难。他坐在电脑前,看着屏幕上复杂的操作界面,手指在鼠标上半天不敢动,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这玩意儿比修发动机难多了,” 王师傅叹了口气,把鼠标往桌上一放,“之前修汽车,靠的是听声音、摸温度,现在全靠电脑,我这老骨头实在跟不上。”
和王师傅一样的还有财务部的张姐,她做了 20 年的财务工作,习惯了用纸质账本记账,面对培训里的 “财务数字化系统” 课程,总是记不住复杂的操作步骤。“昨天刚学的报表生成流程,今天一打开系统就忘了,” 张姐坐在培训教室的角落,看着身边年轻同事熟练地操作电脑,眼里满是失落,“我是不是真的老了,连这点新东西都学不会?”
一周后的培训进度汇报会上,年轻员工们纷纷展示着自己的学习成果,老员工们却个个低着头,没人说话。林舟看着老员工们落寞的样子,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知道,这些老员工是驰远的功臣,当年驰远刚起步时,王师傅带着车间的人熬夜赶工,张姐顶着压力做好财务核算,没有他们,就没有驰远的今天。
“大家别着急,” 林舟清了清嗓子,语气温和,“培训计划不是为了淘汰谁,是为了让每个人都能进步。老员工们经验丰富,只是暂时不适应新的培训方式,我们只要调整一下,肯定能帮大家跟上进度。”
会后,林舟立刻组织培训部门,针对老员工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他们把 “智能诊断系统操作” 课程拆成了 “基础操作”“故障识别”“实战演练” 三个小模块,每个模块都安排了一对一的辅导老师,还制作了图文并茂的操作手册,把复杂的步骤变成简单的 “一步一图”;针对 “财务数字化系统” 课程,他们特意邀请了经验丰富的财务老师,结合张姐熟悉的纸质记账流程,教她如何把传统方法和数字化系统结合,还录制了操作视频,方便她随时回看。
王师傅的辅导老师是年轻工程师小林,他知道王师傅擅长实操,就带着智能诊断设备,和王师傅一起在车间里拆解汽车部件。“王师傅,您看这个传感器,在系统里对应的是‘故障码 P0171’,只要在屏幕上点击这个图标,就能看到详细的故障原因,比您之前靠听声音判断,还能提前发现潜在问题。” 小林一边演示,一边结合王师傅熟悉的汽修知识讲解,王师傅听得渐渐入了迷,手里的扳手也慢慢放下,开始试着操作设备。
“这么说,只要看到这个故障码,就知道是燃油系统的问题?” 王师傅指着屏幕上的图标,眼里满是好奇。
“对!” 小林点点头,“您再试试这个‘历史故障查询’功能,能看到这辆车之前出现过的问题,下次保养时就能重点检查,避免重复故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