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醉剑江湖 > 第186章 魂归有时

醉剑江湖 第186章 魂归有时

作者:小九点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7 09:20:41

归心祠外的野艾还泛着青灰,晨雾未散时,七十余杆残旧的“忠勇”旗已在祠前列成两排。

旗面被刀箭撕成缕络,却都洗得极干净,是昨夜杨破虏带着旧部在汉水边跪了半宿,用冻红的手一针一线补的。

“将军。”周阿六的声音哑得像破锣。

这位跟着忠勇八营从山东打到鄂州的老旗手,此刻正捧着半幅焦黑的残旗——旗角还留着当年被金兵火矢烧穿的洞。

他枯瘦的手按在旗杆上,指节因用力发白:“八营最后那面旗,就剩这半幅了。”

杨破虏站在新立的碑前。

碑石覆着的油布被晨风吹得掀起一角,露出“忠勇八营”四个镏金大字,下面密密麻麻的刻痕里还沾着凿石的粉屑。

他解下腰间的旧布包,动作慢得像在拆什么易碎的宝贝——是柳氏的旧袍。

月白的锦缎上还留着焦痕,袖口绣的并蒂莲被烧去半朵,却洗得比他身上的官服还干净。

“阿玉说,要烧在祠前。”杨破虏的声音发颤,指尖抚过袍角那道被刀刃划破的口子,“她说……她没能等到我洗清冤屈,可总得让八营的兄弟们知道,这世上有个女人,到死都信我。”

辛弃疾站在他身侧。

晨露打湿了青衫下摆,他却浑然未觉,目光落在杨破虏微颤的手腕上——那道刀疤是三年前夜袭金营时留下的,当时杨破虏背着受伤的哨长跑了三十里山路,血浸透了半幅衣襟。

“烧吧。”他伸手按住杨破虏的肩,掌心能触到对方剧烈的心跳,“烧了旧袍,烧了遗书,烧了这些年压在你心口的石头。”

香案上的线香“噼啪”爆了个火星。

范如玉亲手点的三柱香插在青铜炉里,烟缕笔直冲上天空,像要刺破云层。

杨破虏将旧袍和那卷染血的遗书轻轻放在火盆里,火舌舔过锦缎的刹那,他突然屈膝跪在地上,额头抵着青石板:“柳氏,阿昭,你们看——”他的喉结滚动,“八营的兄弟们都在,辛公也在。我们今日给你们,给所有没等到归期的人,磕这头。”

火盆里的灰烬突然腾起。

不是被风吹的,是旧袍里藏着的柳氏发丝烧着了,那些缠在锦缎里的灰白头发遇火便炸,带着火星子往天上蹿。

周阿六突然喊了声“起风了”,众人抬头,只见那堆灰烬竟聚成蝶状,绕着新碑盘旋三匝,而后向着北方飘去。

晨雾里,有老兵抬手去接,指尖碰到灰烬时却哭出了声:“是往北去的……是要回山东老家。”

“兄弟们!”周阿六突然举起那半幅残旗。

他跪得膝盖发疼,可脊背挺得比旗杆还直,“魂归有时,路未断!”

“魂归有时!路未断!”百余名旧部同时单膝跪地。

有人把佩刀插在身前的土里,刀镡上还沾着昨夜擦刀的油;有年轻的伙夫抱着铁锅,锅底的焦痕是当年给八营煮最后一顿热饭时留下的。

他们的身音撞在归心祠的飞檐上,惊起一群寒鸦,扑棱棱掠过野艾林,留下几片黑羽飘进火盆。

辛弃疾闭上眼。

金手指“执念溯源”的灼痛从掌心蔓延到太阳穴,那些被他封存了十年的记忆突然翻涌——不是八营的赫赫战功,是十七岁的小卒偷吃他干粮时慌张的眼神,是伙头军老张临死前攥着他衣角说“给我家小子留口热饭”,是那个总爱吹笛子的新兵蛋子,说等打完仗要回江南娶青梅。

此刻,这些碎片突然连成了线,他听见七百三十六道心音在脑内轰鸣:

“娘,我饿。”

“妻在江南,勿念。”

“追!追!”

“愿后来者,勿忘我名。”

最后那句像重锤砸在他心口。

辛弃疾睁开眼时,泪水已经糊了视线。

他蹲下身,用指尖沾了沾火盆里的余烬,轻轻按在新碑上:“你们从未走远,只是等一句‘我在’。”

“辛公!辛公!”

