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醉剑江湖 > 第236章 火信渡江潮

醉剑江湖 第236章 火信渡江潮

作者:小九点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7 09:20:41

江州拂晓,天光未明,江雾如纱,缠绕着岸边一排低矮的竹棚。

灯匠老郑躺在草席上,骨瘦如柴的手掌轻轻搭在胸口,呼吸微弱得几乎听不见。

他双目半阖,却仍望着棚外那一线幽微的火光——那是他亲手所制的最后一盏心灯,静静燃在阿禾手中。

少女跪坐于侧,指尖轻颤,捧灯如奉魂魄。

她不敢落泪,生怕惊扰了这即将远行的灵光。

老郑缓缓睁眼,目光浑浊却清明,唇角竟浮起一丝笑意:“吾光未灭……灯在,人在。”

话音落地,气息骤断。

风停了,灯焰却未熄,反而轻轻一跳,像是回应他的遗言。

百姓无声围拢,无哭嚎,无喧嚷,只是一盏接一盏地点燃手中的心灯,轻轻置于江畔石阶。

灯火顺流而下,随波逐浪,宛如星子坠水,不沉不灭,悠悠前行。

辛弃疾立于渡口高台,披甲未着,却已有将帅之威。

他缓步走来,从阿禾手中接过老郑留下的最后一盏灯,灯底尚有余温。

他凝视片刻,忽取朱笔,在灯底郑重写下“郑”字,笔锋沉稳,似刻入山河。

“老丈以命燃灯,我岂敢负此赤诚?”

他双手托灯,缓缓退入江心。

水流轻涌,灯随浪走,火光摇曳却不灭,逆着晨风,竟似有灵性般渐行渐远。

就在此时,马蹄声碎,尘土飞扬。

李铁头自临安昼夜疾驰而归,铠甲染霜,面色憔悴。

他翻身下马,单膝跪地,呈上密诏副本:“启禀大人!天子已下旨召元嘉还朝,兵符待授,枢密院副使之位虚席以待!”

众人闻言皆动容,以为辛公终将重返庙堂,执掌兵权。

然辛弃疾只低头看着手中尚未冷却的朱笔,久久不语。

良久,他抬头望向江面——千里灯火依旧连绵不绝,自南而北,如星河倒悬,似有万民执念汇聚于此。

“兵符未至,民心已至。”他低声说道,声音不大,却字字如钉,“若此时离去,岂非弃众望于不顾?”

他猛然转身,目光如炬:“李铁头!”

“在!”

“传令十三渔驿——凡见心灯顺流而下,即知‘兵起’之信;凡闻《孤火照归程》鼓声,便举火应和,三鼓为号,不得延误!”

“遵令!”李铁头抱拳领命,翻身上马,绝尘而去。

辛弃疾又唤范如玉:“如玉。”

她自人群后走出,素衣布裙,眉目沉静,却自有千钧之力。

她早知丈夫心意,不问缘由,只轻声道:“你说便是。”

“将我案前那三十六面心旗,分送沿江三十六渡。旗在即令在,人不知我令,但见旗动,便知战起。”

范如玉点头,目光扫过岸边百姓,低声道:“旗可藏于渔舟夹舱,妇孺亦能传令。金人耳目虽密,难察烟火之间玄机。”

辛弃疾颔首:“正是此意。官文易截,民心难禁;军令可阻,火信不绝。”

话音刚落,忽见江心异象骤生!

原已顺流而下的万千心灯,竟不再随波远去,反被一股暗潮推回岸边,层层叠叠聚于江州渡口,排列有序,如列阵待发之师。

火光映水,红浪翻腾,仿佛整条长江都在燃烧。

辛弃疾心头一震,金手指骤然开启——

刹那间,无数执念涌入脑海:有老农握锄守田埂的嘶吼,有寡妇抱儿登堤望夫的低泣,有少年持木矛立寨门的怒喝……千万声音汇成一句低语,穿越江风,直贯心神:

“辛公……我们等你……”

他浑身一颤,眼中精光暴射。

原来民心不可征召,却可借势成信;百姓不知兵法,却自有血勇为阵!

他大步登上高台,取来一面战鼓,鼓身漆黑,绘有火焰纹路。

他执槌在手,深吸一口气,猛然击下——

咚、咚、咚、咚——三短一长,正是旧年巢湖夜袭金营的暗号节拍,《火照巢湖夜》!

