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醉剑江湖 > 第20章 雪夜盗印录

醉剑江湖 第20章 雪夜盗印录

作者:小九点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7 09:20:41

临安城的雪比江州下得更急。

范如玉裹着粗布棉袍立在巷口,雪花顺着斗笠边缘簌簌落进颈窝,她却浑不在意,只盯着对面青瓦白墙的小院——那是辛伯族亲的旧宅,门楣上朱记米行的木牌被风刮得吱呀响。

夫人,灶膛里的火生起来了。绿芜从门内探出头,发间沾着草屑,显然刚收拾过积灰的厢房。

这小丫头素日最是爱干净,此刻却只拍了拍袖口的土,将范如玉让进屋内。

灶上砂壶冒着热气,范如玉捧着粗瓷碗暖手,目光落在绿芜腰间的布包上:打听到了?

绿芜解下布包,取出半块冷炊饼掰开,夹层里露出张皱巴巴的纸片:户曹的张押司爱喝双酿,小婢陪他吃了三碗酒。

端州贡纸今岁根本没入库——她指尖点着纸片上的墨痕,张押司说,前儿他还去库门查过封条,印泥是新的,文书上写着三月后配发。

还有这青褐印油......

范如玉的指节在桌沿叩出轻响。

前日在江州,辛弃疾被软禁前曾说密信上的印泥颜色不对,她当时只当是丈夫心细,此刻听绿芜转述,方知其中关窍——若印油未配发,那封通敌密信上的朱印,分明是伪造。

柳仲礼半月内三入陈相府。绿芜压低声音,米行的老客说,陈府的马车总在卯时三刻进巷,车帘压得低,连车夫都蒙着面。

窗棂被风撞得哐当响。

范如玉望着跳动的灶火,耳中回响起辛弃疾在书房说的话:构陷需要密报,密报从何而来?原来不是密报,是伪造的密报。

可伪造之物,总要有破绽。

文书房。她突然开口,御史台的文书房,存放着近年所有印泥纸墨的批文底册。

若能拿到......

那是禁地!绿芜急得直搓手,前日小婢路过,见门口站着四个带刀亲卫,连王中书去查案都要通传。

范如玉起身推开窗,雪花卷着寒气扑进来,落在她鬓边的银簪上。

簪头是半朵梅花,还是嫁时辛弃疾亲手打的——那时他说,梅枝经霜更韧,正如他们的心意。

去王岊府。她转身取过蓑衣,夜访。

绿芜的眼睛瞪得溜圆:王中书最是谨慎,上回辛使君请他题字,他都要磨半时辰墨!

他不为私,可为公。范如玉将斗笠扣在头上,辛某若倒,主战派树倒猢狲散,他王岊是中书舍人,能独善其身?

雪夜的后巷积了半尺厚的雪,主仆二人踩着咯吱作响的雪窝,绕到王宅角门。

绿芜叩了三下门环,又补两下,这是辛家旧仆的暗号。

门内很快传来脚步声,门闩一响,露出王岊微颤的下颌——他穿着家常深灰襕衫,连冠都未戴,显然是从暖阁里急急赶来。

范夫人?王岊的声音带着惊惶,目光扫过范如玉肩头的雪,这、这等风雪夜......

借一步说话。范如玉没动,只站在雪地里,王公若念旧谊,请借户曹印泥入库簿一观;若惧祸,我这就转身,不累君名。

王岊的喉结动了动。

他记得六年前在建康,辛弃疾带新妇来拜会,范如玉站在廊下,看一群乞儿抢糖人,转身就把随身的银锁片塞给书童,让去买二十个糖人。

那时他便想,能让辛幼安收了锋芒的,必是个有主见的。

随我来。他转身往院内走,靴底碾碎积雪的声音格外清晰。

穿过月洞门时,他突然停步:辛幼安可还好?

他在看《孟子》。范如玉跟在他身后,富贵不能淫那章。

王岊的背微微一震。

书房里,他打开博古架后的暗格,取出个乌木匣,铜锁地弹开,露出一叠泛黄的底册。

范如玉翻到淳熙十三年印泥那页,烛火下,青褐印油,未发外衙几个字刺得她眼睛发酸。

柳仲礼明日要奏锁拿北谍王岊突然说,虚证人证都备好了,说是辛幼安在山东的旧部。

范如玉将底册抄录的纸页塞进怀里:谢王公。

该谢的是夫人。王岊望着她被雪水浸透的鞋尖,当年在滁州,幼安修城墙缺粮,是夫人带着家仆去劝粮商;如今这局......他摇头一叹,幼安有妻如此,何愁不破?

