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崇祯太子,绝不让大明亡了 > 第17章 就是这群蛀虫,“吃”垮了大明

三月二十二日,未时初刻(下午一点左右)。南运河的水流在济宁城北的河道里,似乎也沾染了这座运河重镇的沉稳与厚重,流淌得愈发平缓而有力。船队驶过安山湖与微山湖交汇的广阔水域,眼前豁然开朗。

一座巍峨的巨城,如同蛰伏的巨兽,缓缓显露出它雄浑的轮廓。

朱慈烺站在船头,极目远眺。济宁城!这座扼守运河咽喉、沟通南北漕运的命脉之城,终于近在眼前!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高耸入云的北城墙!青灰色的条石垒砌的墙体,在午后的阳光下泛着冷硬的光泽,岁月和战火的痕迹在墙面上刻下深浅不一的斑驳。墙体厚重如山岳,目测高度远超十丈(约三十米),绵延向东西两侧延伸,一眼望不到尽头!城墙之上,雉堞如林,每隔一段距离便矗立着一座坚固的敌楼或炮台,黑洞洞的炮口森然指向远方。城楼更是气势恢宏,飞檐斗拱,雕梁画栋,虽在远处看不清细节,但那磅礴的气势已扑面而来!

“好一座雄城!”朱慈烺忍不住低声赞叹。一路南下,他见过了沧州的残破、德州的混乱、临清的萧索、东昌的荒凉……那些曾经繁华的运河重镇,在连年的战乱和官军的劫掠下,早已失去了往日的荣光,城墙倾颓,市井凋敝。

唯有眼前这座济宁城,城墙依旧巍峨高耸,城防体系完整森严,透着一股历经风雨而不倒的坚韧!这不仅是地理位置的优越,更是历任守臣苦心经营的结果!难怪在明末乱世中,济宁能成为山东乃至整个北方少有的、尚未被大规模战火波及的堡垒!

“殿下,”赵啸天沉稳的声音在身后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骄傲,“咱们快到了!过了前面那个安居闸,再往前行不到一个时辰,就能抵达济宁城北关码头!”

朱慈烺收回目光,看向赵啸天:“北关码头?孤记得,那是漕粮入城前的重要节点?”

“殿下明鉴!”赵啸天点头,指着舆图上北关码头的位置解释道,“北关码头,紧邻济宁城北墙,是运河入济宁的咽喉之地!所有从北面来的漕船、商船,无论官私,只要载有货物,一律需在此停泊,接受漕运总督衙门下设的‘北关厅’盘查验关!货物登记造册,人员下船核验身份、路引,缴纳关税、厘金后,方可获准入城或继续沿运河南下。此地盘查极严,是济宁城防的第一道锁钥!”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脸上露出一丝江湖人特有的精明与自信:“不过嘛……殿下放心!咱们兴漕帮在济宁经营多年,上下早已打点妥当!尤其是这北关码头,更是熟门熟路!帮里每年都给漕运总督衙门,特别是管着这北关的漕运把总许文昌、河标营参将金钟几位大人,奉上丰厚的‘常例’银子(他伸出两根手指比划了一下,意指数额巨大),换来一份特批的‘免检通行文书’!有此文书在手,咱们这六艘挂着‘兴漕’旗号的快舟,到了北关码头,无需排队等候,也无需开舱验货、人员下船!只需将文书出示给当值的管事,便能直接获得通关文牒!然后……”

赵啸天的手指在舆图上划过一道清晰的轨迹:“咱们便可从码头东侧专为‘特批’船只预留的闸口,直接驶入济宁城的护城河——越河!沿着越河向南,经‘济阳桥’,过‘忠信门’水门,再通过运河北岸的‘大闸口’,便能驶入济宁城内的老运河主航道!最后,直抵济宁州衙附近的官码头!帮里在那里有专门的泊位和货栈,早已打点好了卸货停船的一切事宜!下船后,从‘龙门口街’一带,无论是走南门还是东门入城,都极为便利!”

他抬头看了看天色,估算道:“眼下是未时初,船行顺利的话,申时末(下午5点左右)定能靠上官码头!只要在酉时末(晚上7点)之前完成下船入城的手续,咱们今晚就能在济宁城里,找个安稳地方好好歇息了!”

