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醉剑江湖 > 第427章 酒冷了,话还在烧

醉剑江湖 第427章 酒冷了,话还在烧

作者:小九点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7 09:20:41

次日清晨,天光未明,山色仍笼在一层薄雾之中。

带湖畔的芦苇轻轻摇曳,露珠顺着叶尖滑落,打碎了水面上残存的月影。

辛小禾提着那盏纸灯笼,赤脚踩过湿润的青石小径,一步步向竹林深处走去。

昨夜陆子游离去时,他举灯仰望星辰,仿佛看见剑影横空,寒芒破雾。

那道黑影如旗猎猎,似刃出鞘,深深刻进他稚嫩的眼底。

他不信那是幻象——爷爷从不佩剑行走,可人人都说,他的魂在剑上。

“我要找到它。”孩童低声自语,声音轻得像风掠过草尖。

竹林幽深,老竹参天,枝叶交错如穹盖遮天。

晨雾在林间流淌,仿佛有无形之手将光线揉碎,洒下斑驳陆离的光影。

辛小禾屏息前行,灯笼微火在冷雾中颤抖,映出一圈昏黄的光晕。

他拨开垂蔓般的藤条,目光死死盯住昨夜那株最高的老竹——正是残穗悬挂之处。

近了。

一截旧剑穗静静垂于枝头,黑穗褪色,红绳已由赤转褐,近乎灰白,却依旧打着一个工整的结——那是军中将士互赠的“同心结”,结法古拙,三绕九回,寓意生死同命、肝胆相照。

他不敢伸手。

指尖悬在半空,微微发颤。

这不是一件遗物,而是一段未尽的誓约,是千百个没能归乡的灵魂托付于风中的信物。

他只将灯笼轻轻挂在下方,火光摇曳,照亮穗尾残痕,仿佛为它点起长明之灯。

“爷爷的魂,真的住在这儿。”他低语,声音几近呢喃,“你们都记得他吗?”

无人应答。唯有风穿林而过,簌簌作响,宛如低吟一首无字战歌。

归途上,他脚步沉重,心却轻了几分。

行至村口桑田边,忽见张阿艾蹲在田埂上,手中握着一片金叶,正以指尖细细摩挲叶脉上的“传”字。

她抬头望来,眸光清亮,却不言语,只是将金叶悄悄藏入怀中衣襟。

辛小禾也默默敛袖,护住自己胸前那片同样来自“归田碑”前的金叶。

两人并肩而行,踏过晨露浸润的小桥,走过炊烟初起的巷口。

一路无言,却彼此懂得——有些东西不必说破,就像风知道该往哪里吹,就像灯知道该为谁燃。

与此同时,江畔渡口。

陆子游负囊而立,粗布衣衫已被晨露打湿。

他凝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心中翻涌如潮。

昨夜受托《醉剑录》,今日启程南下,此去千里,或冻饿道旁,或喋血异乡,皆在命数之外。

唯有一念不灭:词不可断,声不可绝。

正欲登舟,忽觉岸边有异。

几名村童围坐石上,手持炭笔,在石板上反复描摹八个大字:“醉里挑灯看剑”。

笔迹稚嫩,却一丝不苟。

陆子游心头猛然一震,快步上前:“你们……从何处学得此句?”

孩童抬头,一脸纯真:“先生昨夜唱的呀!我们记下了,还要教给别的孩子。”

他怔住。

原来一夜之间,词已生根。

他猛地解开行囊,取出《醉剑录》残稿——那卷曾被范如玉亲手交付、承载半世悲欢的绢册。

他毫不犹豫,撕去前序赞语,那些颂功扬德之辞,尽数抛入江风。

最终,只剩下一叠素白词章,字字如刀,句句带血。

他蹲下身,将这沓白文郑重交予最年长的孩童:“若有人问作者是谁……便说——是个不肯忘的人。”

孩童双手接过,神情肃穆,竟如捧兵符将令。

陆子游站起身,再不回头,踏上渡船。

船桨划开江水,荡起层层涟漪。

他立于船尾,望见岸上孩子们仍在临摹那八字,火光似的烙在石上,烙在心上。

而在带湖草堂,范如玉正俯身整理旧物。

箱箧开启,尘封岁月扑面而来。

她拂去一方残墨砚台上的灰烬,指尖触到冰冷石面,忽觉心头一颤。

那是辛元嘉当年起草《美芹十论》所用之砚,曾载万言策论,藏乾坤胸襟。

她以清水轻润砚池,本以为墨痕早朽,岂料水波流转间,竟浮现出四个模糊却刚劲的字迹——恢复中原。

她呼吸微滞。

片刻后,她转身取来一片新摘桑叶,承接叶尖露水,滴入砚中。

墨色渐活,如沉渊苏醒,黑流暗涌。

她拾起一支旧笔,蘸墨,抬手,在竹帘上写下两行小字:

词非为名,剑岂为杀?

