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崇祯太子,绝不让大明亡了 > 第33章 颗粒火药!原来早已摸索出来了!

州衙正堂内,空气中弥漫着聚福楼佳肴的余香,混合着清茶的淡雅和炭火的暖意。巨大的紫檀木圆桌旁,众人或坐或立,神情各异。朱慈烺端坐上首,目光如深潭般沉静,缓缓扫过文立凯、于宗林、谷三、庄一这四位火器匠魂的脸庞。

他脑海中,后世那些关于火药革命的纪录片画面——高速摄影机捕捉的颗粒火药在膛内瞬间爆燃、释放出毁灭性力量的瞬间——与眼前这几位在油灯下钻研、指节粗大的匠人身影,在这穿越时空的缝隙中奇妙地重叠、碰撞。

空气里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紧张期待。朱慈炯早已坐不住了,小屁股在宽大的官帽椅上不安地挪动,像只按捺不住的小兽。他亮晶晶的眼睛如同两颗黑曜石,紧紧盯着文立凯,仿佛下一秒就要扑过去抓住他的袖子追问那些火器的奥秘。

就连侍立一旁的王之心,也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浑浊的老眼紧盯着太子,等待着他接下来的话语。

“文先生,” 朱慈烺的声音打破了短暂的沉寂,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带着一种探究和期许,“孤闲暇时,也曾杂七杂八翻阅过一些火器火药相关的杂书孤本。依孤所见,我大明现用的火药,虽已远迈前朝,然仍有诸多可精进之处!”

他微微停顿,目光锐利如刀,直指核心:“其一,便是原料纯度!硝石、硫磺,乃火药筋骨!若筋骨不纯,威力何存?孤曾见一法,言及硝石提纯:可将粗硝石砸碎,投入沸水之中,搅拌溶解。泥沙杂质,沉于水底,或浮于水面,可用细布反复滤之!滤得清液,倾入陶罐,文火慢熬,待水分蒸腾,罐壁渐凉,便有晶莹剔透之硝石结晶析出!此乃上品硝石!”

朱慈烺话音未落,文立凯眼中已爆发出难以置信的惊喜光芒!他猛地站起身,动作幅度之大,带得身后的椅子都发出“吱呀”一声轻响。他对着朱慈烺深深一揖,几乎弯成了直角,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哽咽:“殿下!殿下竟也通晓此法?!学生……学生敬服!!”

他抬起头,脸上满是遇到知音的兴奋和一种难以言喻的欣慰,“不瞒殿下!此法,正是当年孙元化大人亲授!学生与登莱火器营同僚,曾多次操演!粗硝石溶解、过滤、蒸煮、结晶,步步精微!所得硝石,洁白如雪,捻之细腻,燃之迅猛!确为上品!至于硫磺提纯……”

文立凯眼中闪过一丝追忆和自豪,他走到堂中空地,仿佛回到了当年登莱火器营那充满硫磺味的工坊。他伸出双手,比划着,声音带着一种沉浸其中的专注:“孙大人更有妙法!取粗硫磺块,置于特制之密封铁罐内,罐顶接一弯曲竹筒,筒内通以冷水。罐底以猛火加热!硫磺遇热熔化,其精纯者化为蒸汽升腾,遇冷竹筒,复又凝结为液态硫磺,顺筒流出!杂质则残留罐底!此法所得硫磺,色泽澄黄,质地纯净,远非市井粗磺可比!殿下所言,与此法不谋而合!学生佩服,殿下竟也知其中奥妙。”

他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痛惜和无奈:“可惜……此法虽妙,然相对纷繁复杂,且需要一定经费支撑前期投入,登莱失陷后,此法无力再做下去,几近失传。学生辗转至济宁,也曾想重操此法,奈何……奈何无此精铁密封罐,亦无足够费用支撑,只能……只能退而求其次,用土法煅烧粗硫磺,再以水淘洗,虽不及此法精纯,却也勉强可用。每每念及此,学生……学生心中便觉愧对先师教诲!” 他声音低沉下去,带着深深的遗憾。

朱慈烺听得心头剧震!一股难以言喻的悲愤和更强烈的责任感,如同岩浆般在他胸中奔涌!我滴个天!原来在明末,在孙元化、徐光启这些先行者的推动下,火药的提纯工艺竟已如此成熟!

