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书虫眼中的历史 > 第13章 张仪

书虫眼中的历史 第13章 张仪

作者:爱吃糯香藕片的张山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6 23:04:02

张仪:战国忽悠学首席教授的逆袭之路

第一章 从挨打专业户到鬼谷子关门弟子

公元前四世纪的某一天,楚国令尹昭阳的宴会上突然爆发一场失窃案——一块价值连城的玉璧不翼而飞。宾客们七嘴八舌地排查嫌疑人,最后把目光锁定在一个穿着粗布衣服、混在人群里蹭饭的年轻人身上。

肯定是他偷的!有人指着那年轻人喊,穿得这么寒酸,肯定见财起意!

这年轻人正是张仪,当时还是个没名气的游说爱好者。他被按在地上一顿胖揍,打得鼻青脸肿,牙都掉了两颗,可就是咬死不承认。昭阳看他快被打死了,又没找到证据,只好让人把他扔出去。

张仪被人抬回家时,老婆抱着他哭:你说你好好学门手艺养家糊口不行吗?非要学什么游说,现在被打成这样!

张仪吐掉嘴里的血沫,虚弱地问:老婆,你看看我舌头还在不在?

老婆又气又笑:舌头好好的呢!

张仪松了口气:那就好,只要舌头还在,我的饭碗就没丢!

这段挨打经历成了张仪的创业初期创伤,也让他悟出个道理:光有口才不行,还得有靠山。于是他收拾行李,投奔了传说中的战国顶级人才培训基地——鬼谷子补习班。

鬼谷子看他鼻青脸肿的模样,调侃道:小伙子,你这是去楚国练散打了?

张仪梗着脖子说:我这是在实践中体会游说风险

鬼谷子被他这股韧劲打动,收他做了关门弟子。同班同学里,就有后来的合纵派扛把子苏秦。这俩人为了争夺最佳辩手称号,天天在课堂上吵得面红耳赤,苏秦总说张仪忽悠没底线,张仪反怼苏秦理想太天真,活像战国版的奇葩说现场。

毕业那天,鬼谷子给张仪的评语是:忽悠指数100分,道德底线60分(可浮动),适合去秦国发展——那里的人就吃你这套。

第二章 秦国求职记:给秦王灌毒鸡汤

离开补习班后,张仪先在魏国混了几年,没混出啥名堂。听说老同学苏秦在赵国当了合纵联盟cEo,他揣着简历就找上门去。没想到苏秦故意摆架子,让他在门外等了三天,见面后还当着众人的面羞辱他:就你这水平,也就配去给人赶车,还想当谋士?

张仪气得浑身发抖,心里暗骂:苏秦你等着,我非找个比赵国更强的靠山,把你的合纵联盟搅黄不可!

他思来想去,觉得只有秦国能跟赵国抗衡,于是一路乞讨着赶往咸阳。刚到秦国时,他连秦惠文王的面都见不着,只好花钱打点秦王的宠臣景监(没错,就是当年帮商鞅牵线的那位,堪称秦国人才中介第一人)。

景监被张仪缠得没办法,只好带他去见秦惠文王。第一次面试,张仪上来就放狠话:大王要是满足于当关中王,我这就走人;要是想称霸天下,我有妙计!

秦惠文王刚收拾完商鞅,正烦外来和尚,冷冷地说:你先回去吧,我考虑考虑。

第二次面试,张仪改走务实路线六国合纵就像一群蚂蚱拴在一根绳上,看着吓人,其实各怀鬼胎。只要咱们拉拢几个,打垮几个,他们的联盟自然就散了——这就叫,比苏秦那套靠谱多了!

秦惠文王眼睛一亮:具体怎么操作?

张仪掏出早已准备好的忽悠方案先打魏国,逼它投靠咱们;再哄楚国,让它跟齐国翻脸;剩下的韩、赵、燕,还不是见风使舵?

秦惠文王听得拍案叫绝,当场任命张仪为客卿(相当于高级顾问)。入职第一天,张仪看着办公室里的青铜鼎,心里冷笑:苏秦啊苏秦,你的好日子要到头了!

第三章 忽悠楚怀王:六百里地的文字游戏

公元前313年,秦国想打齐国,又怕齐楚联盟碍事。张仪主动请缨:大王放心,我去楚国一趟,保证让楚怀王跟齐国断交,还得谢谢咱们!

