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书虫眼中的历史 > 第54章 李靖

书虫眼中的历史 第54章 李靖

作者:爱吃糯香藕片的张山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6 23:04:02

李靖:唐朝第一“战神批发商”,连皇帝都怕他太闲

第一章:差点被李渊“砍单”的潜力股

隋朝大业年间的长安城里,有个叫李靖的年轻人,天天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锦袍,抱着本《孙子兵法》在大街上晃悠。这人是官宦世家出身,舅舅是隋朝名将韩擒虎,按说前途无量,可他偏偏有个毛病——嘴碎,见谁都爱指点江山。

某天他蹲在城门口看士兵操练,瞅着瞅着就站起来嚷嚷:“你们这阵法不对啊,侧翼太弱,敌人从左边一冲就垮!”带队的校尉气得脸红脖子粗:“你行你上啊!”李靖还真就撸起袖子冲上去,拿着根树枝在地上画得乱七八糟,愣是把一群老兵油子说得哑口无言。

这事儿传到太原留守李渊耳朵里,老李正琢磨着起兵反隋,听说长安有这么个“军事理论家”,心里直犯嘀咕:“这小子是不是隋炀帝派来的间谍?”后来李渊带兵打进长安,第一件事就是把李靖捆到刑场,打算给这“嘴炮王者”来个痛快的。

刑场上,李靖看着明晃晃的大刀,突然喊:“李渊你个大傻子!你不是想打天下吗?杀了我你打得赢吗?”李渊愣了一下,心说这小子口气不小。旁边李世民赶紧凑过来:“爹,这李靖是韩擒虎的外甥,据说懂兵法,留着说不定有用。”

李渊摸着胡子琢磨半天,最终把李靖的“砍头单”改成了“试用装”:“行,给你个机会,去李世民手下当个参谋,要是干不好,还得回来挨刀!”

谁也没想到,这个差点成了“刀下亡魂”的年轻人,后来会成为唐朝的“战神批发商”——不光自己能打,还教出一堆名将,把大半个亚洲搅得鸡飞狗跳。

第二章:从“职场小白”到“南方拆迁办主任”

跟着李世民混的李靖,一开始过得并不如意。别的参谋都忙着给秦王写拍马屁的诗,他倒好,天天给李世民递“战术改进建议书”,从粮草运输到弓箭射程,鸡毛蒜皮写了三大本。李世民看得头疼,干脆把他打发到南方,跟着李孝恭去收拾萧铣的“梁国”。

萧铣这哥们在江陵(今湖北荆州)当皇帝,手下有四十万大军,战船从江头排到江尾,号称“长江霸主”。李孝恭是个纨绔子弟,见了这阵仗腿肚子转筋,天天在营里喝闷酒。李靖却乐了:“这萧铣就是个纸老虎,看我怎么拆了他的老窝!”

他给李孝恭支了三招,招招阴损:

第一招“枯水期突袭”。当时正值深秋,长江水位暴跌,萧铣觉得隋军战船开不进来,正忙着裁军回家收庄稼。李靖偏选这时候,让士兵们踩着浅滩推船前进,硬生生把战船开到了江陵城下。萧铣站在城楼上,看着搁浅在沙滩上还在往前挪的战船,差点把眼珠子瞪出来:“这也行?”

第二招“破船诱敌”。李靖故意把缴获的萧铣战船凿个洞,让它们顺流漂向下游。萧铣的援军一看,哟,皇帝的船都漂下来了,肯定是城破了,纷纷掉头跑路。等萧铣发现上当,早就成了“孤家寡人”。

第三招“忽悠式受降”。攻破江陵外城后,李靖下令:“谁也不许抢东西!萧铣的部下要是投降,官照当,工资照发!”城里的人一听,反正抵抗也是死,不如投降混饭吃,当天就有几千人爬城墙过来投降。萧铣看着空荡荡的皇宫,叹口气:“李靖这小子,比土匪还会抢人!”

就这么着,李靖没费多少力气就灭了梁国,把长江以南纳入唐朝版图。李渊收到捷报时,正在啃羊腿,差点把骨头吞下去:“这李靖……以前咋没发现他这么能打?”当即下旨:“封他为上柱国,以后南方的‘拆迁工程’,全归他管!”

