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醉剑江湖 > 第214章 旧刃向月明

醉剑江湖 第214章 旧刃向月明

作者:小九点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7 09:20:41

江州帅府,烛影摇红,香炉青烟未散。

圣旨已至,黄绫封角,墨迹犹润。

案上兵符匣半启,铜虎衔环,在灯下泛着冷光。

诸将列立两厢,甲胄铿然,皆面露喜色——十年沉寂,一朝还权,北伐有望矣!

有人暗中摩拳擦掌,有人低声议论军械调度,只待主帅一声令下,便要大宴三日,犒赏三军。

可辛弃疾却久久未动。

他坐在主位,指尖轻叩扶手,目光落在那道诏书末尾“此非朕命,乃天命也”七字之上,久久不语。

窗外夜风穿廊,吹得檐铃微响,仿佛天地仍在回音那场万灯北流的奇景。

他心中清明如镜:此番重掌兵符,并非庙堂开恩,实乃民心所向、天意难违。

然正因如此,更知肩上之重,不在兵戈,而在人心。

就在此时,辕门外马蹄声碎,泥浆飞溅。

一人破门而入,蓑衣滴水,满面尘土,正是斥候李铁头。

他扑跪于地,双手呈上一封密信,声音压得极低,却如雷贯耳:“湖口生变!秦猛据守鄱阳湖口,聚众三千,树‘清君侧’大旗,言辛公挟民自重,将为国蠹!寨中竖木为城,断桥阻舟,已斩三名传令使者,悬首示众!”

帐内霎时死寂。

诸将脸色骤变,刀柄齐握。

有人怒喝:“昔日亲兵校尉,今日竟敢反噬主公?当发精兵五千,踏平贼寨!”

“此等叛逆,留之何用?请主帅下令,我愿为先锋,取其首级献于帐前!”

“恐有内应,速锁江防,勿使消息外泄!”

群情激愤,杀声欲起。

唯辛弃疾不动。

他缓缓起身,走向案前,取出一册薄旧簿籍——《转运司将士功过录》,翻开至“秦猛”条目,指尖轻轻抚过那一行墨字:“绍兴三十二年,为护主帅,断右臂。”其下细录雪夜突围、血战断桥、孤身断后之事,字字斑驳,似染旧血。

良久,他合上簿册,收入袖中,声音低沉却清晰:“此非贼,乃痛极而狂。”

众人愕然。

他转身望向窗外,江州城外灯火零落,远处长江如带,黑水东流。

方才那场万灯浮江的异象虽已消散,但那份来自黎庶深处的呼喊,仍在他心间回荡。

他知道,真正动摇山河的,从来不是刀兵,而是忠魂无处安放。

“我不带一兵,去问一问他的心。”

语毕,帐中一片哗然。

“主帅不可以身犯险!”

“秦猛已失理智,焉知不会弑主以立威?”

“若遭挟持,北伐大计岂不毁于一旦?”

辛弃疾抬手止住喧哗,目光扫过诸将,最终落在内帘之后。

帘动,范如玉缓步而出。

她未着华服,仅披素绢,手中捧一布囊,针脚细密,边角磨损,隐隐透出血痕。

她走到辛弃疾身前,将布囊递上,声音平静如深潭:“这是他断臂那夜,你亲自为他包扎的裹布。边缘磨破了,血迹像梅花……你说,莫教他忘了自己曾为何人而战。”

辛弃疾接过,入手沉重。

刹那间,金手指开启——脑中“万灯图”悄然退去,取而代之者,乃“执念回响”。

画面浮现:风雪漫天,冰河裂隙纵横,年轻校尉背负昏迷主帅,右臂鲜血淋漓浸透雪地,一步一印,如梅开十里;某夜溃败,火光冲天,秦猛以剑割袍,血书“辛公速行,某断后”,独守断桥,直至矢尽援绝;再后来,他解甲归屯田司,寒冬饥民围县衙求粮,他跪地叩首,哀乞县令开仓,反被鞭笞三十,脊背绽裂,仍不起身……

影像渐暗,唯闻一声嘶吼:“我一生忠勇,换来的却是饿殍遍野、良将为奴!这天下,还有公道吗!”

辛弃疾猛然睁眼,眸中已有泪光。

他终于明白——秦猛所叛者,非他辛元嘉,乃是那个让忠者寒心、义者蒙尘的世道。

“他不是不信我,”他喃喃,“是不信这江山,还能容得下一颗赤胆。”

次日五更,雾锁长江。

一叶小舟离岸,无旗无甲,仅载三人:辛弃疾、范如玉、老仆辛伯。

舟头置灯一盏,灯罩上写着“和州张氏”,与昨夜万千民灯同源。

湖口寨近在眼前。

寨门紧闭,箭楼林立,火把如蛇信吞吐。

守军见舟近,弯弓搭箭,厉声喝止。

忽闻岸上疾呼:“让开!让我过去!”