楚怀王是个出了名的贪心鬼,一听张仪来了,立马摆国宴招待。张仪在酒桌上拍着胸脯说:只要楚国跟齐国绝交,秦国就把商於之地六百里送给您,还跟您结为亲家!

楚怀王一听有这好事,当场就醉了:张先生真是活菩萨啊!大臣们也跟着起哄,只有陈轸跳出来反对:秦国要是真心送地,何必让咱们先跟齐国翻脸?这怕不是圈套!

楚怀王正做着白得六百里地的美梦,把陈轸臭骂一顿:你懂个屁!再敢胡说八道,我削你!他当即派使者去齐国骂街,把齐宣王气得当场摔了酒杯,两国彻底闹掰。

等楚国使者去秦国要地时,张仪却突然摔伤了腿,三个月不上朝。楚怀王还以为张仪嫌他诚意不够,又派了个勇士去齐国,对着齐宣王的画像一顿臭骂,把两国关系彻底搅成了死局。

这时张仪才慢悠悠地露面,对楚国使者说:哎呀,您怎么才来?我答应给楚王的六里地,赶紧去办手续吧!

使者懵了:不是六百里吗?

张仪装傻:您听错了吧?我就一个小小的客卿,哪有权力送六百里地?我说的是我自己的封地六里,友情赠送!

消息传回楚国,楚怀王气得当场吐血,下令发兵攻秦。结果呢?没了齐国帮忙,楚国被秦国打得大败,不光没拿到地,反而丢了汉中郡。楚怀王这才明白,自己被张仪的文字游戏坑惨了——这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合同诈骗案。

第四章 魏国无间道:把敌国变成秦国分公司

搞定楚国后,张仪又把目标对准了魏国。魏国就像夹在秦、赵、齐之间的受气包,谁都能欺负两句。张仪故技重施,先派兵把魏国揍了一顿,然后穿着秦国官服去见魏襄王。

大王看看,跟秦国作对有好果子吃吗?张仪指着地图说,您要是投靠秦国,秦国帮您打赵国、齐国,好处咱们平分,这不比当冤大头强?

魏襄王被打怕了,又贪小便宜,当场答应臣服秦国。可没过多久,苏秦的弟弟苏代又来游说,把魏襄王说动了,魏国又偷偷加入了合纵联盟。

张仪气得拍桌子:这老小子敢耍我?他立马请秦惠文王出兵,再揍魏国。魏军刚一败,张仪又跑去见魏襄王,这次干脆住在魏国当,一边当魏国的相国,一边给秦国传递情报,把魏国忽悠得团团转,成了秦国的傀儡分公司。

有一次,魏襄王试探着问:张先生,您到底是秦国的人还是魏国的人?

张仪微微一笑:我是帮您在乱世中活下去的人。——这忽悠水平,简直是职场pUA的祖师爷。

第五章 与苏秦的相爱相杀:纵横家的

其实张仪和苏秦表面上是死对头,暗地里却有种英雄惜英雄的默契。据说苏秦当年故意羞辱张仪,就是怕他在小国家混日子,逼他去秦国成就大业。

有一次,两人在外交场合偶遇,苏秦笑着说:连横要是没我衬托,哪显得出高明?

张仪回怼:合纵要是没我拆台,早就被秦国一锅端了!

两人相视一笑,心里都明白:他们就像相声里的逗哏和捧哏,少了谁都不行。

苏秦死后,张仪反而有点失落。他在秦国朝堂上叹气道:苏秦啊苏秦,你怎么就这么死了?现在没人跟我抬杠,忽悠人都觉得没意思了。

不过他很快找到了新乐子——欺负苏秦的弟弟苏代。苏代想继承哥哥的合纵事业,刚到燕国就被张仪派人搅黄了;跑到齐国,又被张仪用反间计逼走。张仪每次把苏代耍得团团转,都要对着苏秦的牌位说:老同学,你弟弟还是太嫩啊!

第六章 职场危机公关:从秦国到魏国

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去世,秦武王继位。这位新王是个肌肉猛男,最喜欢举重、摔跤,看不起张仪这种耍嘴皮子的。朝中大臣趁机落井下石,天天说张仪的坏话:这家伙就是个骗子,没少让秦国背黑锅!

