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怼姐的七零爽辣人生 > 第140章 碎纸残片与无声交锋

那个带着水痕的脚印轮廓,如同一个冰冷的烙印,深深地刻在了沈青的视网膜上。潮湿!又是潮湿!图书馆死投点地砖背面的潮湿感,基建档案中记录的“异常渗水”,此刻,在这偏僻的销毁点,以脚印的方式再次出现!

这个神秘的工装男子,就是那个多次触碰死投点的人?他就是“刘”?还是隶属于另一股势力?

沈青站在原地,暮色四合,院子里只剩下锅炉房传来的单调轰鸣和她自己有些急促的心跳声。她没有去追那个消失的身影,纸条上的指令清晰无比——“静默潜伏”。任何贸然的行动都可能破坏这精心安排的、无声的接触。

她的目光落回那捆待销毁的文件上。那人塞进去的纸张,才是关键。

她快步走回文件捆旁,蹲下身,凭借着刚才惊鸿一瞥的记忆,手指在那堆泛黄脆弱的纸张中快速而仔细地翻找。油墨味和灰尘味扑鼻而来,她的指尖因为紧张而微微颤抖。

很快,在几份关于“厂区绿化养护年度总结”和“后勤物资采购清单”的旧文件中间,她摸到了一张质地明显不同、更为光滑坚韧的纸页。她小心翼翼地将它抽了出来。

那是一张标准的A4打印纸,被折叠成了小小的方块。展开,上面没有抬头,没有落款,只有几行用最常见的宋体五号字打印出来的文字:

“杨已转移至基地医院特殊监护病房,脱离接触。其办公室及宿舍经搜查,未发现核心数据副本,疑已销毁或转移。”

“陈新民近期活动频繁,多次试图接触第七研究室被封存之实验日志,动机不明,已加强监控。”

“王副主任数据分析受阻,关键参数比对需更高权限,申请已提交,待批。”

“近期将有外部审计组介入事故调查,注意陌生面孔,谨慎应对。”

“维持静默,等待下一步指令。阅后即毁。”

信息简短,却条条致命。杨振华被严格控制起来,但核心数据去向成谜;陈新民这个“掩护者”开始活跃,意图不明;王副主任的调查遇到了权限壁垒;更棘手的是,外部审计组的介入,意味着水将被搅得更浑,也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沈青将这几行字反复看了三遍,确认每一个字都牢记于心。然后,她毫不犹豫地执行了指令——将这张纸撕成无法拼凑的细小碎片,走到那个砖砌的焚化炉旁,找到一个尚有暗红余烬的投料口,将碎片尽数投入。

橘红色的火星舔舐着纸片,迅速将其化为灰烬,连同那可能存在的指纹或其他痕迹,一起消失无踪。

做完这一切,她像完成了一项普通的杂务般,面色平静(尽管内心波涛汹涌)地离开了这个偏僻的院子,没有回头。

返回招待所的路上,夜色已浓。沈青走得很慢,脑海中不断回放着销毁点发生的一切,分析着那张纸条传递的信息。

杨振华这条线暂时断了,陈新民浮出水面,王副主任受阻,外部审计将至……局势正在快速变化,而她,被要求继续“静默”和“等待”。这种置身于风暴边缘却只能旁观的感觉,并不好受。但她知道,在敌友难辨、陷阱重重的当下,这或许是最稳妥,也最明智的选择。

她必须更有耐心。

接下来的几天,沈青更加严格地遵循着“沈青”的角色设定。她甚至开始尝试着,在周老师等人谈论厂里的事情时,流露出一点点想要了解、但又怯于深究的好奇,这种恰到好处的转变,让她“努力恢复正常”的表演更具层次感和可信度。

她也在暗中留意着“破损图书需修补”这个真正的接头信号。资料室里每天都有旧的图书报刊需要整理修补,周老师或者孙大姐偶尔会提起,但都只是日常的工作安排,并未带有任何特殊的暗示。

她并不焦急,只是像一只经验丰富的猎豹,潜伏在草丛中,收敛起所有的锋芒,等待着猎物主动进入伏击圈,或者,等待猎人发出行动的指令。

这天上午,孙大姐抱着一摞显然是刚刚回收回来的期刊和书籍,有些气愤地放在办公桌上:“你们看看!这都成什么样子了!现在有些人借阅资料也太不爱惜了!”

沈青和周老师闻声看去。只见那摞书刊里,有几本的技术期刊封面被撕开了大口子,一本厚厚的《高频电路原理》内页被洒上了深色的、已经干涸的液体污渍,还有一本外文原版书的书脊几乎完全开裂。

“这是谁干的?也太不像话了!”周老师皱起眉头,拿起那本《高频电路原理》,心疼地擦拭着封面的污渍,却发现难以清除。

“还能有谁?第七研究室那边还回来的!”孙大姐没好气地说,“登记的是陈新民!肯定是他们那边最近人心惶惶,做事都毛手毛脚的!”