朱慈烺静静地听着,心中却掀起了波澜。这看似便捷的“免检通行”,背后是多少白花花的银子堆砌起来的?这畅通无阻的航道,又是多少民脂民膏铺就的?他面上不动声色,只是略带一丝探究地问道:“赵统领,这‘常例’银子……每年需得多少?方能换来这‘特批文书’的便利?”

赵啸天闻言,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他猛地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眼前这位可是当朝太子!自己刚才那番话,岂不是将漕运衙门乃至整个济宁官场的贪腐黑幕,**裸地暴露在了储君面前?这……这可是大不敬!甚至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扑通!”赵啸天没有丝毫犹豫,双膝一软,重重跪倒在甲板上!额头瞬间沁出冷汗,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殿下恕罪!卑职……卑职该死!卑职口无遮拦,污了殿下圣听!这……这……卑职并非有意巴结行贿,实在是……”

“起来!”朱慈烺的声音平静无波,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他上前一步,亲手将赵啸天扶起,脸上甚至带着一丝温和的笑意,“赵统领何罪之有?孤方才说了,要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些事,孤岂能不知?这大明的漕运,早已是千疮百孔,积弊如山!非你一人之过,亦非一日之寒!”

他看着赵啸天依旧惶恐不安的脸色,语气更加缓和:“孤问你这些,并非要追究谁的责任,更非怪罪于你!恰恰相反,孤要知道这些关节所在!要知道这济宁城,这运河上下,究竟是如何运转的!哪些人是可用之才,哪些人是蠹虫硕鼠!哪些规矩可以暂时因循,哪些毒瘤必须立刻剜除!唯有如此,孤才能真正掌控此地,为我所用!你明白吗?”

朱慈烺的目光清澈而坦诚,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洞察与担当:“赵统领,你与兴漕帮的弟兄们,是孤此刻最信任的臂膀!孤需要你毫无保留!需要你告诉孤,这济宁城的水,到底有多深!这运河上的路,到底有多少明礁暗石!唯有如此,孤才能带着大家,趟过这滩浑水,抵达彼岸!”

这番话,如同定海神针,瞬间稳住了赵啸天慌乱的心神。他抬起头,看着朱慈烺年轻却坚毅的脸庞,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和信服!太子殿下,不仅没有怪罪,反而如此信任、如此理解他们的难处!

“殿下……殿下明鉴万里!体恤下情!卑职……卑职……”赵啸天声音哽咽,用力抱拳,深深一揖,“卑职代兴漕帮上下,谢殿下信任!卑职定当肝脑涂地,知无不言!”

他深吸一口气,不再有任何隐瞒,压低声音,将漕运衙门这潭浑水的深浅,和盘托出:“回殿下!这‘常例’银子,分‘年敬’和‘节敬’。‘年敬’是每年开春漕运伊始,固定奉上。漕运把总许文昌大人,一万两;河标营参将金钟大人,一万两;漕运总督衙门其他几位说得上话的实权书办、师爷,合计约五千两。‘节敬’则是端午、中秋、年关三节,每次给许把总、金参将各两千两,其他各处打点合计约三千两。此外,若有临时加运、特批急件等额外需求,还需单独奉上‘辛苦费’,数目视情况而定,少则数百,多则上千两不等。”

他顿了顿,补充道:“至于济宁州衙那边,虽名义上受漕运总督衙门辖制,但毕竟地方父母官,关系也要维系。每年也需奉上‘冰敬’、‘炭敬’(夏季、冬季的孝敬)约五千两,州衙几位佐贰官、六房书吏,也需打点一二。如此算下来,兴漕帮每年光花在打通济宁这段运河关节上的银子,便不下五万两之巨!”

“五万两……”朱慈烺轻轻重复着这个数字,眼神深邃。这还仅仅是一个兴漕帮!整个运河上下,有多少商帮、多少官船、多少势力需要打点?这层层盘剥下来,最终苦的,还是那些运粮的漕丁、押船的兵卒,以及被层层加赋的黎民百姓!

这大明的根基,早已被这些蛀虫啃噬得摇摇欲坠!

