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大学?游山玩水!接着奏乐接着舞 > 第351章 瘦西湖

两人之间的谈话,已经不见了白日在府学之中提出的夜校,取而代之的则是天民小学。

夜校只是一个容易让人接受的权宜之计,在江左建造天民小学才是陈珏的真正目标,程千烨显然是明白的,此时已经达成了初步共识的两人也不必遮遮掩掩。

“你是想让他们把天民小学当成自己的立足之地。” 程千烨缓缓开口:“他们教出的学子越多,在社会上的分量就越重。到时候不用我们开口,他们自己便会争 —— 争那口气,也争那碗饭。”

“之前只是缺一个牵头之人,一盘散沙自然是对抗不了世家大族的。”陈珏起身,言外之意不言而喻,自己就是要做那个牵头之人。

“世家贯会以上御下,以为捏着功名簿就能辖制天下读书人。可他们忘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陈珏的声音幽幽响起,程千烨听着,不自觉打了一个寒颤,这一刻,他忽然发现陈珏想要做的是何等大事,自己将其引入扬州,当真是正确的选择吗?

程千烨的目光不断变化,深邃的看着站在窗边的身影,久久无言,只是缓步走到了陈珏身侧,望向窗外西下的斜阳,将繁杂的思绪抛诸脑后。

“对了。”程千烨主动打破沉默,拍了拍陈珏的肩,指尖指向窗外渐沉的暮色:“说了这半日正事,倒忘了尽地主之谊。今日休沐,陪我去趟瘦西湖?”

陈珏一愣,转头见程千烨眼中已没了方才的凝重,倒添了几分随和:“程太守这是……”

程千烨忽然点开手机屏幕,指尖在短视频 App 上滑动,屏幕光映亮他眼底的笑意。“你看。” 他将手机转向陈珏,画面里正是白天府学辩论的片段,配着激昂的背景音乐,点赞数已破百万:“扬州人比你我急。”

视频评论区滚动着热评【北境冠冕终于来扬州了!求夜游瘦西湖 vlog!】“【打赌陈学统会写五亭桥,赌一包蟹黄汤包!】陈珏看着这些鲜活的文字,忽然明白程千烨说的 “休沐” 另有深意,今日恰是周日,夜游瘦西湖的人流正盛,此刻去,无异于将这场会面置于千万双眼睛之下。

“走吧。” 程千烨收起手机:“瘦西湖的夜灯七点准时亮,再晚就赶不上二十四桥的灯光秀了。”

暮色四合时,一辆开路车与三辆黑色国悦公车鱼贯驶出府衙。最先一辆开路,头车坐的是程千烨与陈珏,二车是程家幕僚与程高山,末车则载着宫笃定、李逸雅一行,车窗外掠过的街灯在玻璃上投下流动的光斑。

“程太守倒是与时俱进。” 陈珏看着车载电脑上滚动的瘦西湖夜游直播预告:“这就将咱们的行程公之于众了?”

程千烨指尖在车载屏幕上点了点,调出瘦西湖实时人流热力图:“国悦公车的行程本就半公开,何况今日是周日,与其藏着掖着让好事者猜,不如大大方方亮出来。”

听到这里,陈珏方才知道,原来这个世界大华国的公车形成原来是半公开的。

“再说了,你这位北境冠冕,如今可以算得上是顶流之中的顶流,是各大景区眼中的香饽饽,别人请都请不到,今天被我抓到了,可不得为我扬州文化底蕴做一些贡献?”

陈珏看着熟练操纵各种软件的程千烨,相较于不常使用手机的自己,仿佛自己才是那个老年人。

摇了摇头,掏出自己的手机,登录私人账号,却看到天民学派的官方直播间已然开播,标题赫然是【北境冠冕夜游瘦西湖】,点进去一看,宫笃定正凑在镜头前拍着胸脯侃侃而谈:“家人们放心,今晚保证拍到陈学统题字名场面!放心吧,我绝对不会像之前陈某峰一样不专业!”

看的陈珏嘴角不自觉抽了抽。

车队驶过大虹桥,引起游人的瞩目,反应快的早就联想到了车上之人的身份,瘦西湖景区负责人早已带着工作人员候在入口,引导着车队停在预留的车位上,待见程千烨与陈珏一行人下车,负责人忙恭敬上前:“程太守,陈学统,请走贵宾通道,从南门进直抵钓鱼台,避开主客流。”

“不必。” 程千烨摆摆手:“就按寻常路线走,该看的人潮,也得看看。”

景区负责人脸上掠过一丝迟疑,随即躬身应道:“是属下考虑不周。程太守心系民生,连游园都要体察民情,实在令人敬佩。”

程千烨笑着摆摆手:“别给我戴高帽,我就是想让陈先生看看真实的扬州夜景。” 他转头看了看身着古风汉服的少女胸前挂着的工作牌,开口说道:“小姑娘,你是这里的导游吧,按寻常路线带我们走走,该说的典故可别落下。”

梳着双马尾导游立刻打起精神,连连点头,举着激光笔率先迈步:“大家好,我叫黄平,是瘦西湖景区的导游,今天由我带大家游览瘦西湖景区,各位这边请!咱们从南门入园,首先看到的是这道‘长堤春柳’,您看沿岸的垂柳,每到三月就像挂着千万条绿丝带。”

陈立峰举着手机紧跟其后,镜头扫过随风摇曳的柳丝,宫笃定客串临时主持人滔滔不绝的解说道:“家人们看见没?这就是书里写的瘦西湖春柳,夜游当真有夜游的妙处,灯光打在柳叶上像镀了层银!” 李逸雅凑过来指着柳干上的铭牌:“这棵垂柳树龄有一百二十年了,树皮上还刻着光绪年间的游人题字呢。”

行至徐园,黄平停下脚步:“这里原是军阀徐宝山的私园,您看门楣上‘徐园’二字,是南海先生康有为亲笔题写。园内这对铁镬是明代的遗物,原本是镇水用的,距今已有四百年历史。”

程高山绕着铁镬转了一圈,摸着边缘的锈迹笑道:“这玩意儿能当教具,让孩子们看看古人怎么防洪水。” 陆明远接道:“我查过档案,这对铁镬当年是从运河底捞上来的,内壁还能看见船钉划过的痕迹。”

穿过徐园便是小金山,导游指着山顶的风亭:“这是瘦西湖的制高点,原名‘钓鱼台’,后来为了区别那边的三孔取景台才改名。站在这里能俯瞰整个湖区,大家看远处的白塔和五亭桥,像不像水墨画里的景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