这些本该推动华夏火器腾飞的技术,却被后来的满清鞑子视作奇技淫巧,弃如敝履!他们只知弓马骑射,禁锢思想,生生扼杀了这刚刚萌芽的科技革命,祸害华夏何止百年?!

朱慈烺强压下翻腾的情绪,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文先生!此法虽繁,然其精纯,关乎火器威力根本!孤命你,即刻记录此法!所需精铁密封罐,所需燃料,所需人手,列出清单!孤亲自督办!务必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此法生产!我大明火器,当用最精纯之药!此乃军国重器,不容丝毫马虎!”

“是,殿下!” 文立凯激动得声音发颤,眼中重新燃起希望的火光,“学生遵命!定当全力以赴!”

文立凯调整了一下呼吸,继续道:“学生等,在木炭选材与烧制上,亦有所改进!摒弃软木,专取柳木、松木、桑木等硬木,劈成寸许小块,置于特制闷窑之中,隔绝空气,文火慢煅!所得木炭,质地坚硬,孔隙均匀,燃速稳定,发火迅猛!远胜寻常木炭!”

他话锋一转,语气更加郑重:“至于殿下所提之‘颗粒化火药’……”

一旁的朱慈炯早已听得入了迷,小耳朵竖得笔直,身体微微前倾,眼睛瞪得溜圆,生怕错过一个字!这可是他心心念念的火器奥秘啊!

朱慈烺也精神一振,身体微微前倾:“哦?文先生快快讲来!”

文立凯深吸一口气,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仿佛回到了那个改变火器命运的偶然时刻:“殿下!王爷!我大明旧式火药,多为粉末状,弊端甚多!其一,极易吸潮!遇雨则废!其二,粉末火药燃烧,时快时慢,极不稳定!射程、威力,飘忽不定!此乃火器之大忌。”

“说来也是一个巧合!”文立凯略带微笑地回忆起来,“当年在登莱火器营,一次学生不慎将一批新配好的火药淋湿了些许。学生心中懊恼,又不忍废弃,便将其摊开在木板上,置于通风处晾晒。待其半干,结成块状,学生便用竹刀将其划成大小均匀的小方块,复又彻底晒干。本欲研磨回粉,孙大人见了,却灵机一动,取了些方块火药去试烧……”

文立凯眼中爆发出神采,声音也提高了些许:“结果,轰然一声,那火势之猛,燃烧之速,远超寻常粉末火药。孙大人与学生反复试验,最终确认,此‘颗粒火药’,燃烧充分,爆发力强,不易受潮,且燃烧速度稳定可控,实乃火器威力倍增之关键。”

他详细解释道:“其制法,其实简单!取精制火药粉末,加入少量清水,调和成粘稠糊状,均匀摊铺于光滑木板之上,厚约半寸。置于通风阴凉处,晾至半干,触之微硬而不散。此时,以锋利竹刀或钢尺,将其划成黄豆大小之均匀颗粒,再彻底晒干,最后,用细孔筛网筛去碎末,所得颗粒,互不粘连,孔隙丰富,威力倍增!学生曾亲自测试,颗粒火药较之粉末火药,射程可增三成,威力可增五成,哑火率更是大大降低。”

“妙,妙啊!” 朱慈烺忍不住抚掌赞叹,眼中满是激赏,“文先生,孙大人,尔等真乃我大明火器之栋梁,此颗粒火药,实乃破敌利器,孤心甚慰,甚慰啊!!”

他随即想到另一个关键点:“对了,文先生,如今火药局所用硝、硫、炭配比,仍是《武备志》所载‘硝八成、硫半成、炭一成半’之旧例否?”