鼓声破晓,响彻两岸。

须臾之间,沿江村落灯火次第亮起,或一盏,或十盏,或百火齐燃!

回应之声如雷滚滚,自舒城至池阳,自信州至饶州,火光连天,呼应不绝。

这一刻,无诏书,无兵符,无朝廷号令。

唯有火信渡江,万民举灯,以心为旗,以火为令。

高台之上,辛弃疾立于烈烈江风中,望着那片由百姓点燃的燎原之势,喃喃道:“非我统帅三军……是三军早已在我心中成形。”

范如玉悄然立于其侧,目光深远。

她转身走向一艘渔舟,手中紧握一卷红绸包裹的心旗。

江风吹起她的衣袂,她低声唤来一人:

“刘十八。”五更天,残月如钩,悬于江雾之上,寒光浸水,冷照千帆。

范如玉立于渔舟船头,素衣未改,却已换作劲装束袖,腰间佩短刀,目光如刃扫过沿岸。

她身后数十名妇人悄然登船,皆是沿江村妇,或携幼子,或扶老母,然神情肃然,毫无怯意。

她们不执刀兵,却负重物——三十六面红绸裹就的心旗,正被一一藏入渔舟夹舱的暗格之中。

那夹舱原为藏鱼避税之所,如今却成了抗金火信的命脉枢机。

“莫让孩童靠近舱底。”范如玉低声叮嘱,“旗在,令在;令隐,势不散。”

一名老妪点头,将手中陶罐轻轻覆于舱口,掩去痕迹。

烟火气息混着鱼腥弥漫开来,反倒掩去了新漆与绸布的气味。

金人细作纵然巡江,也难辨这寻常渔家烟火中,竟藏有撼动山河的号令。

她转身望向刘十八。

此人原是巢湖水寇,后归顺义军,身手矫健,熟稔地形,一双赤脚踏浪无痕。

此刻他抱臂而立,粗布短打,肩上斜插两柄短斧,眉宇间跃跃欲试。

“你听真了。”范如玉声音不高,却字字入耳,“率三十义勇,自南坪渡潜行,佯攻舒城旧道。不可真战,只许举火、鸣锣、扬尘。但见对岸火起三处,即刻退入松林坳伏匿,不得追击,不得恋战。”

刘十八咧嘴一笑:“夫人是要我扮鬼吓人?”

“正是。”她眸光微凛,“金人远来,地生水陌,唯惧伏兵。你以虚张声势乱其心志,使其不敢轻渡——这不是扰敌,是夺其胆。”

她从怀中取出一枚铜哨,递予他:“三短一长,应鼓而动。记住民谣:灯西移,人北聚;鼓三响,火连湖。”

刘十八挠头:“百姓都不知啥意思,传得动?”

“正因不知其意,才传得快。”范如玉淡淡道,“风过林梢,叶叶相承,声声不断。待他们脱口而出时,火令已遍江北。”

话音未落,忽闻江面异动。

那盏曾随流而去的老郑心灯,竟逆浪而回,孤悬江心,焰不摇,光不灭,仿佛有灵指引,直冲辛弃疾所立高台而来。

众人屏息,只见灯火停于渡口之前,静静浮着,宛如守魂之灵不肯离去。

辛弃疾凝视良久,忽拔腰间长剑,剑锋直指南岸:“此火既不渡江,亦不退潮——它要烧到敌胆寒!”

就在此刻,探马飞骑破雾而至,马蹄溅起霜泥,骑士滚落下鞍,声音嘶哑:“报——金军前锋破无为军!然……然见江南灯火连绵,疑有大军埋伏,已下令暂缓南下!”

四野骤静。

唯有江风卷火,猎猎作响。

辛弃疾抚剑而笑,笑声低沉却贯长空:“彼畏灯如兵,我以火为令——此非战,乃心战。”

他缓缓闭目,立于民愿台中央。

万籁俱寂之中,一股浩然执念自江畔升腾而起,汇入心海。

金手指全然开启——一幅无形“心光图”在其识海浮现:七州之地,点点火光渐次亮起,彼此呼应,竟隐隐连成三道燎原火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