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刚过,渤海湾的风还带着咸涩的凉意,驰远汽车安全实验室的主体建筑已在这片荒滩上拔地而起。银灰色的钢结构厂房像一艘蓄势待发的航母,巨大的落地窗外,几台重型工程车正忙着铺设测试跑道,轮胎碾过碎石的声响,在空旷的滩涂上传出很远。林舟站在实验室的中控室里,指尖划过巨大的显示屏,上面正模拟着暴雨天气下的车辆制动场景,红色的制动轨迹像一道警示线,在屏幕上格外醒目。
“林总,极端碰撞测试系统调试完毕,请求启动首次模拟。”工程师陈工戴着安全帽,快步走进中控室,手里的平板上跳动着密密麻麻的参数。林舟点点头,目光落在屏幕上那台通体银白的汽车模型上——这是驰远即将推出的全新车型“清鸢号”,以苏清鸢的名字命名,承载着驰远在安全性能上的极致追求。“开始吧,所有数据实时同步到数据库。”
随着陈工按下启动按钮,中控室的巨大屏幕被分割成十几个画面,分别展示着车辆的不同角度。实验室的测试区内,一台实体“清鸢号”缓缓驶入碰撞轨道,前方的模拟障碍物正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迎面而来。“倒计时3、2、1——”当两车“砰”地一声相撞,巨大的冲击力让车身瞬间变形,安全气囊在0.03秒内完全弹出,屏幕上的各项数据疯狂跳动:乘员舱变形量2.3厘米,远低于行业标准的10厘米;安全带预紧力达到峰值,有效限制了模拟假人的位移。
“成功了!”中控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工程师们互相击掌庆祝。林舟却没笑,他指着屏幕上的一个细节:“你们看,副驾驶侧的安全气囊展开角度偏差了1.2度,虽然在安全范围内,但必须优化。”陈工愣了一下,赶紧调阅数据:“林总,这个偏差不会影响保护效果,而且要修正的话,需要重新调整气囊传感器的位置,至少增加两个月的研发周期。”
“安全没有‘差不多’,只有‘百分百’。”林舟转身看着众人,语气坚定,“去年的交通事故报告里,有多少人是因为这‘一点点偏差’失去生命的?我们建这个实验室,不是为了应付行业标准,是要让每一辆驰远汽车,都能成为用户的‘移动安全屋’。”他的目光扫过墙上的标语——“以生命的名义,坚守安全底线”,这是他亲自拟定的,也是实验室的立室之本。
这个安全实验室,是林舟力排众议启动的项目。从选址到建设,投入已经超过20亿,仅一套极端环境模拟系统,就花了3个亿,能模拟暴雨、暴雪、高温、极寒等12种极端天气,以及连环碰撞、侧翻、坠崖等20多种事故场景。董事会上,不少股东提出反对:“林总,现在行业内都在拼智能化、续航里程,我们把这么多钱砸在安全实验室上,性价比太低了。”
林舟当时只说了一句话:“智能化是锦上添花,安全才是雪中送炭。用户买的不是一堆科技配置,是能平安回家的保障。”他想起多年前,邻居家的小伙子因为乘坐的汽车安全性能不过关,在一场普通的追尾事故中失去了生命,他母亲的哭声至今还萦绕在耳边。从那时起,“造最安全的车”就成了他的执念。
苏清鸢得知实验室遇到资金压力,特意从北京赶了过来。她没有直接谈钱,而是拉着林舟去了实验室的“安全体验区”。这里陈列着各种事故车辆的残骸,有被追尾变形的后备箱,有侧翻后依然保持完整的乘员舱。“你看这个,”苏清鸢指着一辆事故车,“这是去年驰远老款车型的事故车,车主是石头村的村民,因为车身刚性够强,他在翻车事故中只受了点皮外伤。”
她又拿出一份名单,上面记录着近三年来因驰远汽车安全性能而幸免于难的用户案例:“这些人里,有刚考上大学的孩子,有年迈的老人,有肩负家庭重担的中年人。你建这个实验室,保护的不是‘客户’,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个完整的家庭。”林舟握紧苏清鸢的手,掌心的温度让他更加坚定:“我知道,就算砸锅卖铁,也要把这个实验室撑下去。”
可资金压力像一座大山,越压越沉。实验室每月的运营成本就高达800万,包括设备维护、人员工资、能源消耗等,再加上研发投入,驰远的现金流已经开始紧张。财务总监李姐拿着报表,脸色凝重地找到林舟:“林总,再这样下去,我们只能暂停部分研发项目了。银行那边已经暗示,继续放贷有风险。”
就在林舟一筹莫展的时候,意外的访客找上门来。国内最大的保险公司——平安保险的车险事业部总经理王总,亲自带着团队来到实验室。“林总,我们关注驰远的安全实验室很久了,”王总在中控室里,看着正在进行的极端碰撞测试,眼里满是惊叹,“现在车险行业最大的痛点,就是无法精准评估车辆的安全性能,只能靠品牌和售价来定保费,很不科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