文立凯点头:“回殿下,正是此方,沿用已久。学生也曾尝试微调,但……但效果不甚显着,故仍循旧例。”

朱慈烺心中了然。后世无数试验早已证明,黑火药最佳配比当为“硝七成半、硫一成、炭一成半”。硫磺比例过低,燃烧不充分;过高,则易爆燃失控。

他立刻道:“文先生,孤曾于一本西洋杂书上见一记载,其言火药配比,硝石约七成半、硫磺一成、木炭一成半时,燃烧最为迅猛彻底,威力最大。此比例,或可一试,你可在现有基础上,上下微调,多做试验,以验其效。孤以为,硫磺一成,或能使其燃烧更充分,爆发力更强!”

文立凯闻言,浑身剧震,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配比,这个他从未深究过的方向,殿下竟对火药如此感兴趣、且似乎还很精通?

他连忙躬身,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和狂喜:“谢殿下指点迷津,学生……学生愚钝,竟从未想过从配比上寻求突破,只知循规蹈矩,殿下此言,如拨云见日,为学生打开一扇全新大门,学生定当详加试验,不负殿下厚望。”

朱慈烺摆摆手,心中感慨万千。他脑海中又浮现出孙元化这位明末火器巨擘的身影:“文先生,孤还记起,孙元化大人于战铳铸造一道,造诣精深!其‘炮膛直径误差不得超过三厘’之严规,‘炮管厚度需与炮弹重量成正比’之铁律,‘炮口仰角与射程计算公式’之精妙,乃至‘铁芯铜体复合铸造’之巧思,皆为惊世之才,更有‘铳台图说’之论,炮台墙体需厚五尺,炮位间距需达三丈,凡此种种,皆乃火器规范、阵地部署之圭臬,孙大人之学,博大精深,实乃我大明瑰宝,其‘铁芯铜体’之法,内韧外坚,可耐膛压,实乃铸炮之绝艺。”

“殿下。” 文立凯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荡,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哽咽,热泪盈眶,“学生……学生替先师……谢殿下,谢殿下不忘先师之功!记先师之学。”

孙元化含冤而死,其心血几近湮灭,如今得太子殿下亲口提及,并高度赞誉其“铁芯铜体”等绝艺,文立凯心中积压多年的委屈与悲愤,此刻化作滚烫的热泪,汹涌而出!他额头重重磕在冰冷的青石板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朱慈烺连忙上前扶起他,语气郑重而带着一丝沉痛:“文先生请起!孙大人之案,乃千古奇冤!孤在此立誓!待时机成熟,孤必彻查此案!还孙大人清白!昭告天下!以慰忠魂!!”

他目光灼灼地看着文立凯,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托付:“眼下,孤有一事相托!请先生务必!将孙大人毕生所学!连同徐光启徐阁老传承之火药、火器、火炮等精要!详加整理!系统编纂!务必完整!务必全面!孤要将其刊印成册!研学留存!!”

朱慈烺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超越时代的远见和雄心,如同洪钟大吕,在堂内回荡:“孤所思者,非仅先生一人,非仅火药局一处,孤要的是,千千万万个精通火器、火药乃至百工技艺之大明俊杰,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此乃我大明中兴之基,万世不移之本,孤要让孙大人、徐阁老之学,薪火相传!光照千秋。”

文立凯浑身剧震!抬头望着眼前这位目光如炬、胸怀天下的少年太子,胸中热血如同熔岩般沸腾。他重重叩首,声音哽咽却斩钉截铁,每一个字都仿佛用尽全身力气:“殿下高瞻远瞩!心系社稷,学生……文立凯,在此立誓,定当竭尽残生之力,呕心沥血,将先师与徐阁老之学,整理成册,刊行于世,若违此誓,天诛地灭。”

众人听闻此,也多是内心震撼!这太子殿下,确实与众不同,从来只听说刊印诸子百家学说,教人仁义礼智信,何时听说过哪个太子储君竟然对这西洋火器如此重视的?众人心下都各自寻思着,也在打量这位十五岁的太子爷,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好,好。” 朱慈烺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眼中满是欣慰与期许。他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堂内众人,心中关于重建大明军工体系的蓝图已然清晰!

接下去,就是开动这轰隆隆的火器制造,打造全新的火器军阵,朱慈烺心想,在这全新火器军阵面前,什么蒙古骑兵、什么满清八旗,都叫你老老实实回家载歌载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