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崇祯太子,绝不让大明亡了 > 第58章 告诉李自成:我朱慈烺沉迷声色,不必防范

想到那绝佳的战略窗口期——待李自成大军离开京师前往山海关,朱慈烺只觉得一股前所未有的热血直冲顶门,心脏剧烈地跳动起来,仿佛要撞破胸腔。

但他迅速控制住情绪,面上依旧波澜不惊,毕竟此计关乎全局国运,太过重大,眼下尚需绝对保密,且其成功与否,极度依赖于后续局势能否按历史轨迹演变,以及他自身能否在极短时间内锻造出一支堪用的军事力量。

他站起身,踱步至房屋窗下,背对众人,心中飞速推演着北伐京师的每一步关键:如何最快速度扩军至三万以上?如何高效训练形成基础战力?粮草军械如何保障并前送?北上路线如何选择?情报网络如何提前渗透京师、山海关乃至辽西?

所有这一切,都指向同一个核心:时间,必须争分夺秒。

片刻后,朱慈烺转过身,对赵啸天道:“赵指挥使,闯贼这支偏师,癣疥之疾尔,不必过分关注,更不必与之正面纠缠,徒耗精力。令前方哨探严密监视其动向即可,重点查明其与山东哪些州县的官员、军头、士绅有所接触,记录在案,日后清算。”

“末将遵命。”赵啸天沉声应道。

“此外,”朱慈烺加重语气,“侦测范围与力度,需立刻大幅增强。派出最得力的干将,遴选最精干的锦衣卫暗探,分成多路,向北渗透。重点盯住两个战略方向。”

“其一,京师。李自成主力具体分布、‘追饷’的详细进展、京城各门防务虚实、守军兵力与士气、百姓及残余官绅的人心向背,务必细查。”

朱慈烺继续说道,“其二,山海关及辽西方向。吴三桂部确切兵力、部署、粮草储备、军心士气,其与闯贼、清军联络之蛛丝马迹,关外清军动向、主将是谁、兵力多寡、有无入关迹象,亦需全力探明,不得有误。”

赵啸天答道:“是,末将立刻增派双倍人手,启用最高级别联络通道,务必将军情及时准确传回。”

朱慈烺沉吟片刻,压低声音说道:“还有一事,更为机密,需慎之又慎。”

迎着众人的目光,朱慈烺解释道,“尝试利用一切可能渠道,在京师城内,秘密联络那些尚心怀大明、苦于闯贼暴政、敢怒而不敢言的义士。尤其是那些可能仍在看守城门、熟悉城防运作、对闯贼心怀不满的旧部官兵。”

“暗中加以串联,许以重赏、官爵,以为他日内应。此事需极度谨慎,宁缓勿急,宁缺毋滥,确保绝对可靠,单线联系。”

赵啸天重重点头,以拳击胸:“末将明白,此乃绝密,定选派最可靠、最机警、最忠心的弟兄,以各种身份设法潜入办理,即便肝脑涂地,亦要设法在京师埋下钉子。”

安排完情报搜集与秘密渗透事宜,朱慈烺坐回座位,端起微凉的茶水轻呷一口,借此平复了一下激荡的心绪。

与此同时,另一个配套的、更为奇特的战略欺骗计划,在他心中迅速成熟完善。要确保那个大胆的北伐计划得以顺利实施,他必须为自身争取到那至关重要的时间。

而要争取时间,就必须最大限度地麻痹李自成及其决策层,让李自成坚信南方不足为虑,从而放心大胆地将全部主力投入北方战事,尤其是即将到来的山海关大战。

如何最高效地麻痹敌人?最好的办法,莫过于示敌以弱,甚至,自污。

他放下茶杯,目光再次投向赵啸天,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古怪意味:“赵指挥使,除了侦测敌情与秘密联络,还有一桩紧要事务,需你锦衣卫系统即刻着手去办。”

“请殿下吩咐,末将万死不辞。”赵啸天答道。

朱慈烺意味深长地说道,“从今日起,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渠道,尤其是兴漕帮在运河沿线及北方诸省的人脉网络、酒楼茶肆、勾栏瓦舍,在山东、北直隶、河南乃至更远闯贼控制区或影响区,大规模散播关于孤、关于济宁现状的消息。”

赵啸天凝神倾听:“殿下欲散播何种消息?是宣扬殿下仁德,招揽人心吗?”

“不。”朱慈烺嘴角勾起一丝冷冽的弧度,“恰恰相反。核心只有一个:将孤本人,将济宁现状,描绘得越凄惨、越无能、越不堪越好。”

朱慈烺加重语气,补充道,“要极尽贬低、抹黑之能事。”

此言一出,密室之内顿时陷入一片死寂。鲁王朱以海、邱祖德、侍立阴影处的王之心,皆面露极度愕然之色,目光齐刷刷地投向太子,仿佛怀疑自己听错了。

赵啸天也愣住了,半晌才艰涩地开口,确认道:“殿下的意思是,要我等,主动散布不利于殿下您的谣言?”

