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大学?游山玩水!接着奏乐接着舞 > 第292章 世无遗草真能隐,山有名花转不孤

从禅房出来,弘瑞方丈引着众人穿过回廊,首先来到柏堂。堂前那株千年古柏虬枝盘结,树干粗壮得需三人合抱,树皮皲裂如老吏的手,却仍有新绿从枝桠间迸发。“寺志记载,这株柏是南朝遗物,历经兵燹仍郁郁苍苍。” 轻抚树干,弘瑞感慨的说。

冯瑶绕着古柏走了半圈,仰头望着遮天蔽日的树冠:“难怪树干这般粗壮,原来藏着这么多光阴。” 陈珏闻言笑道:“草木尚且知扎根深土方能抗风雨,何况人呢?天民小学要做的,就是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扎下自己的根。” 程高山在旁点头:“先生这话在理,就像这柏堂,若无古柏作骨,再精巧的雕梁也撑不起气象。”

行至竹阁时,一阵清风穿堂而过,满阁修竹簌簌作响。阁内四壁嵌着历代文人题刻。苏友逸指着墙角一架旧竹榻:“传闻林逋曾在此观竹写诗,榻上还留着他‘梅妻鹤子’的掌故。”

陈珏坐在竹榻上,望着窗外竹影摇曳,忽然道:“竹有节而中空,恰如做学问的道理,既要守得住根本,又要容得下异见。” 冯瑶闻言,想起近日整理的冯家旧档,接口道:“陈大哥是说,世家子弟与寒门学子,该如柏与竹,各有其姿却共沐天光?” 陈珏尚未答话,弘瑞已合十赞道:“冯小姐此言,深得佛理‘众生平等’之妙。”

穿过竹阁,一阵鹤鸣清亮如笛,引着众人来到放鹤亭。亭顶覆盖着青灰瓦片,四角飞檐下悬着铜铃。风过铃响,竟与鹤鸣相和。弘瑞方丈指着亭中一块斑驳石碑,碑上 “放鹤亭” 三字笔势飘逸,带着几分出世的洒脱。

“此亭专为纪念林和靖先生所建。” 弘瑞抬手拂过碑上的刻痕,眼中满是敬意,“北宋年间,林先生隐居孤山二十余年,不仕不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林先生一生隐逸却留下三百余首诗,死后连皇帝都为他赐谥‘和靖’,世人皆赞他隐逸之高,却不知他的诗早越过湖山,融进了江南的文脉里。。”

亭外草坪上,两只丹顶鹤正悠闲踱步,见人来也不躲闪。“这对鹤是前年从民间收养的,通人性。” 弘瑞笑着撒出一把谷粒,“晨起放鹤,暮时收翅,倒像在提醒世人,再高远的志向也需落地生根。”

走到放鹤亭前,弘瑞方丈指着亭中石桌,桌上砚台尚有余墨,显然是常有人在此泼墨挥毫。

陈珏俯身细看砚台,墨色虽淡,却仍能看出是上等松烟。周崇会意,连忙铺开宣纸,李逸雅递过一支兼毫笔。陈珏蘸墨时,目光掠过梅林与鹤影,笔锋落纸时带着几分洒脱:

【世无遗草真能隐】

写下上联,他稍作停顿,望着远处湖面掠过的白鹭,那些翅尖的白羽竟与鹤羽有些相似。程高山在旁抚掌:“‘遗草’二字用得妙!和靖先生善行书,喜为诗,其词澄浃峭特,多奇句。既就稿,随辄弃之,真如‘遗草’作诗随写随弃不留文稿的行为,却留下了三百首诗词,这才是真隐的境界。”

陈珏微微一笑,笔锋再落,下联如流水般倾泻而出:

【山有名花转不孤】

冯瑶轻声念罢,忽然眼睛一亮:“先生是以‘名花’喻和靖先生的诗?孤山梅花,既呼应林逋雅称,又以梅花之盛化解地名中的字,这孤山便再也不孤了!” 苏友逸凑近细看,见 “转不孤” 三字笔势渐沉,带着几分入世的笃定:“何止不孤?若天民小学能遍地开花,便是把‘孤山’搬到了寻常巷陌,让每个孩子都能闻见这‘名花’香。”

弘瑞方丈合十行礼,指尖轻触联语:“贫僧这就命人将此联刻于亭柱,与和靖先生的诗碑相映。往后游人至此,便知隐逸不是独善其身,而是以文心滋养万物,这正是陈先生与和靖先生跨越千年的共鸣啊。”

陈立峰举着手机,镜头稳稳对准亭中挥毫的陈珏,屏幕角落的 “天民学直播” 字样。

【哭了!终于见到现场写林逋相关的联了!“遗草” 对应他随写随弃的诗稿,“名花” 暗合梅花,先生太懂和靖先生了!】

【这字比去年西湖夜宴的更苍劲了!果然经历过事,笔锋都带着故事感。】

【又是借古喻今那套?林逋可是隐逸高人,拿他比办学,未免太刻意。】

【是啊,借古喻今,可是有谁想到,最开始的陈先生只想做一朵白莲呢?】

【有一说一,现在陈先生的成就,已经超越不少古人了。】

【如果不是为了心中的理想,陈先生至于这么累吗?】

【总有那么一撮人,别人在前面替他发声的时候一声不吭,人家一旦做的稍不合心意便狂吠不止。】

【孤山不孤,陈先生的身边也不孤!】

【我们联合!】

一行人跟着弘瑞穿过竹径,脚下的青石板渐渐染上赭红纹路。“这坡上的石子含玛瑙质,夕阳照时会泛红光。” 弘瑞指着崖壁上的 “玛瑙坡” 题刻,“苏学士曾写‘坡陀玛瑙光,块石艺林珍’,说的就是此处。” 陈珏俯身拾起一块卵形石子,石心隐约有缠丝纹路:“石无贵贱,有光则珍。就像孩子,无论出身,给点阳光就能发亮。”

行至六一泉时,泉水正从石雕龙口中汩汩涌出,汇入方池。弘瑞舀起一瓢泉水,池边石碑刻着欧阳修《六一泉铭》,字迹已漫漶不清。“欧阳公晚年自号六一居士,这泉便是纪念他与苏轼的交情。”“水味甘洌,能涤尘烦。” 陈珏接过泉水一饮而尽,笑道:“所谓‘六一’,是藏六物而得一乐;咱们办学,是聚百人而传一知,都是乐事。”

【先生把“六一” 和办学放一起,妙啊!知识不就是最好的 “六物” 吗?】

【饮水思源是没错,但拿古人名号比办学,不怕亵渎先贤?】

【杠精怕是没读过《六一居士传》吧?欧阳公说自己 “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加起来才 “五物”,最后说 “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人家本就主张乐在寻常物,先生说办学是乐事,正合欧公本意,哪里亵渎了?】

【就是!欧公当年贬滁州,还不是在醉翁亭里和百姓同游?要是知道千年后有人拿 “亵渎先贤” 拦着百姓子弟读书,怕是要从坟里爬出来骂你!】

【杠精逻辑:古人的乐是雅事,百姓的乐是俗事,合着学问只能供在庙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