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东北八零年代逆袭人生 > 第122章 成长的烦恼

重生东北八零年代逆袭人生 第122章 成长的烦恼

作者:波爷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7 04:50:44

广交会的成功和雪片般飞来的订单,像一股强劲的东风,将“北匠合作社”这艘小船吹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然而,船速越快,风浪越大,内部一些被高速发展所掩盖的“成长的烦恼”,也开始逐渐浮现出来。

烦恼一:石根的“夹板气”。

作为生产主管,石根成了压力最大的“夹心层”。对上,他要对陈山河负责,确保订单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巨大的交货压力让他夜不能寐,常常对着生产计划表发愁到深夜。对下,他要管理几十号工人,协调老师傅和年轻学徒的工作,安排加班,把控质量。郑怀古对工艺要求严,一点瑕疵就要返工,耽误进度;年轻学徒毛手毛脚,出错率高,影响整体效率;老师傅们有时凭经验办事,不习惯严格按照新流程走,需要反复沟通。

这天,为了一批德国订单的客厅茶几腿的打磨精度,石根和负责此道工序的马永贵发生了争执。马永贵觉得按老标准“光溜”就行,石根拿着游标卡尺,指出有几条腿的直径公差超了0.2毫米,坚持要返工。马永贵觉得他小题大做,嘟囔着“洋人屁事多”,摔了工具。石根又急又气,脸憋得通红,最后还是郑怀古过来,用老资格压着马永贵返了工,但车间的气氛一时间有些僵。石根感到委屈,觉得自己严格按合同要求没错,却又觉得伤了老师傅的面子,管理起来束手束脚。

烦恼二:李杏枝的“账本难题”。

合作社的业务量翻了几番,资金流动变得异常复杂。外汇结算、出口退税、多项目成本分摊、新设备折旧、原材料价格波动……这些新课题让李杏枝这个“土会计”倍感压力。她常常熬夜对账,生怕算错一分钱。新招的出纳小姑娘业务不熟,有时票据归类不清,更增加了她的工作量。陈山河让她做个详细的成本效益分析,为下一步发展提供依据,她对着堆积如山的单据,感到无从下手,第一次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

烦恼三:王老蔫的“跟不上趟”。

王老蔫负责后勤和采购,以前合作社规模小,物料需求简单,他在本地人头熟,办事方便。现在,合作社要采购进口环保漆、特种五金、甚至需要从南方调运高档木料,这些新东西,渠道、质量、价格,都超出了他的经验范围。有次他图便宜,进了一批标号不符的砂纸,导致一批产品打磨光洁度不达标,差点误事,被石根在会上不点名地批评了。老王心里憋屈,觉得自己老了,跟不上形势了,私下里常跟老伙计喝闷酒。

烦恼四:新老员工的“隐形鸿沟”。

以赵小满、马永贵为代表的年轻骨干,接受新事物快,能操作新设备,渴望学习更现代的管理和工艺知识,觉得老师傅们太保守。而一些老社员,则觉得年轻人浮躁,基本功不扎实,过于依赖机器,对合作社的“老传统”缺乏敬畏。虽然表面上和气,但工作中难免有摩擦。分配奖金时,按新章程,技术含量高、使用新设备的岗位奖金高,引起了一些老手工师傅的微词,觉得“卖力气”不如“玩机器”。

这些烦恼,像暗流一样在合作社内部涌动,虽然还没到影响生产的程度,但陈山河敏锐地察觉到了。他知道,这是合作社从“草台班子”向正规化企业转型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阵痛。光靠过去的“兄弟义气”和“家长式”管理,已经行不通了。

晚上,陈山河把石根、李杏枝、王老蔫这几个核心骨干叫到办公室,泡上茶,关起门来谈心。

“这儿没外人,有啥憋屈,有啥难处,都说出来。”陈山河开门见山。

石根先倒起了苦水,说到激动处,眼圈都红了。李杏枝也坦言自己财务知识跟不上,压力大。王老蔫闷头抽烟,最后也叹了口气:“山河,俺知道,俺这摊子,快撑不住了……”

陈山河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等大家都说完了,他才缓缓开口:

“你们的难处,我都知道,也怪我,光顾着往前冲,没及时帮大家解决这些问题。”他先做了自我批评。

“但是,”他话锋一转,目光扫过众人,“咱们现在,不是以前那个修修补补的服务队了!咱们是跟香港大公司、德国企业打交道合作社!咱们的规矩,就得跟上去!”

他提出了解决方案:

1. 给石根“赋能”: “石头,管理不能光靠吼,得靠制度。咱们马上制定更细的生产流程、岗位职责和奖惩办法,白纸黑字,对事不对人。你再组织个‘班组长会’,每周把问题摆到桌面上解决,别都压自己身上。该严格时必须严格,我和郑师傅给你撑腰!”

2. 帮杏枝“升级”: “杏枝,你明天就去县里,请个专业的会计老师来辅导!或者,送你去省里参加短期培训班!账目是命根子,必须搞清楚。再找个懂行的会计帮你,你不必事事亲力亲为,要学会管人、管事。”

3. 让老王“转型”: “王叔,采购这摊,以后要分两块。常规物料您还管,但新物料、大宗采购,咱们成立个‘采购小组’,您当组长,再配两个年轻人,一个懂技术参数,一个会搞市场调研,一起决策!您经验丰富,把好关就行!”

4. 促新老“融合”: “要搞技术比武,老师傅展示绝活,年轻人演示新设备,互相学习。奖金分配方案再优化,既要鼓励创新效率,也不能亏了踏实干活的老黄牛。定期开座谈会,让新老员工坐一起,聊聊想法。”

听着陈山河条理清晰的分析和安排,石根几个人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心里踏实了不少。

“成长的烦恼,躲不过去。”陈山河最后说,“但只要咱们心在一块,劲往一处使,办法总比困难多!咱们‘北匠’这块牌子,要想立得住,传下去,内部的管理,必须跟上!”

这次开诚布公的谈话,像一次及时的“泄压”和“校准”。逆袭的路上,外部的市场机遇固然重要,但内部的治理能力和团队凝聚力,才是行稳致远的根本。解决了“成长的烦恼”,“北匠”这棵大树,才能扎更深的根,抽更壮的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