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大学?游山玩水!接着奏乐接着舞 > 第383章 画屋芦花净,红桥柳树深

听到陈珏的话,程千言眼前一亮,端起酒杯跟陈珏碰了碰:“学统这话我就放心了!我看不如先去徐家,徐老爷子是湖州书院的前山长,虽之前反对天民学,却极重教育,跟他聊办学,倒能少些虚话。”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眼底多了几分怀念:“说起来,去年西湖荃桡号的夜宴,学统的诗才依旧在江左文坛传承,这徐家祖宅毗邻太湖,明日我看又是一场文坛盛会了,哈哈哈~”

陈珏闻言也是轻笑一声:“诗词不过小道而,难得太守一直惦记着。”

“虽然是小道,但是陶冶情操,寄情明志来说,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程千言同样笑道:“陈学统这是站在山顶看风景,倒把旁人苦求不得的本事视作寻常了!你是不知道,前几日府里幕僚还凑在一起论诗,为了一句‘湖光映月’的下联,几人熬到三更天,头发都快抓掉了。可到了你这儿,随口吟出的句子就能让满城文人争相传抄,这‘小道’要是让他们听见,怕是要捧着笔墨来你跟前讨教‘不费力’的诀窍咯!”

程千言望着窗外渐沉的暮色,语气里满是期待:“湖州的太湖,比西湖更开阔,夜里月光洒在湖上,渔火点点,比西湖的精致多了几分浩渺,明日乘画舫游太湖,学统若能再吟一首,定能让湖州的文人记住这天,就像去年西湖那样,成一段佳话。”

陈珏顺着他的目光看向窗外,隐约能看见太湖的波光。他知道程千言这话不只是 “赏景吟诗”,更是想借 “太湖诗会” 把他与湖州世家的关系彻底绑在一起:诗是由头,合作才是根本。于是笑道:“若真有这机会,倒要好好看看太湖的月色。不过我写诗全看景致和心境,到时候若没灵感,太守可别失望。”

“学统太谦了!” 程千言哈哈大笑:“陈先生的诗才,如今整个大华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此时,窗外的榆花又被风吹进轩内,落在酒盏边。看着相交甚欢的两人,李逸雅心里彻底松了口气,天民学派在湖州的根基,借着这顿家常宴、几句邀约、一场未竟的太湖之约,算是真正扎下了。

而府衙外,徐家管事正跟沈、陆两家的管事回话:“程大人和陈学统相谈甚欢,明日徐府的邀约,十有**成了。” 沈家管家闻言松了口气:“之前跟天民学闹僵,我还怕陈学统记仇,如今看来,倒是咱们多虑了。” 陆家管事则笑道:“能让程大人这般重视,又能写出‘宛然有桑麻’的诗,这样的人,跟他合作总比作对强。”

夜色渐浓,望湖轩内的灯火映着两人的身影,杯盏相碰的声音混着窗外的风声,格外融洽。没人再提之前的争执,也没人说破世家邀约背后的算计,只借着家常饭菜、太湖景致、过往诗事,一点一点把 “合作” 缓步推进。

第二日清晨的南浔古镇,晨雾像揉碎的棉絮飘在水巷上空,临水而建的 “枕水楼” 木窗次第推开,这是古镇最有名的特色酒楼,程千言特意将陈珏一行人安排在此处,楼上雕花廊台推窗便能见乌篷船划过,楼下大堂飘着定胜糕的甜香。

陈珏带着宫笃定、李逸雅等人下楼时,程千言已领着幕僚坐在临窗的桌前,面前摆着刚沏好的雨前茶,碟子里盛着湖州特有的茶糕。

“学统昨晚睡得可安稳?” 程千言笑着招手,指了指窗外:“这枕水楼的好处就是‘枕水听橹’,夜里没城里的喧嚣,最适合养神。” 陈珏刚坐下,侍从便端来热气腾腾的糖粥,笑着说:“两位大人今早要乘船游古镇,店主特意多备了些糕点,路上好消磨时间。”

陈珏笑着道谢,众人用过早点,刚走出酒楼大门,便见穿汉服的少女候在巷口,青箬笠压着鬓角,月白的裙摆绣着细碎莲花,腰间系着绛色丝绦,手里攥着卷泛黄做旧的书卷,见一行人来便屈膝行礼,声音脆得像浸了晨露:“小女苏箬,是今日的导游,已跟码头打过招呼,乌篷船都备好了,几位先生请随我来。”

陈立峰一早就把手机架在便携支架上,镜头先扫过枕水楼的雕花门楣,再转向巷口的苏箬,最后落在远处泛着晨雾的水巷,弹幕瞬间热闹起来:

【!!!这酒楼也太有江南水乡的味儿了吧!推窗见水,还能听橹声,我也好想住!】

【南浔枕水楼!我去年去住过!他家的定胜糕甜而不腻,配雨前茶绝了!】

【程太守和陈先生同坐一桌吃早点!这氛围也太融洽了吧!之前的争执是我想多了?】

【导游小姐姐的汉服好贴古镇!月白色搭配清晨的江南水乡,简直就像是从画中走来一般!】

【前排蹲今日第一首诗!陈先生刚睡醒,灵感会不会更足?】

苏箬引着众人往码头走,巷子里的青石板沾着昨夜的榆花晨露,踩上去轻轻打滑。路过百年老药铺时,她指着门楣上的旧匾说:“这‘胡庆余堂’在南浔开了八十年,当年周先生来湖州,还在这儿买过药呢。” 陈珏望着匾上斑驳的字迹,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袖角,刚要开口,便听见前方传来橹声,码头边停着两艘乌篷船,船娘正坐在船头整理船桨,见众人来便笑着喊:“几位先生快上船,晨雾快散了,正好能赶上看水杉林的景致!”

众人分乘两艘乌篷船,陈珏与程千言同乘一艘,刚坐稳,船娘便轻轻摇起橹,乌篷船缓缓离岸。阿箬站在船头指点景致:“左边那座石桥叫‘通津桥’,有三百年了,桥面的青石板被车轮磨出了槽;右边的百间楼,每间房都有河埠头,当年商户卸货都直接从窗口递进去。”

陈珏扶着船舷,看着南浔古镇的景色,仿佛从现代化的社会穿越回了古代,整个人都宁静放松了下来。

“张帆出东郭,沽酒问南浔。画屋芦花净,红桥柳树深。

鱼艘寒满港,桃市书成林。吾道真迂阔,浮家尚越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