心火不熄,山河终答。

字成刹那,檐下风铃忽自鸣响,叮咚数声,清越如铁马踏冰河,似有千军在梦中应和。

她静立良久,望向竹林方向,唇角微动,终未言语。

风起时,带湖水面泛起细纹,倒映着天光云影,也映着远处“归田碑”的轮廓。

碑前泥土湿润,昨夜雨后,悄然裂开一道细缝。

第428章 碑芽如灯,字在土中

晨光初透,山气尚寒。

带湖之畔,雾未散尽,天地间一片朦胧青白。

刘石孙跪于“归田碑”前,手中软布一遍遍拂过碑面,动作轻缓,如同抚慰沉睡的魂灵。

这碑无铭文,只刻一柄斜插入土的残剑轮廓,剑锋指向北——那是辛元嘉亲手所立,不为纪功,只为存志。

他年方十二,却已守碑三年。

村人唤他“石孙”,说他性子像石头,冷硬沉默,不喜言语。

可他知道,自己不是哑的,只是话都埋进了土里,和那些没人收的忠骨一起,静静等着被听见的一天。

今日拂碑毕,他照例绕至碑后查看根土。

忽觉异样:昨日尚是裂痕的湿泥之中,竟钻出一株新芽,嫩茎挺拔,三寸高下,两片初叶舒展如灯盏,叶脉清晰蜿蜒,竟天然成“辛”字形,似有刀刻斧凿之劲意。

刘石孙屏息凝视,心跳如鼓。

他自怀中取出随身小竹刀——此刀乃范如玉所赠,刀柄缠着一段褪色红绳,正是当年从老竹上取下的剑穗残结所系。

他蹲下身,就地削一支青竹为签,削得极细极直,宛如笔杆。

而后,在新芽旁轻轻插下,以刀尖在竹签正面缓缓刻下四字:“守字人刘”。

刻罢,他退后半步,低头合掌,默念一句无人听清的话。

风穿林而过,竹叶簌响,仿佛回应。

便在此时,背后传来枯枝轻折之声。

他回首,只见桑树影下,辛元嘉静立如松。

老人布衣芒鞋,须发染霜,目光却如深潭映星,澄澈而不可测。

两人相望,无言良久。

辛元嘉微微颔首,动作极轻,却重若千钧。

刘石孙亦点头,双膝未动,心已叩拜。

风掠过碑顶,卷起几片落叶,其中一枚金叶打着旋儿落在竹签旁,恰好覆住“刘”字,又随风翻起,露出全名。

那一刻,阳光破云而出,照在碑上,残剑影子拉得极长,直指北方旷野。

同一时辰,草堂之内。

十尺素绢平铺于案,其上墨迹斑驳,皆为辛元嘉晚年亲录旧词——《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字字苍劲,行行带血。

范如玉俯身将其缓缓卷起,用桑皮搓成的粗绳细细捆扎,结扣打得牢固而不张扬,一如她一生所行之事。

辛元嘉倚门而立,望着妻子背影,忽轻声问:“若百年之后,山河依旧,无人再读这些词,又如何?”

范如玉未回头,只将油灯吹熄。

刹那间,窗外微光涌入——那是树梢金叶承接月华所凝之辉,点点洒落,恰照在素绢之上。

词句浮现在幽光中,宛如星辰列阵,无声燃烧。

她终于开口,声如细泉:“只要还有孩子问‘爷爷为何而战’,就有人会翻开这卷。”

话音落处,梁上悬垂的旧剑穗忽然轻摆,无风自动。

光影投于粉壁,竟显出两个淡如烟痕的大字:“传灯”。

片刻,字散如雾,不留痕迹。

然屋外竹林深处,那株挂着灯笼的老竹之下,昨夜未曾摘下的纸灯仍在微明,火芯将尽未尽,余烬暗红,似一颗不肯眠去的心,在黑暗里执着地跳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