张仪一看风向不对,知道自己在秦国待不下去了。但他毕竟是忽悠学大师,辞职都辞得与众不同。他对秦武王说:大王,我有个办法能让各国都来朝拜秦国。我现在名声太臭,您把我赶到魏国去,齐国肯定会派兵攻魏,到时候您趁机打韩国,就能挟天子以令诸侯了!

秦武王一听觉得靠谱,居然派了三十辆马车送张仪去魏国。齐国果然上当,出兵攻魏。张仪又派门客去齐国忽悠:您攻魏正好中了张仪的计,他就是想让秦国有机会占便宜!齐宣王一想对啊,赶紧撤兵。

就这么着,张仪凭着一张嘴,既从秦国全身而退,又在魏国当了相国,完美实现了职场软着陆。魏襄王虽然知道他是秦国派来的,但有了齐国撤兵这事儿,也只好捏着鼻子认了。

第七章 忽悠学的四大心法:张仪的成功秘籍

张仪能从挨打专业户六国收割机,靠的可不是运气。他的忽悠学堪称战国版成功学圣经,总结起来有四大心法:

1. 精准拿捏对方痛点

忽悠楚怀王,他抓准了;忽悠魏襄王,他抓准了;忽悠秦惠文王,他抓准了。就像现在的销售,卖保健品给老人讲,卖学区房给家长讲,精准定位才能一击即中。

2. 敢于开空头支票

张仪的名言是:先把人哄上船,船开了再补票。他答应的六百里地、割地求和,很多都是随口说说,等对方骑虎难下,只能硬着头皮配合。这招在谈判桌上特别管用,前提是你得有底气圆回来。

3. 擅长借力打力

他从不跟对手硬碰硬,而是利用各国矛盾互相牵制。楚国恨齐国,他就拉楚打齐;魏国怕赵国,他就拉魏附秦。就像下象棋,不拼子力拼布局,用最少的力气办最大的事。

4. 脸皮厚如城墙

被楚怀王追杀时,他淡定地说:我跟楚王签了合同,他不敢杀我;被魏国人唾骂时,他笑着说:能让国家不打仗,挨点骂算什么。这种骂我我赚钱,气你你活该的心态,是每个成功忽悠者的必备素质。

第八章 历史的定律:骂他越狠,学他越精

后世骂张仪的人不少。孟子说他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骂他没原则;司马迁说他倾危之士,骂他心术不正。可嘴上骂得凶,身体却很诚实——后来的纵横家,哪个没偷师张仪?

三国时的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前舌战群儒,把东吴大臣忽悠得团团转,用的不就是张仪的痛点攻击法?唐朝的安禄山,一边认杨贵妃当干妈,一边偷偷准备造反,玩的不就是空头支票套路?就连现代的商业谈判、外交辞令,都能看到张仪连横术的影子。

其实张仪自己也知道后人会怎么评价他。他晚年在魏国养老时,跟弟子们说:我这辈子骗了不少人,骂名肯定少不了。但乱世之中,不骗人就得被人骗,我只是选了条活得更好的路而已。

公元前309年,张仪在魏国去世。据说他死前还在念叨:可惜啊,还没来得及忽悠燕国...那里的国王最好骗了...

第九章 给张仪的穿越生存指南

如果能穿越回战国,我一定要给张仪这几条建议,让他的忽悠事业更上一层楼:

1. 买份忽悠保险:每次忽悠前跟对方签个书面合同,注明最终解释权归本人所有,免得像骗楚怀王那样闹上国际法庭。

2. 培养忽悠天团:光靠自己单打独斗太累,不如办个张仪忽悠培训班,批量生产说客,形成连锁忽悠产业。

3. 及时收手搞投资:忽悠来的钱别都花在车马随从上,买点秦国的土地、齐国的盐铁,等秦始皇统一后,直接当亿万富翁。

4. 跟苏秦组cp出道:与其互相拆台,不如搞个纵横双雄组合,巡回演讲卖门票,既能赚钱又能涨粉,香得很!

不过话说回来,要是张仪真听了这些建议,他可能就不是那个让六国闻风丧胆的忽悠大师了。历史的魅力就在于,这些有缺点、有手段、有智慧的人,总能在乱世中活出自己的精彩。

张仪用一生证明了一个道理:这个世界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有时候曲线救国刚直不阿更管用,能说会道埋头苦干更吃香。当然,前提是你得有张仪那样的脑子和脸皮——毕竟,不是谁都能把玩成艺术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