周阿六奔至岸边,手持一面残破“辛”字令旗,旗角撕裂,血渍斑斑。

他高举旗帜,声嘶力竭:“我乃湖口渔户周阿六!十年前洪水破堤,全家困于屋顶,是秦校尉驾舟救我母子!此旗是他亲手所授,言‘持此可通辛营’!今他被困贼党,诸位若信辛公,便让我入寨传话!”

守军迟疑。

舟上,辛弃疾立于船头,脱去外袍,露出素衣,腰间无刃。

他仰首朗声道:“我来,非为平叛,乃为寻一人。若秦猛尚存半分旧心,请他出寨一见——我以身为质,不带寸铁。”

声音随江风扩散,掠过水面,穿透寨墙。

寨中寂静如渊。

片刻后,鼓声起。

咚——

三响,沉重如心跳。

寨门吱呀开启一线,月光从中泻出,照在一人身上。

秦猛披甲而出,独立月下,左袖空荡随风飘荡,右手按剑未出鞘,双目如寒星,直刺舟中身影。

他望着辛弃疾孤身立于舟头,身后仅一妇一仆,唇角忽然扬起,冷笑如霜。

寨中鼓声三响,如心脉搏动,震动湖面寒雾。

寨门缓缓开启一线,月光自缝隙泻下,照出一人孤影——秦猛披甲而出,铁甲斑驳,左袖空荡,在夜风中飘摇如招魂幡。

他独立月下,右手按剑未出鞘,双目如星,却冷似霜刃,直刺舟头那抹素衣身影。

辛弃疾立于船首,江风拂动鬓角白发,神情沉静如古井无波。

范如玉立于其后半步,双手紧握布囊一角,指尖微颤,却不曾退后分毫。

老仆辛伯默默蹲身,将灯盏稳置于舟心,火苗轻晃,映着“和州张氏”四字,与万千民灯同源共息。

秦猛目光扫过三人,唇角忽扬,冷笑如裂冰:“元嘉公如今也学会以情动人了?”声音嘶哑,似经年未饮清酒,“当年我为你断臂,血洒雪原,换来的是一纸调令,打发我去屯田司种稻!你说忠义,忠义在何处?你说北伐,北伐又在何方?十年沉寂,百姓饿死沟壑,将士老于荒屯——你可曾回头看过一眼?”

帐中诸将若闻此言,必怒发冲冠,拔剑而起。

然此刻舟上无人应声,唯江水拍舷,低语如诉。

辛弃疾不答,只缓缓从怀中取出那布囊,迎月高举。

破旧布巾展开,血迹斑斑,边缘磨损处针脚细密,隐隐透出昔日温热。

他声音不高,却穿透寒夜,字字如钉入石:

“绍兴三十二年冬,雪深三尺,金兵围我于颍上。你为我挡箭,右臂尽碎,血染白雪十里。我亲手为你裹伤,用的就是这块布。你高烧三日,梦中唤母‘阿荞’,一句不休。我守你七夜,记下你每一句呓语。”

他顿了顿,目光如炬,直视秦猛双目:“你还说:‘辛公若北伐,我愿为前驱;若死,葬我于汴梁城下,望见故土。’——今日你举旗反我,可还记得这布上之血,是为何流?”

秦猛身形骤震,瞳孔猛然收缩。

那块布在他眼中恍然化作十年前雪夜——火光映天,断桥残垣,他独守后阵,剑折矢尽,仍嘶吼着“辛公速行”;再后来春荒饥民围县,他跪求开仓,鞭笞三十,血染阶前,无人相救……一幕幕如刀刻骨。

他喉头剧烈滚动,仰天欲笑,却终未能发出声来。

良久,只吐出一句:“今夜不战——”

旋即转身,铠甲铿然,步入寨门深处。

最后一道身影消失前,沉声落下:“明日日出,你若敢入寨,我便听你一言。”

轰——!

寨门重重闭合,木闩落槽之声如雷贯耳,震得湖面涟漪四散。

守军默然收弓,火把依旧明灭,仿佛刚才一切未曾发生。

唯有周阿六手持旧令旗,伫立岸边,望着小舟良久,终低声叹道:“这旗上的血,原不是为了今日……”

舟上三人静默无言。

江风渐烈,吹乱辛弃疾衣袂。

范如玉轻轻接过血布,指尖抚过那朵干涸的梅花状血痕,低声道:“他不是不信你,是不信这世道还能容忠。”

辛弃疾闭目,心中执念翻涌。

金手指悄然再启——“万灯图”退去,幽光浮现,似有低语自记忆深处渗出:

“柳娘子咳血三月……县中无医,无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