陈新民?沈青的心微微一动。她走上前,帮忙整理那堆破损的图书,目光快速扫过。当她的手碰到那本外文原版书——书名是《电磁谐振场论及应用》——时,她的指尖感觉到,在几乎断裂的书脊缝隙深处,似乎卡着什么东西,硬硬的,不像纸张。

“这本书坏得最厉害,怕是没法修补了。”孙大姐拿起那本《电磁谐振场论》,摇了摇头,“只能报损了。”

“我看看。”周老师接过去,仔细检查了一下书脊的破损情况,也叹了口气,“确实,粘都粘不回去了。可惜了,这是基地图书馆仅有的几本原版书之一。小沈,你待会儿把这本书单独拿出来,填一下报损单,附上情况说明。”

“好的,周老师。”沈青顺从地应道,伸手去接那本书。

就在她的手指即将触碰到书脊的瞬间,周老师似乎无意地用指尖,在书脊开裂最严重的那道缝隙旁边,极其快速地、有节奏地敲击了三下。

笃,笃,笃。

声音很轻,几乎被孙大姐抱怨的声音掩盖。

但沈青听到了!也感觉到了!

她的心脏猛地一跳,血液瞬间涌向头顶!她强行控制住表情和动作的凝滞,自然地接过了那本沉重的原版书,脸上带着惋惜:“真是太可惜了。”

“是啊,以后借阅可得更严格点。”周老师感慨了一句,便转身去处理其他事情了,仿佛刚才那三下敲击,真的只是无意识的动作。

沈青抱着那本《电磁谐振场论》,走回自己的座位。她的手心因为紧张而微微出汗。是巧合吗?周老师……她就是那个接头的“自己人”?那个环绕五角星图案所代表的势力,竟然就在她身边,而且是她一直视为温和长辈的周老师?!

这个发现带来的震惊,不亚于当初确认赵副科长的身份!

她坐下来,将书放在桌上,拿出报损单,开始填写。她的动作尽可能显得自然,但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那本书,尤其是书脊的裂缝上。

她假装进一步检查破损情况,手指小心翼翼地探入那道深深的裂缝。果然,在书脊板材和内页粘合的狭窄缝隙深处,她的指尖触碰到了一个细小、坚硬、长方形的小物件。

她用指甲小心翼翼地将其抠了出来。那是一个用透明塑料薄膜紧密包裹着的、比指甲盖还要小的微型黑色胶卷!

来了!真正的接头信物!“破损图书”的暗号,以这种方式实现了!

她迅速将微型胶卷握入手心,藏进口袋。然后,她如同什么都没发生一样,继续填写报损单,将这本书的情况详细记录下来。

整个上午,沈青都处于一种高度紧张和兴奋交织的状态。周老师的表现一如既往,温和、细致,偶尔会因为工作而蹙眉,看不出任何异常。她就像一颗深埋的钉子,平日里毫无锋芒,只有在最关键的时刻,才会显露出其真正的用途。

沈青不得不佩服幕后布局者的精妙。将接头人安排在她日常工作的核心位置,既能随时观察她的状态,又能以最不引人注意的方式传递信息。

中午休息时,沈青借口不舒服,提前回到了招待所房间。反锁上门后,她立刻拿出了那个微型胶卷。她没有专业的设备查看内容,但这本身就是一个明确的信号——她收到了指令,并且需要等待下一步的指示,或许是如何解读这胶卷,或许是新的行动命令。

她将胶卷小心地藏在了钢笔旋开后的那个细小中空管内,那里是目前她认为最安全的地方。

完成这一切,她靠在门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尽管依旧迷雾重重,尽管危险仍在身边,但这一次无声的、成功的接头,像一道微光,穿透了厚重的阴霾,让她感受到自己并非完全孤立,有一条极其隐秘的线,依然连接着她与外界。

她重新振作起精神。现在,她有了新的任务:保护好这个微型胶卷,同时,更加密切地、不露痕迹地观察周老师,或许能从她日常的言行中,捕捉到更多关于局势的信息。

下午回到资料室,她看待周老师的目光,悄然多了一丝难以察觉的探究。周老师似乎并未察觉,依旧如常地分配工作,处理事务。

临近下班时,资料室的门被敲响。进来的是行政科的一名干事,他手里拿着一份文件。

“周工,打扰一下。厂部通知,关于迎接外部审计组的准备工作,各科室需要提交一份近三年的核心资料借阅与流转情况汇总,特别是涉及‘七·三一’项目相关的,要求详细列出借阅人、借阅时间、资料名称和用途说明。明天下午下班前交到行政科。”

干事将通知文件放在周老师桌上。

周老师的眉头不易察觉地皱了一下,但很快恢复平静:“好的,我们尽快整理。”

行政科干事离开后,资料室里陷入了一种短暂的沉默。孙大姐首先忍不住抱怨:“又是整理报表!近三年的!这得查到什么时候去?”

