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醉剑江湖 > 第205章 童谣先于战鼓

醉剑江湖 第205章 童谣先于战鼓

作者:小九点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7 09:20:41

杭州府学的朱漆大门在晨雾里半掩着,门额二字被露水浸得发暗。

辛弃疾的青骢马刚在照壁前停稳,程子修的玄色儒服便从门内闪出来——这位府学博士的广袖沾着墨渍,腰间玉牌撞在门环上,发出闷闷的响。

辛大人。程子修拱了拱手,袖中露出半截未写完的策论,今日讲的是时务,可不敢劳大人说兵事。他喉结动了动,目光扫过辛弃疾腰间那柄旧剑,剑鞘上破阵子三个字被磨得发亮,前儿有御史参你以讲学行鼓噪,上头特意交代......

辛弃疾翻身下马,范如玉伸手接过他的披风,指尖触到衣料上未干的江风,今日不讲兵,讲一棵树。

程子修的眉峰挑了挑,刚要再劝,却见辛弃疾已穿过戟门,往庭院去了。

庭院里的银杏叶落了满地,几个学子正蹲在墙根背书,见辛弃疾进来,慌忙起身作揖。

他也不说话,伸手接过李铁头从马背上解下的物什——是株枯槐,树皮皴裂如老甲,枝桠像铁叉似的戳向天空。

这树如何能活?辛弃疾将枯槐往地上一插,树根带起的土块砸在青石板上,诸位且说。

学子们面面相觑。

穿月白襕衫的少年攥着《论语》翻页,声音发虚:当......当施肥灌溉?

枝叶焦枯,灌叶何用?程子修抱臂冷笑,辛大人这是考农桑,还是考策论?

忽有细碎的脚步声从廊下传来。

扎着双髻的阿言挤开人群,手里还攥着半块炊饼——自前儿在瓜洲渡听了辛弃疾讲民为邦本,这童蒙教习便日日往府学钻。

他踮脚摸了摸枯槐的树根,又蹲下来扒开周围的土,从怀里掏出个粗陶水罐:得浇根。

水浇下去时,泥土发出的响。

阿言仰起脸,鼻尖沾着泥点:根在土中,叶在天上,不浇根,叶先枯。

辛弃疾蹲下来,与他平视。

晨光穿过银杏叶,在阿言脸上投下金斑:国亦如树。他指了指树根,民是根;又拂过枯枝,兵是枝;最后拍了拍地面,财是土,地是基,势是风——根不固,风一至,枝叶尽落。

程子修的手指在袖中绞紧。

他看见最前排的学子眼睛亮了,那个总捧着《大学》打盹的胖小子正掰着手指头数民、兵、财、地、势,连廊下扫地的老仆都停了扫帚,把耳朵往这边伸。

民为根

傍晚的茶肆里,阿言趴在案几上写竹片,墨汁溅在青布衫上。

他把白天的话拆成三字一句,笔锋走得飞快:北地乱,江南安。

辛公忧,不持鞍......民为根,不可残时,砚台被撞得晃了晃——隔壁桌的小乞儿正扒着窗沿听,手里的破碗掉在地上。

第二日清晨,杭州城的石板路上便飘起了童声。

阿言带着二十来个学童,每人举着片竹板,从府学前的牌坊开始诵唱。

卖糖画的老汉跟着哼,挑水的脚夫打着拍子,连蹲在城墙上晒太阳的老卒都直起了腰。

兵若起,自乡团......

老卒的眼泪砸在青石板上。

他颤巍巍摸出怀里的旧甲,铁片上的锈迹蹭了满手,却还是往身上套。

甲叶撞在腰间的酒葫芦上,发出空洞的响:我种过地,扛过枪,这把老骨头......他踉跄着跑到桥头,扯着嗓子喊,我愿为之!

范如玉是在第三个村子里找到那架织机的。

竹篾编的棚子下,十几个妇人正低头穿线,机杼声像雨打芭蕉。

她掀开随身带的布包,《忠魂录》的纸页被翻得发毛,这些地名上,圈着深浅不一的墨痕。

婶子们看。她铺开绢帛,用炭笔勾出淮河以北的轮廓,这是我们的山河。指尖划过二字时,一个穿蓝布衫的寡妇突然抓住她的手腕——那双手上全是织补的老茧,我夫就死在蔡州。她的声音发颤,去年清明,我去江边烧纸,风把纸灰吹到北边去了......

范如玉轻轻反握住她的手,将炭笔塞到她掌心:您绣这蔡州,我绣宿州,咱们把山河绣进战袍里。她指着棚外晾着的粗布战袍,等义军穿上它,每走一步,针脚里的山河就跟着走一步——您夫的魂,也就跟着回家了。

三日后,范如玉抱着一摞绣袍回府学。

最上面那件的内衬里,还我河山四个字用金线盘成云纹,不仔细看,只当是普通的装饰。

寡妇把最后一针收进衣襟时,悄悄说:我在蔡州的位置多绣了七针,我夫属马,七是他的吉数。

程子修的书案上堆着七封弹劾信。

布衣传兵略,是乱政也!他拍着案几,茶盏里的水溅在问心堂的匾额上。

堂下坐满了学子,连廊外都挤着听壁脚的百姓。

辛弃疾坐在主位上,手里转着阿言送的竹板,上面民为根三个字被摸得发亮。

大人如何说?程子修的声音拔高了些。

辛弃疾不答,只冲门口招了招手。

阿言带着学童鱼贯而入,童声像清泉撞石:势为风,民为种,风过处,火自涌......

风过处,火自涌

沈十二的拍板声从窗外炸响。

这个穿月白短打的说书人斜倚在廊柱上,手里的醒木拍得噼啪响:那一夜,孤雁北飞,带的是江南的春信——您道这春信是啥?

是童儿嘴里的三字经,是妇人针下的山河图,是老卒身上的旧甲衣!

堂下的学子们慢慢站了起来。

那个总打盹的胖小子涨红了脸,跟着拍板哼;穿月白襕衫的少年握紧了拳头,指节发白;连程子修最得意的弟子都低下了头——他想起昨日路过桥头,看见老卒穿着旧甲在喊我愿为枝,那声音哑得像破鼓,却让他胸口发疼。

夜漏三更时,辛弃疾独坐在书斋里。

案头的《御金总论》被翻到章,烛火在得民者得势五个字上跳了跳。

忽然,他的太阳穴突突作痛——这是金手指启动的征兆。

眼前的虚空里,星火图缓缓展开。

江南七州的版图上,千百点微光如萤火升腾,每一点都裹着稚嫩的童声:民为根,不可残......他闭上眼睛,那些声音像潮水般涌进来,混着机杼声、拍板声、老卒的喊叫声,在脑海里撞出一片轰鸣。

原来,道可成风。他睁开眼时,眼角有些发潮。

窗外的梧桐叶沙沙响,有个细细的童音从墙根传来,带着困意的含糊:根在北,叶在南,不归不宁......

风掠过檐角的铜铃,发出清越的响。

辛弃疾起身推开窗,看见墙根蜷着个小乞儿——正是前日在茶肆扒窗的那个。

他怀里抱着半片竹板,上面民为根三个字被月光照得发亮。

大人。李铁头的声音从门外传来,杭州府的差役刚送了帖子,说明儿要......

说什么?

说是......说是要整顿学规李铁头的声音低了些,小的看见他们往府学墙上贴了纸,黑字写得老大......

辛弃疾望着窗外的月光。

风里有若有若无的墨香,像是新刷的浆糊味。

他伸手摸了摸案头的枯槐——不知何时,树根周围的土松了,露出点浅绿的芽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