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东北八零年代逆袭人生 > 第121章 新老之间

重生东北八零年代逆袭人生 第121章 新老之间

作者:波爷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7 04:50:44

郑怀古的心结解开后,“北匠合作社”内部那股因新旧交替而产生的暗流,并未完全平息,反而以一种更具体、更日常的方式,在车间里悄然上演。焦点,集中在新购置的那台数控雕刻机上。

这台机器,是石根力主引进的,主要用于复杂雕花部件的初加工。它能根据电脑图纸,快速、精准地雕刻出大致轮廓,效率远超手工,尤其适合“雅集堂”订单中那些带有繁复曲线和对称图案的新式雕花板。

机器安装调试好的那天,吸引了不少社员围观。看着锋利的刀头在木料上飞速游走,木屑纷飞,几分钟就雕出一个轮廓清晰、分毫不差的缠枝莲纹样,年轻学徒们发出阵阵惊叹,连王老蔫都咂嘴:“这铁家伙,真利索!”

但郑怀古只是背着手,远远看了一眼,鼻子里轻轻哼了一声,没说话,转身回了自己的工作室。赵小满等几个跟着郑怀古学传统雕花的徒弟,看着机器,眼神复杂,既有好奇,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失落。

第一次正面“交锋”,发生在一块月洞门罩的雕花板上。

这块板子是香港订单的重点部件,图案是传统的“喜上眉梢”,但设计要求梅枝更加灵动,花瓣要有凹凸立体感。石根安排赵小满先用数控机床出大形,再由郑怀古进行精修和“点精”。

机床很快完成了粗坯,线条精准,但看上去呆板、生硬,缺乏生气。赵小满把坯料搬到郑怀古的工作台。老爷子叼着烟袋,眯眼打量了半天,用指甲在梅枝转折处划了划,摇摇头:“机子雕的,形是准了,可这枝子,硬邦邦的,没力道。喜鹊的神气,更是半点没有。”

他拿起一把小小的圆口凿,示意赵小满靠近:“小满,你看,这儿,梅枝从这儿转过来,得有股子‘拧’劲,是活枝,不是死木头。机子走直线,咱得用手,把这股子活气儿给它‘找’回来!”说着,他手腕微沉,凿尖灵巧地一转一挑,木屑轻落,那梅枝的线条顿时显得柔韧了许多,有了迎风摇曳的感觉。

赵小满看得目不转睛。郑怀古又把凿子递给他:“你来试试。别学机器直来直去,手腕得活,跟着木头的纹理走,感觉它的劲儿。”

小满紧张地接过凿子,模仿着师傅的动作,却显得僵硬笨拙,差点把一处花瓣削薄了。郑怀古没骂他,只是拿回凿子,又示范了一次:“不急,慢慢找感觉。机器是死的,人是活的。咱这手艺,练的就是手底下的‘活’劲儿和‘巧’劲儿。”

第二次“碰撞”,是关于效率与质量的平衡。

石根负责生产调度,面临巨大的交货压力。他看到赵小满还在那块雕花板上精雕细琢,进度缓慢,忍不住催促:“小满,差不多行了!机床已经把大形打好了,细节差不多就得了,后面还有十几块等着呢!工期不等人啊!”

赵小满夹在中间,左右为难。郑怀古听见了,拎着烟袋踱步过来,敲了敲那块板子,对石根说:“石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是,机子快,一天能雕十块坯子。可要是每块都只是‘差不多’,那十块加一起,也顶不上这一块有神韵的!咱‘北匠’的牌子,不是靠‘差不多’立住的!香港人要的是精品,不是快货!”

石根脸一红,知道师傅说得在理,但压力实在大:“郑师傅,我明白!可……可时间太紧了!”

陈山河闻声过来,了解了情况。他沉思片刻,提出了折中方案:“这样,石根,对于纹样相对规则、对神韵要求稍低的部件,比如一些边角重复图案,可以适当提高机床完成度,减少后期手修时间。但像这块门罩、还有德国订单上那几个关键视觉中心的雕花,必须保证郑师傅和小满有足够的时间精雕细琢,不能催!咱们宁肯在普通件上抢时间,也绝不能砸了招牌件的质量!”

这个方案,得到了双方的认可。石根重新调整了排产计划,区分了“机床主导 手修”和“手雕主导”的部件,优化了流程。郑怀古的脸色缓和了不少。

潜移默化的融合,也在发生。

郑怀古开始让赵小满把机床雕好的粗坯,和传统手工雕的半成品放在一起对比,讲解差异在哪里,为什么要手工修,怎么修。他甚至会凑到机床前,看刀头怎么走,琢磨怎么利用机床打好基础,再用手工“画龙点睛”。年轻人则发现,师傅的“手感”和经验,能预判机床在哪些复杂曲线处容易出问题,提前在编程或选料上规避。

一天下班后,郑怀古破天荒地留在车间,看石根操作电脑调整雕花路径。看了一会,他忽然指着屏幕上一处梅枝与主干连接处说:“这儿,机子下刀的角度再斜半分,留点余量,俺后期好‘让’一下,枝子就显得更自然。”石根一愣,试着调整参数,模拟了一下,效果果然更好!他惊喜地看着师父。郑怀古摆摆手,叼着烟袋走了,留下句话:“机器是傻把式,得人教它。”

这一幕,恰被陈山河看到。他欣慰地笑了。新老之间,并非只有对抗,更有互补与融合。机器提升了效率,为手工赢得了更宝贵的创作空间;而老匠人的经验和审美,则指引着机器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北匠”的车间里,数控机床的嗡鸣声与手工凿刻的叮当声,交织在一起,不再刺耳,反而奏出了一曲传统与现代的协奏。逆袭的路上,拥抱新事物不可怕,可怕的是丢失根本。如何在效率与品质、传统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是“北匠”也是所有传统手艺走向未来必须解答的课题。而答案,就在这日复一日的切磋、磨合与相互启发中,慢慢浮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