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醉剑江湖 > 第271章 雪帐听息,心火不熄

醉剑江湖 第271章 雪帐听息,心火不熄

作者:小九点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7 09:20:41

开封南五十里,天地一色,唯见苍茫。

夜风如刀,卷着雪粒劈面而来,打得帐篷簌簌作响,仿佛随时会被撕裂。

辛弃疾披甲未解,踏雪巡营,足下积雪已没至踝,每一步都沉重如负千钧。

他刚从城外归来,那场迎降之礼庄重而静默。

百名老吏捧籍出城,声泪俱下,称“非降,乃迎故统”。

百姓自四野涌来,手持残剑旧履,如潮水般匍匐于道旁。

那一刻,山河似在低语,中原血脉终归重续。

然辛弃疾深知,胜不在克城,而在守心。

若大军贸然入城,扰民惊户,纵得地,亦失民心。

于是下令三军后撤十里扎营,炊烟避舍,马不踏田,连将士小解皆须远离民居。

此刻风雪骤急,天地闭塞,营中灯火稀疏,宛如寒星点点。

辛弃疾行至西营第七帐前,忽觉胸口一阵微震——那是他自幼便有的异能,世人谓之“过目不忘”,实则早已化境:心念所动,万象自现。

此刻脑中“星火图”原该映照营中万人呼吸如灯,却骤然黯淡数处,尤以第七帐最甚。

七人气息细若游丝,喉间隐隐有浊音回荡,如腐叶堵井,气进难出。

他驻足雪中,闭目凝神,回溯白日此队士卒入营时的喘息节奏。

彼时已有三人咳声短促,步履虚浮,却被误认为冻伤疲乏。

辛弃疾双目倏睁,寒光凛冽,厉声下令:“拆帐隔离!七人即刻移往东侧空马厩,不得与他人同卧,不得共用衾褥!”

值夜军医孙九针闻讯赶来,裹着破袄,帽檐结冰,闻言一愣:“辛公,不过风寒初起,何至于此?马厩污秽,反伤肺腑!”

辛弃疾不答,只冷冷注视他:“三日后,唯此七人咳血。”

声音不高,却如铁钉入木,不容置疑。

孙九针心头一颤,欲再争辩,却见辛弃疾目光如炬,似已洞穿风雪,直视三日之后。

他终是低头,挥手命人执行。

与此同时,中军帐内,范如玉立于炭盆旁,眉梢凝霜。

她亲率随军妇人数十,正拆解战袍为絮,剪帷帐为褥。

军中冬衣不足,北地暴雪突至,许多士卒仅着单层夹袄,夜半常有人蜷缩发抖,甚至失温昏厥。

她一声令下,将主帅帐中锦褥尽数取出,连自己的狐裘也割作数片,分与病弱者。

忽见角落雪堆中蜷着一人,唇青面紫,牙关打颤,怀中竟紧紧抱着一只陶罐,罐口封泥完好,似护珍宝。

范如玉近前细看,竟是小卒阿犬——其母赵婆前月疫亡于转运途中,临终托孤于辛公,言“吾儿畏寒,唯火可活”。

她心头一酸,解下披风裹住少年,命人灌姜汤。

良久,阿犬悠悠转醒,眼眶湿润,颤抖道:“娘走前说……火灭,家就没了。”

范如玉含泪点头,轻抚其额:“火未灭,你在,家就在。”随即传令:妇人轮值守夜,每两刻敲铜铃一次,以防士卒睡死不醒。

有兵卒泣曰:“范娘子如母,此寒不寒。”

翌日清晨,雪势愈烈,粮道尽断。

转运使遣使至营,面带倨色,掷文书于地:“韩相有令,冬衣按册发放,未报灾情,一律不得擅动!”言罢扬鞭而去。

诸将愤然,李铁头怒吼欲追,却被辛弃疾抬手止住。

他俯身拾起文书,轻轻拂去雪尘,神色不动,只道:“传令各营,掘雪为屋,十人一帐,背靠背眠;战马牵入帐中,以体温互暖。”又亲率将士伐松枝为墙,覆雪为顶,垒成穹庐状雪窑,仿北地猎户居所。

风不能透,寒不能侵,篝火置于中央,烟由顶端小孔而出。

孙九针巡视其间,见士卒相拥取暖,马匹低鸣相伴,雪窑如生之巢穴,不禁喟然长叹:“此非军营,乃生之垒也。”