陆子昭的喊声响彻祠前。

这个总爱掐着星盘算卦的星象官此刻连官帽都歪了,青布道袍被晨露浸得透湿。

他跑上台阶时差点绊倒,扶着香案喘气:“天江星区!七点微芒连起了!那、那忠勇星……复燃了!”

辛弃疾抓住他的手腕:“详细说。”

“昨夜子时三刻,天江星群里熄灭三年的七颗将星突然亮了!”陆子昭的手指在虚空划出星轨,“随州残部焚了金旗,郢州旧卒每夜在城墙上喊‘辛公’,荆门守将的副将差人送了密信——说只要您点头,他能带着三千人开城门!”他越说越激动,星盘上的铜珠都被攥得发烫,“不是一州一城,是荆楚全境!”

杨破虏突然笑了。

他抹了把脸上的泪,伸手拍陆子昭的肩:“好,好得很。”

范如玉是在晌午到的。

她带着四个侍女,每人背着个蓝布包袱,里面是抄得工工整整的《旧袍记》说唱本。

老周跟在她身后,三弦琴盒上还沾着茶肆的花生壳:“夫人放心,小老儿带了一百个徒弟,分赴七州传唱。您看这词儿——”他翻开手抄本,“‘血袍洗尽人间眼,遗书写破佞臣肝’,准保能唱得百姓拍案!”

“不是唱给百姓。”范如玉将一叠黄纸放在新搭的“寻魂台”上。

案桌旁堆着十袋米、二十匹布,是她凌晨让人从转运司粮仓调的。

她抬头看向围过来的百姓,有白发老妇攥着半只青布棉靴,有五六岁的孩童举着半截断剑:“是唱给那些等了十年、二十年的魂灵。”她亲手接过老妇的棉靴,在黄纸上记下“忠勇八营伍长王铁柱遗属王氏”,墨迹未干便按了个朱印,“凡报八营遗属者,赐米一石、布一匹。不是赏,是……”她喉间发紧,“是他们该得的。”

日头偏西时,寻魂台前已经排了长队。

有个穿补丁棉袄的少年挤到最前面,举着块缺了角的虎符:“我爹是八营的队正,叫张大狗!他走的时候说,等我长大,拿这虎符找辛公……”范如玉接过虎符,见背面刻着“忠勇”二字,指尖微微发抖。

她抬头时,正看见辛弃疾站在祠前望着这边,晨露未干的野艾在他脚边起伏,像极了当年他在山东带义军时,漫山遍野的抗金旗。

夜来得极快。

辛弃疾独自坐在新碑前,怀里抱着那支裂了缝的竹笛——是方才盲眼老兵塞给他的。

那老兵坐在野艾林边,白发像落了层霜,竹笛上的裂痕里还嵌着泥垢。

他没说话,只把笛子递过来,枯瘦的手背上全是旧伤疤。

辛弃疾接笛时触到他腕间的刺青——是朵并蒂莲,和柳氏旧袍上的绣样一模一样。

《破阵子》的调子从笛管里淌出来时,野艾林突然起了风。

笛声清越,却带着股说不出的苍凉,像是要把这些年的血与火、悲与恨全吹进风里。

吹到“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那句时,老兵突然笑了。

他的眼盲了十年,此刻却像看见了什么极亮的光,手慢慢垂到膝头,竹笛“当啷”掉在青石板上。

“这是八营第一笛手。”周阿六不知何时站在身后,声音哽咽,“三年前护粮队遇伏,他为救粮车被金兵砍了眼睛……我们找了他三年。”

辛弃疾捡起笛子。

笛身还带着老兵的体温,裂痕里渗出点血,把“忠勇”二字的刻痕染得更红了。

他抬头望北,脑中的“星火图”突然如江河奔涌——鄂州、随州、郢州、荆门……那些原本微弱的光点连成了片,像要烧穿整片夜空。

“这一战,我们不夺地,只还魂。”他对着北风轻声说。

野艾林在风里翻涌,像千军万马正踏碎冬霜,朝着北方的中原故土,浩浩荡荡地去了。

归心祠前的新碑在月光下泛着冷白。

辛弃疾摸出怀里的铁锹,木柄上还留着匠人新刻的“忠勇”二字。

他蹲下身,用铁锹尖在碑前的土里划了道浅痕——等明日晨露落尽,这里要埋下那半幅残旗、那支裂笛,还有所有未归的魂灵。

风卷着野艾的清香扑来,他听见远处传来若有若无的脚步声,是范如玉带着寻魂台的黄册来了,是杨破虏带着旧部擦刀的声音来了,是所有等了太久的人,终于回家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