“正是。”朱慈烺语气平淡,“比如,”他开始具体举例,“可大肆宣扬:太子虽侥幸南逃至济宁,然山东地方官绅大多持观望态度,阳奉阴违,无人真心拥戴效忠。孤势单力薄,无人无钱,窘迫至只能暂居城外简陋驿馆,身边护卫仅寥寥数十人,形同流放,处境凄惨。”

众人面面相觑,邱祖德嘴唇翕动,欲言又止。

朱慈烺继续道,思路清晰:“再如,可着力渲染:济宁城内乃至山东各方势力倾轧内斗不休。有欲效忠大明者,亦有欲投闯贼以求富贵者,还有欲趁乱自立者,彼此攻讦,混乱不堪,火并之事时有发生。太子年少德薄,无力掌控局面,政令不出馆驿,形同傀儡。”

邱祖德终于忍不住,开口道:“殿下,此举虽为惑敌,然恐,恐有伤殿下圣名啊。”

朱慈烺抬手,止住了他的话。

“还有,”朱慈烺继续说道,“更要紧的,是集中火力宣扬孤本人,是个彻头彻尾的昏聩无能、贪图享乐、荒淫无度的废物太子。”

众人惊讶之间,朱慈烺继续补充道,“将孤逃离京师的行为,描绘成贪生怕死;将孤在济宁的作为,描绘成苟延残喘、醉生梦死。”

“殿下。”鲁王朱以海终于按捺不住,腾地站起身,脸色因激动而有些发红,“此事万万不可。天家声誉,太子清名,岂容如此玷污。此等污名一旦传扬开去,纵为诈术,亦恐损及殿下贤名,动摇天下忠臣义士之心啊,还请殿下三思。”他言辞恳切,甚至带上了几分痛心疾首。

王之心也急忙跪下,声音带着颤抖:“殿下三思啊,此计太过凶险,人言可畏,众口铄金,若天下人皆信以为真,殿下日后何以服众?何以号令天下?恐非惑敌,实会自毁长城。”

邱祖德虽未起身,也是眉头紧锁,满面忧色:“殿下,纵为惑敌,此计是否,是否过于酷烈?近乎自戕啊。臣恐,恐得不偿失。”

朱慈烺看着他们,笑了笑,示意王之心起身,语气平静道:“孤意已决。非常之时,行非常之法。区区虚名,与光复社稷、拯救亿万生民之大业相比,何足道哉。若能以此虚名换取一个月乃至更多的时间,换取闯贼误判,便是值得的。”

他看向赵啸天,详细吩咐起来:“赵指挥使,去找几个文笔极佳、深谙市井趣味、擅写香艳奇情话本的书生。给他们足够的银钱,让他们编故事,要生动,要香艳,要细节丰富,要足以在市井坊间快速流传。”

朱慈烺半带戏谑地讲述着,“就写,写孤因在宫中娇生惯养,受不了济宁清苦,终日无所事事,沉湎酒色,甚至频频暗中出入青楼楚馆,与某位艳名远播的花魁娘子纠缠不清,一掷千金,风流韵事传遍街巷,将有限的军饷靡费于声色犬马。”

“越是不堪,越是细节丰富逼真,越好。可给他们一些真实的地名、楼名、甚至虚构一些人物对话,增加可信度。”

赵啸天听得目瞪口呆,额头甚至渗出了细汗。他跟随太子以来,见识过太子的杀伐果断、仁德智慧,却万万没想到太子为了大局,竟能忍辱负重至此。

赵啸天知道,这已非简单的计策,而是一种近乎残酷的自我牺牲。他喉头滚动了一下,艰难道:“殿下,这…这等污蔑之词,皆是诛心之论,让臣等,如何能…如何能说得出口,又如何能下令去散播啊。”

“要说,而且要说得天下皆知!要说得活灵活现,让李自成和他的谋士们深信不疑。”朱慈烺语气斩钉截铁,不容丝毫质疑,“唯有如此,才能让李自成确信,孤这个太子,不过是个不足为虑的纨绔子弟,烂泥扶不上墙;济宁乃至整个山东,是一盘散沙,内斗不休,毫无威胁。”

“如此,他李自成才会彻底放心,将全部主力用于北面,或是西征,或是与吴三桂、清军纠缠,而绝不会急于分兵南下,甚至可能轻视我军,认为可随手剿灭。如此,我等才能赢得最宝贵的、至关重要的时间。”

朱慈烺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位心腹重臣,说道:“时间,于我等而言,此刻重于千军万马,重于一切。唯有争取到这段宝贵的时间,孤才能毫无干扰地整训新军,积蓄力量,打造出一支真正的复仇之师、光复之师。”

“待其时一到,”朱慈烺继续阐述着自己的判断,“孤带大军北上光复京师,也不是不可能。”

邱祖德最先完全反应过来。他仔细品味着太子的话,越想越觉得此计虽看似荒唐自辱,剑走偏锋,实则深谙韬光养晦、示弱惑敌之精髓,直指人性弱点与战略判断的盲区。他再次起身,这一次是心悦诚服地长揖到地,声音带着一丝激动:

“殿下,殿下深谋远虑,忍辱负重,非常人所能及,臣拜服。此计若成,确可极大麻痹闯贼,使其做出错误判断,为我等争取到至关重要的喘息与发展之机。”

邱祖德再重重一拜,说道:“臣明白了,愿追随殿下,全力执行。”

鲁王朱以海与王之心对视一眼,也渐渐从最初的震惊与抵触中冷静下来,仔细思索其中的战略逻辑。虽然仍觉此法过于惊世骇俗,风险巨大,但太子的解释确实切中要害,在目前极端劣势下,或真是出奇制胜的一招。

非常时期,确不能拘泥于常理常情。

赵啸天见邱祖德也如此说,再看向太子那坚定的眼神,一咬牙,抱拳道:“末将遵命。纵背负骂名,亦在所不惜,定将此惑敌之计,办得,办得漂漂亮亮,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定让那闯贼李自成及其麾下谋士,深信不疑。”

朱慈烺满意地点点头:“好。此事需做得隐秘自然,消息要看似从市井底层、酒楼闲谈、运河船工口中自然流传而出,层层扩散,方显真实可信。”

赵啸天领命,再次深深一揖。

密室之内,暂时恢复了安静。朱慈烺端起那杯早已凉透的茶,缓缓饮尽,仿佛将所有的苦涩与决绝一并咽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