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仅仅是开始。”陆怀瑾道:
“其后,大明境内烽烟四起,张献忠、罗汝才等流寇巨枭横行四川。
秦良玉以保境安民为己任,屡屡率白杆兵与贼寇血战!
她曾千里驰援成都,大破张献忠;曾坚守石柱,令贼兵不敢犯境。
崇祯皇帝对其倚重非常,累功加封她为‘太子太保’、‘忠贞侯’、‘一品诰命夫人’,并赐‘太子太保总镇关防’!”
“太子太保!忠贞侯!”
这下,连李世民和嬴政都动容了。
太子太保乃是东宫三师之一,正一品衔,荣宠已极;
而“侯”爵,更是超品勋爵,授予一位女子,这在他们的时代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崇祯皇帝竟能如此不拘一格,足见秦良玉功劳之大!
朱棣更是激动得脸色通红,刚才因“战神”而起的憋闷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与有荣焉的狂喜!
这是他大明的女将!是他老朱家的忠臣!他猛地一拍大腿:
“好!好一个秦良玉!好一个忠贞侯!真乃我大明巾帼脊梁!张辅,记下!
回去就给朕查,这石柱秦家,朕要重重褒奖其先人!”
他已然忘了时空差异,只想立刻表彰这忠烈之先辈。
张辅连忙躬身应下。
林清音听得心驰神往,美目中异彩连连。
执掌兵权,封侯拜将,保家卫国,青史留名!
这不正是她内心深处所追求的道路在另一个时空的完美映照吗?她忍不住追问:
“那…她后来呢?如此英雄,可得善终?”
陆怀瑾神色一黯,语气变得沉痛:
“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崇祯陛下虽励精图治,然积弊已深,回天乏术。
最终,闯王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陛下自缢殉国,大明…亡了。”
亭内瞬间寂静,朱棣脸上的狂喜凝固,缓缓褪去,化作一片惨白与无尽的悲凉。
大明…亡了?
他奋斗一生,迁都北京,五征蒙古,想要缔造的万世基业…终究还是亡了?
陆怀瑾不忍看朱棣表情,继续对林清音道:
“大明虽亡,但秦良玉之忠贞,贯穿始终。
她接受南明朝廷的册封,以七十余岁高龄,仍坚持抗清,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其一生,为国征战五十余载,足迹遍及辽东、中原、西南,功勋卓着。
被后世史学界公认为‘华夏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王朝名将被单独立传记载到正史将相列传里的巾帼英雄’!”
“唯一…正史将相传!”
林清音深吸一口气,胸中激荡难平。这是何等的荣耀!千古唯一!
“更令人动容的是,”
陆怀瑾的声音低沉下来,带着敬意:
“崇祯陛下感念秦氏一门忠烈,在秦邦屏浑河血战殉国后,不仅予以厚恤,更做了一件极不寻常的事。
他亲笔赋诗,以彰其功,以慰忠魂。”
他目光扫过在场众人,语速放缓,抛出了一个足以让所有帝王都为之侧目的事实:
“崇祯陛下一生作诗,仅存五首,而其中四首,皆为褒奖、悼念秦良玉而作。”
“什么?!”
朱棣霍然动容,脸上的急切与难以置信交织在一起。
一位帝王,一生诗作仅存五首,其中四首都为了一位女将?
这已超越了简单的君臣之谊,近乎是一种在绝望困境中对忠勇的全力呼喊与标榜。
李世民眼中精光一闪,身体不自觉地微微前倾,他太明白这其中的分量了!
帝王笔墨,尤其是御诗,自有其法度与象征。
将如此稀缺的褒扬,近乎倾囊给予一人。
这已不是简单的“恩宠”二字可以概括,其中蕴含的复杂心绪,
让他这个同样身处高位者,瞬间品出了别样的滋味。
“快!”朱棣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沙哑:
“快念与朕听!朕要听听,他究竟写了什么!”
亭内,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于陆怀瑾身上,等待着那承载着末世帝王无尽感慨的诗句降临。
陆怀瑾清了清嗓子,用沉缓而清晰的语调,吟诵起那穿越时空的诗句:
“其一: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好一个‘何必将军是丈夫’!”
林清音忍不住击节赞叹,这句诗简直说到了她的心坎里,让她眼眶微热。
这不仅是崇祯对秦良玉的肯定,更像是穿越光阴,对所有杰出女性的慰藉与勉励。
“其二:蜀锦征袍手制成,桃花马上请长缨。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问得好!”
嬴政竟也微微颔首,这句诘问,道尽了秦良玉远超常人的担当,也隐隐戳中了某些尸位素餐者的脊梁。
“其三:露宿风餐誓不辞,饮将鲜血代胭脂。凯歌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塞时。”
一股惨烈与悲壮扑面而来,让众人仿佛看到那位在马上浴血奋战,以敌血为红妆,而非抱着琵琶黯然和亲的女子形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