“好!孤知道了!”朱慈烺重重拍了拍赵啸天的肩膀,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这笔账,孤记下了!赵统领,你做得对!在这乱世,能用银子解决麻烦,换来弟兄们的平安和便利,值!孤不但不怪你,还要你继续维持住这些关系!该送的银子,一分不少地送!甚至……可以多送!稳住他们!麻痹他们!让他们以为,这济宁的天,还是他们说了算!明白吗?”

“明白!卑职明白!”赵啸天用力点头,心中大定。

“但有一点!”朱慈烺语气陡然转厉,目光如电,“第一,所有打点开销,事无巨细,必须记录在案,定期报与孤知晓!第二,绝不允许帮中兄弟,仗着孤的势,或借着打点官府的名头,行伤天害理、欺压良善之事!若有违者,无论功劳多大,孤定斩不饶!记住了吗?”

“卑职谨记!绝不敢忘!”赵啸天再次抱拳,声音铿锵有力。

“很好!”朱慈烺满意地点点头,目光再次投向越来越近的北关码头,“眼下,孤看这北关码头人船拥堵,进城恐非易事。冯将军的船队尚未抵达,孤意,今晚先在城外帮里的据点歇息一晚,待冯将军大军一到,再堂堂正正入城!不过,具体上了岸,再看!!”

“殿下英明!卑职这就去安排!”赵啸天立刻领命。

船队缓缓靠近北关码头。眼前的景象,让朱慈烺的眉头再次深深锁起。

运河之上,从北关码头闸口开始,密密麻麻的船只排起了长龙,一眼望不到头!漕船、商船、客船、甚至还有几艘挂着破旧官旗的兵船,全都挤在并不算特别宽阔的河道里,如同沙丁鱼罐头。船与船之间摩肩接踵,船夫们的叫骂声、催促声、孩子的哭闹声、牲畜的嘶鸣声混杂在一起,形成一片令人烦躁的噪音海洋。

岸上,维持秩序的兵丁挥舞着皮鞭,呵斥着试图插队或靠岸太近的船只,场面混乱不堪。

而在码头栈桥和岸边的空地上,景象则更为凄惨。从北面陆路涌来的难民潮,如同黑色的蚁群,沿着河岸缓缓蠕动。他们大多衣衫褴褛,蓬头垢面,面黄肌瘦,眼神麻木而绝望。

老人拄着木棍,步履蹒跚;妇人抱着襁褓中的婴儿,低声啜泣;更多的孩子,赤着脚,衣不蔽体,跟在大人身后,茫然地走着。不时有人体力不支,瘫倒在地,便再也爬不起来。空气中弥漫着汗臭、尘土和一种绝望的气息。

朱慈烺的目光扫过这些难民,心头如同压上了一块巨石。他看到了一个约莫七八岁的小女孩,独自一人坐在河边的石头上,怀里紧紧抱着一个破旧的布娃娃,小脸上满是泪痕和泥污,眼神空洞地望着浑浊的河水。不远处,一个瘦骨嶙峋的少年,正费力地试图从泥地里拉起他奄奄一息的母亲……

这一幕幕,与他记忆中从京师逃出时的景象何其相似!只是规模更大,更触目惊心!

“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朱慈烺低声喟叹,胸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悲愤与无力感。这乱世,吞噬了多少无辜的生命?摧毁了多少幸福的家庭?

“殿下,”赵啸天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卑职这就带人去寻那码头管事,出示文书,咱们从侧闸口直接入越河!”

朱慈烺点点头:“去吧,小心行事。”

赵啸天应了一声,带着吴十六和另外两名精干的漕帮汉子,跳下快舟,乘上一艘早已备好的小舢板,灵活地穿梭在拥挤的船缝中,朝着码头岸边一处相对僻静、被栅栏围起的小院落划去。

北关码头管事水达,此刻正惬意地靠在一张铺着软垫的藤椅上,翘着二郎腿,眯着眼睛,手里捧着一杯热气腾腾的香茗。他所在的这间小院,虽在码头这等嘈杂之地,却布置得颇为清雅。院墙高筑,隔绝了外面的喧嚣。院内几株石榴树刚吐新芽,墙角还摆着几盆开得正艳的迎春花。一张石桌,几把藤椅,桌上摆着几碟精致的点心和时令水果。

水达一边哼着昨晚在“翠云楼”听来的小曲儿,一边享受着这难得的清闲时光。外面那些难民、那些拥堵的船只、那些焦躁的船主……关他何事?他只需坐在这里,等着银子送上门来便是。

“大人!大人!”一个衙役打扮的下属急匆匆地跑进院子,脸上带着一丝兴奋,“兴漕帮!兴漕帮的总舵主赵啸天赵爷来了!就在院外候着呢!”

