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5年6月初,阳光明媚,微风拂面。何仪率领着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正朝着元氏县进发。这支队伍共有四万人之众,其中有五千人是之前到巨鹿郡的护送士兵。随着距离元氏县越来越近,何仪的心跳也不禁加快起来。
他心中暗自思忖着,这次成功招降了如此众多的人,不知道侯爷会如何赏赐自己呢?想到这里,他的心情既兴奋又紧张。
与此同时,巨鹿侯张羽早已收到了飞奴兵传来的消息。他深知何仪此次前来的重要性,于是决定亲自率领众将和众官员出城迎接。这种礼遇,对于一个降将来说,无疑是最高规格的待遇了。
当何仪远远地看到巨鹿侯张羽时,他毫不犹豫地下马,并下令让所有人都不得再骑马,而是全部步行前往侯爷面前。这一举动,显示出了他对张羽的极大尊重。
张羽站在城门口,远远地看着何仪及其队伍缓缓走来。他注意到何仪的举动,心中感到十分欣慰。他知道,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将领,必定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然而,张羽身边的典韦却没有那么轻松。他紧紧握着手中的双戟,全神贯注地守护在张羽身旁,生怕何仪会对张羽不利。而在张羽身后,高顺同样紧握长矛,带领着三千陷阵营士兵严阵以待。
城门两侧,张合则率领着部队整齐地展开,形成一道严密的防线。整个场面庄重而肃穆,透露出一种紧张的气氛。
何仪看到这阵式,心里明白侯爷对自己还不是很放心,不过他也理解,所以早早的下马步行。
何仪并没有走近张羽,他深知,这个时候不适合,毕竟自己身后有四万人,所以距离张羽还有五百米的地方就对张羽躬身一拜说“侯爷,末将幸不辱命”。
张羽满脸笑容,笑声爽朗地说道:“何将军啊,此次任务完成得简直是太出色啦!”
然而,张羽本身胆小怕事且贪恋女色,自然是没有勇气向前迈进的。他只是稳稳当当地站在原地,与何仪交谈着。
“何将军啊,那新建的军营目前尚未完工,暂时还无法容纳这四万士兵呢。所以呢,我特意派遣了高顺、吕旷、田盛还有庞德前来负责安排这些将士们的安顿事宜。”张羽言罢,潇洒地一挥手。
只见高顺、吕旷、田盛、庞德四人闻令而动,迅速催动胯下战马,如离弦之箭一般疾驰而去,前去接管何仪所招安的这四万黄巾军。
何仪心里跟明镜儿似的,自然知晓张羽此举的深意。他当机立断,高声下令道:“所有人听令,立刻放下手中的武器!”
待众人遵命照做之后,何仪转身面向他们,和颜悦色地说道:“诸位将士们,侯爷绝对不会亏待大家的。等新兵营建成之后,必定会将大家接入其中。若是有人对此有任何不满之处,尽可告知于我,我定会代为转达给侯爷。”
众人闻言,齐声回应道:“好的,何将军!”
高顺、吕旷、田盛、庞德顺利接手这四万人马后,旋即有条不紊地指挥众人就地安营扎寨,生火做饭。同时,他们还特意安排了医者,对每一个士兵进行逐一检查,以确保众人的身体状况良好。
现在外面瘟疫横行,张羽对进入元氏县城的检查要求,已经上升到了,要医者看过才可以,任何人进来都是如此。
这不仅使得这座如今被誉为冀州第一城的元氏县愈发繁荣昌盛,更让人惊叹的是,自从新城建成之后,仅仅是城内居住的人口加上兵营中的人数,竟然就已经突破了 15 万人之多!
而在城外,各个城镇和村庄星罗棋布地环绕着元氏县,其人口数量同样达到了惊人的 20 万人。如此算来,将城内城外的人口相加,竟然已经达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 35 万之巨!(要知道,在黄巾起义之前,洛阳的人口也不过才 50 万而已。)
毫不夸张地说,“如今的元氏县商贸繁盛,称其为东汉第二城也绝对不为过。”
就在这繁华热闹的元氏县中,张羽在侯府为自己的部将何仪设宴。宴席之上,张羽当着众多将领的面,对何仪赞不绝口,对他的能力以及各方面的表现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面对张羽如此不遗余力的夸赞,何仪不禁有些羞涩,他连连摆手,嘴里不停地说着“侯爷过奖了”,同时也不停地举杯饮酒,以掩饰自己的尴尬。
张羽说“封何仪为平虏将军任常山关守将统兵3500人驻守那里”。
何仪起身躬身一拜说“多谢侯爷”他心知这是得到了巨鹿侯的认可,不然不会将这么重要的关隘交给自己。
酒宴结束后张羽没有立即去房间里睡觉,而是站在蒯萦的小院内望着星空想着一些事情,张羽不是酒量变好了,只是今晚他没喝那么多,很多酒水都被何仪和众将领喝了。
由于胆小的性格在他心里对身边的这些将领是既要用又要防,除了那些让他确实很放心的将领,比如最放心的典韦就不用说了,其次高顺和庞德、耿武也是第一梯队的,所以在元氏县大本营内留的都是这些张羽非常放心的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