夜复深,风未歇。

辛弃疾独坐帐中,烛火摇曳,映着他紧锁的眉头。

他再度闭目,金手指运转,星火图缓缓铺展——万千呼吸之中,唯有马厩方向七点微光仍在,虽弱而不绝,尚未见血痕之兆。

但他知道,真正的试炼,才刚刚开始。

第272章 心光如炬,雪刃未封

风雪仍在撕扯天地的轮廓,仿佛要将这千里旷野尽数埋葬。

三日后清晨,西营第七帐外积雪压断枯枝,惊起寒鸦数只,盘旋于灰白苍穹之下。

忽闻一阵剧烈咳嗽自东侧马厩传来,继而是一声闷响——一名士卒跪倒泥草之中,掌心撑地,指缝间渗出暗红血丝,咳出的血沫溅在冻土上,如梅花点点,触目惊心。

不多时,另两处亦现同样症状。

消息飞传各营,诸将骇然。

此前尚有议论者讥讽辛弃疾“以主帅之尊妄断军医之职”,此刻皆噤若寒蝉。

孙九针亲往查验,探鼻息、察舌苔、按脉门,面色渐变,终至伏地叩首,额触冰泥:“公闭目三息,便知寒毒深浅,非神医而何?此三卒所患,确为‘寒疫’初作,邪入肺络,气机阻滞,若不早隔,七日内必延及百人!”

他仰首望向立于雪中的辛弃疾,眼中尽是敬畏:“我行医三十载,未曾见一人能未诊而知疾,未药而预变……公莫非通鬼神?”

辛弃疾伸手扶起,力道沉稳却不带温度,声音低如耳语:“非我通神,乃心听息。”他目光投向远方迷蒙雪幕,仿佛穿透了千重帐幕,“万帐呼吸如潮,奔涌有序,一旦有滞,便如石阻流、弦崩一音。那微弱之处,便是病根所在。”

他说得平静,却字字如钉入人心。

诸医默然,唯有炭火噼啪作响,映照着他眉宇间一道深痕——那是连年忧思刻下的印记,也是金手指化境后反噬所致的隐痛。

每夜运转“星火图”,观万人气息明灭,犹如执灯巡地狱,精神负荷几近极限。

但他不能停。

一息错判,便是数十条性命沦陷。

当夜,雪势稍歇,寒意却更甚。

辛弃疾独坐最北一隅雪窑,窑壁覆松枝,顶开小孔透烟,内里蜷卧十余老兵,彼此背靠取暖,战马偎依帐角,鼻息喷出淡淡白雾,宛如活物吐纳。

他盘膝闭目,再度展开“星火图”。

刹那间,脑海清明如洗,万千微光在黑暗中浮起,每一盏都代表一个活着的灵魂——或强或弱,或急或缓,皆随呼吸起伏。

他逐一点数,细辨节奏,忽觉某一处微光频闪不定,似欲熄未熄,正是昨日被移出的七人之一!

他倏然睁眼,冷汗凝于额角。

那人尚未咳血,但气息已呈“断续如游丝”之象,肺络将绝之兆。

他起身欲出,却又顿住脚步——若再干预,恐耗神过甚,明日巡营将难以为继。

就在此刻,窑外风声骤止,万籁俱寂。

他静坐不动,耳听八方,竟觉体内血脉奔流之声清晰可闻,脑中那幅“星火图”竟不再依赖刻意催动,而是自发浮现,如月照寒潭,自然澄明。

他唇角微动,轻语:“原来,冷到极处,反见心光。”

与此同时,中军帐旁一隐蔽毡庐内,李守忠披着湿透斗篷,指尖沾墨,在薄绢上疾书。

火光摇曳中,字迹工整而隐秘:“……辛公不焚一屋,不斩一人,而蔡州陈州自归;今大雪封野,疫起于寒,彼不求朝援,反以身为炉,暖三万将士之命。粮断而不乱,令出而如山,士卒视其如父兄,妇孺呼其为仁帅。民心所向,不在城池,而在此人。”

写毕,他吹干墨迹,卷成细筒塞入竹管,交予一名黑衣心腹:“走小路,绕唐州,五日之内,必达临安宫门之前。”

那人点头,翻身跃马,身影迅速没入苍茫风雪。

而辛弃疾立于雪窑之外,面朝开封方向,久久未语。

北风吹动他半旧战袍,猎猎作响。

良久,他低声自语:“兵可缓,心不可死。”

话音落处,星火图最后一缕余光在他识海深处闪烁——七点微芒,仍存其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