“什么?!”水达猛地从藤椅上弹了起来,手中的茶杯差点脱手!他脸上瞬间堆满了惊喜和谄媚的笑容,哪里还有半分刚才的悠闲?“赵爷?!哎呀呀!我的财神爷来了!快!快请!不!我亲自去迎!你个蠢货!还愣着干什么!赶紧!上好茶!把我珍藏的那罐‘吓煞人香’(碧螺春古称)泡上!快!”

那衙役被吼得一愣一愣,连忙转身跑出去。水达则飞快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搓了搓脸,努力让笑容显得更加真诚热情,然后小跑着迎向院门。

刚走到门口,便看到赵啸天带着三个兄弟走了进来。水达脸上的笑容瞬间绽放得如同盛开的菊花,声音也变得又尖又细,带着十二分的热情和恭敬:“哎哟喂!我的赵爷!赵总舵主!您可算是来了!可想死小的们了!您瞧瞧,这都多久没见您亲自押船过来了?小的们是日日盼,夜夜想啊!快!快里面请!里面请!上好的‘吓煞人香’,刚沏上!就等着您来品呢!”

他一边说着,一边极其自然地伸出手,想去搀扶赵啸天的胳膊,姿态放得极低,仿佛赵啸天才是这北关码头真正的主人。

赵啸天也是场面人,脸上立刻堆起江湖人特有的豪爽笑容,顺势握住水达伸过来的手,用力摇了摇,声音洪亮:“哈哈哈!水管事!久违了!久违了!啸天也是俗务缠身,跑船跑得脚不沾地,这不,刚得点空,就赶紧来济宁看看弟兄们,也来拜会拜会水管事您这位老朋友嘛!前些日子听帮里兄弟说,水管事您对我们兴漕帮的船,那是格外关照,处处行方便!这份情谊,啸天和帮里的弟兄们,都记在心里呢!”说着,他微微躬身,抱拳行了个江湖礼,姿态做得十足。

水达脸上的笑容更盛了,连声道:“赵爷您太客气了!太见外了!咱们谁跟谁啊?许把总(漕运把总许文昌)可是亲**代过小的,看见兴漕帮的船,看见赵爷您的人,那就跟看见他老人家自己一样!必须得伺候好了!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他一边说着,一边热情地将赵啸天四人让进院内,亲自引到石桌旁坐下,又殷勤地给每人斟上香气四溢的热茶。

赵啸天端起茶杯,轻轻嗅了嗅,赞道:“好茶!水管事果然雅致!”他放下茶杯,从怀中取出那份盖着漕运总督衙门大印的“特批通行文书”,双手递了过去:“水管事,您看,这是老规矩了,劳烦您给盖个戳,开个通关文牒?”

水达接过文书,看都没细看内容——这种文书他见得多了,格式内容闭着眼睛都能背出来。他脸上笑容不变,动作麻利地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小的、刻着“北关验讫”的铜印章,对着文书下方空白处,“啪”地一声盖了下去。然后转身从旁边一个上了锁的小木匣里,取出一份早已准备好的、盖着同样印章的空白通关文牒,拿起桌上的毛笔,龙飞凤舞地填上“兴漕帮快舟六艘”、“免检通行”、“直入越河”等字样,最后签上自己的大名——水达。

“赵爷,妥了!”水达将盖好章、签好名的通关文牒双手奉还给赵啸天,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不超过十个呼吸的时间!他脸上带着一种“小事一桩”的轻松笑容,“您拿着这个,保管一路畅通!大闸口那边,小的已经打过招呼了,见到这文牒,绝不敢拦您!”