李师傅也摇了摇头,显然觉得这是个繁重且不必要的任务。

周老师拿起通知看了看,叹了口气:“没办法,上面要求的。审计组要来,这些表面文章总是要做足的。这样吧,小沈,你心思细,主要负责核对借阅登记本和内部调档记录,把涉及‘七·三一’项目的筛选出来。孙,李,你们帮忙把对应的档案目录和摘要整理一下,我们分工合作,争取明天弄完。”

“好的。”沈青和孙、李二人同时应道。

沈青的心却提了起来。近三年“七·三一”项目核心资料的借阅流转情况!这无疑是一份极其敏感的清单!杨振华、陈新民,甚至王副主任,以及那些可能存在的、尚未被发现的“棱镜”成员,他们的借阅记录都将在这份清单上无所遁形!

外部审计组索要这份清单,是想从资料流转的角度寻找事故的蛛丝马迹?还是……另有所图?“棱镜”或者“信天翁”是否会趁机浑水摸鱼,篡改或销毁某些关键记录?

这份清单的整理过程,本身就可能是一次危险的扫描,而她,被安排在了核对原始记录的关键位置上。

夜幕降临,资料室的灯还亮着。沈青坐在堆积如山的借阅登记本和内部调档单前,开始了繁重的筛选工作。周老师在一旁整理档案目录,孙大姐和李师傅也在各自忙碌。

灯光下,钢笔划过纸面的沙沙声,翻阅纸张的哗啦声,构成了夜晚资料室的主旋律。沈青的目光快速扫过一行行日期、姓名和资料名称,大脑飞速运转,不仅是在完成工作,更是在脑海中同步构建着一幅借阅关系的脉络图。

她看到了杨振华频繁借阅第三研究室频率稳定性相关报告的记录,看到了陈新民对第七研究室早期实验数据异乎寻常的关注,也看到了王副主任在事故发生前一段时间,调阅了大量关于设备维护标准和历史故障案例的档案……

这些记录,与她已知的信息相互印证,也让一些模糊的疑点变得更加清晰。

当时钟指向晚上九点,工作才完成大半。周老师看了看时间,对孙大姐和李师傅说:“今天不早了,剩下的明天上午再弄吧,你们先回去休息。”

孙大姐和李师傅也确实累了,没有推辞,收拾东西离开了。

资料室里只剩下周老师和沈青两人。

周老师走到沈青身边,看着她面前整理出的厚厚一叠记录,温和地说:“小沈,今天辛苦你了。你也先回去吧,剩下的我来收尾。”

沈青抬起头,揉了揉发酸的眼睛,露出疲惫的笑容:“周老师,我不累,就差一点了,弄完再走吧,不然明天您压力太大了。”

周老师看着她,昏黄的灯光下,眼神似乎比平时更加深邃。她没有再坚持,只是轻轻拍了拍沈青的肩膀,转身去关资料室的主灯,只留下沈青桌前的一盏台灯。

光线骤然变暗,偌大的资料室被笼罩在一片朦胧的阴影之中,只有沈青周围的一小片区域被台灯照亮,仿佛舞台上的追光。

周老师没有离开,她走到窗边,望着外面漆黑的夜色,背影显得有些孤单和沉重。

沈青低下头,继续核对最后几页记录,但全部的感官都集中在周老师身上。她感觉,周老师似乎有话要说。

果然,沉默了几分钟后,周老师背对着她,用一种极低、仿佛自言自语般的声音开口了,声音里带着一种难以掩饰的疲惫和忧虑:

“树欲静……而风不止啊……”

沈青手中的笔微微一顿。这句话,像是在感慨眼下厂里纷乱的局势,又像是一句……暗语?

她抬起头,看向周老师的背影。

周老师缓缓转过身,昏暗中,她的面容有些模糊,但那双平时温和的眼睛,此刻却锐利得惊人,直直地看向沈青,仿佛要穿透她精心伪装的表象,直视她灵魂深处。

她的嘴唇微动,似乎想说什么。

就在这时——

“哐当!”

资料室外面,走廊的尽头,突然传来一声什么东西被碰倒的巨响!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刺耳!

周老师的话语戛然而止,眼神瞬间恢复到平时的温和,带着警惕看向门口。

沈青也猛地站起身。

是谁在外面?!

(第一百四十章 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