归途中,绿芜裹紧斗篷:夫人,周文通那厮......

他是赵?的心腹,又替柳仲礼伪造文书。范如玉摸了摸怀里的抄本,若没有他的口供,单凭纸墨,他们可以说库吏私取

绿芜眼睛一亮:小婢听说,周文通爱赌,上个月还在城南赌坊欠了三十贯。

第二日午后,转运司后巷的醉仙楼来了两个江西商妇。

年长的穿酱色棉裙,腕上戴着翡翠镯子,正是范如玉;绿芜扮作小斯,捧着个描金漆盒,逢人便说:我家主母是辛使君旧部的亲眷,要寻几封旧年的书信,价码好商量。

酒肆里的茶客们交头接耳。

周文通缩在角落,盯着范如玉腕上的镯子——那颜色,倒和辛弃疾案头的印泥匣相似。

他摸了摸袖中残稿,上面那个多了一钩的字,像根针戳着他。

柳大人说事成之后给他五百贯,可赵使君昨日灌他酒时,眼神冷得像刀子......

三更梆子响过,周文通裹着灰布斗篷溜进酒肆。

后堂的炭盆烧得正旺,范如玉举着盏琉璃灯:周书吏?

小的......小的听说夫人要收旧信。周文通搓着手,目光往漆盒里瞟。

绿芜递上茶盏:先喝口暖身。

茶水下了蒙汗药,周文通喝到第三口,眼皮就沉得抬不起来。

范如玉摸出他袖中残稿,又解下他腰间的钥匙——果真是转运司的铜钥匙,齿痕和辛弃疾的印匣对得上。

柴房里,周文通被冷水泼醒,见范如玉坐在条凳上,面前摆着纸笔。

赵使君让你伪造密信,用的是旧库废笺。范如玉的声音像浸了冰,印是拓的辛使君奏疏,对不对?

周文通浑身发抖:夫人饶命!

是赵大人说,只要我仿得像,事后送我去福州......

柳中丞呢?范如玉抽出残稿,这辞句,可是他改的?

周文通涕泪横流:柳大人说一字不差,方可定罪,小的每写一页,都要拿给他过目......

绿芜蘸了印泥,按下周文通的指印。

范如玉将口供和残稿收进漆盒,对绿芜道:连夜送回江州,交辛伯。

那您?绿芜急道。

王中书安排了观里的静室。范如玉抚了抚鬓角,等朝廷召讯。

临安宫城的暖阁里,宋孝宗将王岊的密奏拍在案上:端州纸未入库?

印油未配发?他抓起辛伯从江州送来的信,辛卿说密信纸张产于明年春......

陛下,柳中丞求见。小黄门掀帘进来。

孝宗盯着案头的贡单,突然冷笑:宣柳仲礼、赵?、辛弃疾入京。

着大理寺、御史台、刑部三司会审。

风雪漫过临安城头,灯笼在风中摇晃,投下的影子像一柄未出鞘的剑。

范如玉立在道观的后窗,望着南方的云,轻声道:郎君,我已为你盗得印录......

她话音未落,远处传来急促的马蹄声。

那是绿芜的快马,正载着周文通的口供,往江州而去。

而在更南边的路上,辛弃疾握着辛伯递来的密信,指节捏得发白——信末范如玉用朱砂画了朵梅花,花瓣上沾着雪的痕迹。

大理寺的公堂已经扫净了积雪,三法司的案几擦得发亮。

柳仲礼站在廊下,望着堂内新换的青帐,手不自觉地摸向袖中——那里藏着那封通敌密信,他准备在会审时高声宣读,让天下人都知道,辛弃疾是如何铁证如山。

风卷着雪粒扑来,柳仲礼打了个寒颤。

他不知道,此刻临安城外的官道上,三匹快马正冒雪疾驰——马上的人,一个是戴枷的赵?,一个是被押解的周文通,还有一个,是目光如炬的辛弃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