“多谢水管事!您办事,就是爽利!”赵啸天接过文牒,看也不看就塞进怀里,端起茶杯又喝了一口,随即站起身,抱拳道:“水管事公务繁忙,啸天就不多叨扰了!等进了城,安顿下来,改日定当在‘聚福楼’摆上一桌,好好答谢水管事!”

“哎哟!赵爷您太客气了!应该的!应该的!”水达连声应着,目光却早已飘向了吴十六等三人身后那个一直没动静的、沉甸甸的大木箱子!他脸上的笑容更加热切,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贪婪。

赵啸天心领神会,脸上笑容不变,指着那箱子说道:“水管事,许久不见,啸天这次来得匆忙,也没备什么厚礼。想着水管事您在这码头上风吹日晒的辛苦,特意给您带了点辽东那边的土产,给您补补身子,解解乏!”他走到箱子旁,亲手掀开箱盖一角。

刹那间,珠光宝气,几乎晃花了水达的眼!

只见箱子里,最上面铺着一层厚厚的、油光水滑的黑色貂皮!那毛色纯正,根根分明,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貂皮下面,是几支品相极佳、须根俱全的野山参!旁边还散落着几块上好的鹿茸片!而在这些名贵山珍的缝隙里,赫然是码放得整整齐齐、白花花、亮闪闪的——银锭!足有数百两之多!

水达的眼睛瞬间瞪得溜圆!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他喉结上下滚动了一下,强压下心中的狂喜,脸上的笑容却再也掩饰不住,堆满了每一道皱纹:“哎呀呀!赵爷!您……您这……这也太破费了!太见外了!这……这怎么好意思啊!”他嘴上说着不好意思,身体却很诚实地凑近箱子,手指颤抖着抚摸了一下那光滑的貂皮,感受着那冰凉细腻的触感,又掂量了一下那沉甸甸的银锭,脸上的笑容几乎要溢出来!

“应该的!应该的!”赵啸天笑容可掬,将箱盖合上,“一点心意,不成敬意!水管事您千万别推辞!否则就是看不起我赵啸天,看不起我们兴漕帮了!”

“不敢不敢!赵爷您言重了!”水达连忙摆手,脸上的褶子都笑开了花,“那……那小的就厚颜收下了!多谢赵爷厚赐!多谢赵爷厚赐!”他一边说着,一边示意旁边早已看傻眼的衙役赶紧把箱子抬进去。

“水管事留步!咱们城里见!”赵啸天再次抱拳,带着吴十六等人,转身大步流星地离开了小院。

水达站在院门口,一直目送着赵啸天等人的身影消失在码头拥挤的人潮中,这才猛地转身,几乎是扑向了那个大木箱子!他迫不及待地掀开箱盖,看着里面那耀眼的貂皮、珍贵的山参、上等的鹿茸,还有那白花花的银子,忍不住发出一声满足的、如同老猫偷到腥般的喟叹:“嘿嘿嘿……我的好赵爷!真是我的财神爷啊!这趟……值了!太值了!”

他抓起几锭银子,放在嘴边狠狠亲了一口,眼中闪烁着贪婪而满足的光芒。至于外面那些排队的船只、那些哀嚎的难民、那些混乱的秩序……关他水达何事?他只需要坐在这清雅的小院里,等着下一个“赵爷”上门,便是了。

赵啸天回到船上,将通关文牒交给朱慈烺过目。朱慈烺扫了一眼,点点头,没有说话。

很快,在赵啸天的指挥下,六艘快舟脱离了拥挤的船队,缓缓驶向码头东侧一个不起眼的小闸口。闸口处的兵丁显然早已得到吩咐,验看了通关文牒后,没有任何盘问,便启动了绞盘。沉重的闸门在嘎吱声中缓缓升起,露出一条通往城内越河的幽深水道。

六艘快舟鱼贯而入,悄无声息地驶离了喧嚣混乱的北关码头,驶入了环绕济宁城垣的、相对平静的护城河——越河。

河水在城墙巨大的阴影下流淌,两岸是高耸的城墙和偶尔可见的民居。船队沿着越河,向着济宁城的深处,向着那未知的棋局中心,缓缓驶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