第三章:突厥人的“噩梦制造机”,李世民的“定心丸”

唐朝初年,北方的突厥就像邻居家的恶犬,天天趴在边境龇牙咧嘴,时不时还冲进院子抢点东西。李渊在位时,打不过人家,只能送礼求和,憋屈得够呛。李世民登基后,拍着桌子喊:“必须收拾突厥!”满朝文武都推荐李靖:“这活儿也就他能干,别人去了怕是要被突厥人当烤串吃。”

贞观三年(629年),李靖带着十万大军,顶着零下三十度的严寒,偷偷摸到突厥颉利可汗的帐篷附近。这老头当时正搂着美女喝奶茶,听说唐军来了,还嘴硬:“李靖?就是那个打南方的小子?北方的冬天能冻掉他的耳朵!”

话音刚落,帐篷被掀开,李靖带着人冲进来,手里的刀还冒着白气。颉利可汗吓得光着脚就跑,连老婆孩子都忘了带。李靖在后面追,边追边喊:“颉利,把我大唐的贡品还回来!”

这场仗打得突厥人怀疑人生。李靖不光抢回了李渊当年送的礼物,还把颉利可汗的牙帐(相当于皇宫)拆了,连颉利穿的貂皮大衣都扒了下来,据说后来送给李世民当坐垫了。

最绝的是“雪夜突袭”那出戏。当时颉利可汗逃到阴山,假装要投降,想等开春再战。李靖看穿了他的把戏,对副将说:“咱们去‘接风’,顺便把他一锅端了。”

那天天降暴雪,能见度不足五米。李靖带着一万精兵,踩着没过膝盖的积雪,摸黑摸到突厥营地。哨兵冻得缩在帐篷里喝酒,直到唐军摸到帐篷门口,才醉醺醺地问:“谁啊?”李靖一刀把帐篷帘砍了:“查酒驾的!”

突厥人彻底懵了,在雪地里光着脚乱跑,被唐军砍得像切羊肉片。颉利可汗好不容易骑上一匹马,跑出去没多远,就被李靖安排的“伏兵出租车”拦住,捆成粽子送回长安。

消息传到长安,李世民正在早朝,一拍龙椅站起来:“李靖这老小子,干得漂亮!朕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当即下令大赦天下,还亲自给李靖写了首诗,虽然写得不怎么样,但诚意满满。

从此,突厥人一哭鼻子,妈妈就会说:“再哭,李靖就来了!”这招比什么都管用。

第四章:职场上的“不粘锅”,把皇帝忽悠瘸了

李靖打仗厉害,搞职场生存更有一套。他知道“功高震主”的道理,每次打完胜仗,第一件事就是写“辞职报告”,内容千篇一律:“陛下,我老了,打不动了,想回家带孙子。”

灭了突厥后,他又把这招拿出来。李世民拿着辞职报告,笑得直捂肚子:“老李啊,你才五十多,孙子都还没生出来呢,带啥?”李靖抹着不存在的眼泪:“陛下,我浑身是伤,上次打突厥时被马踢了屁股,现在还疼呢!”

李世民心里门儿清,这是李靖在表忠心。他故意把辞职报告驳回:“不行,南方的吐谷浑又闹事了,还得你去。”李靖一听,立马站起来:“陛下放心,我这就去收拾他们,保证打他们满地找牙!”刚才的“伤”仿佛瞬间好了。

吐谷浑是青藏高原上的部落,仗着地势高,唐军不好打,天天在边境搞事情。李靖带着大军过去,发现这地方连水都喝不上,士兵们天天拉肚子。他眼珠一转,想出个“焦土政策”:“把沿途的野草全烧了,让吐谷浑的马没草吃!”

吐谷浑可汗伏允看着光秃秃的草原,气得直骂娘:“李靖这混蛋,不给马留活路啊!”他带着人往西边跑,想等唐军断粮撤退。没想到李靖是个“徒步爱好者”,让士兵们扔掉辎重,轻装前进,在沙漠里追了二十多天,把伏允的家底全抄了。

伏允最后逃到柴达木盆地,身边就剩几个随从,连水都喝不上,只能喝自己的尿。他看着远处追来的唐军,叹口气:“李靖这老东西,比沙漠里的蝎子还毒!”干脆拔刀自刎了。

打完吐谷浑,李靖又写辞职报告,这次李世民没拦着,给了他一堆赏赐,让他回家养老。可没过几天,李世民就觉得不对劲:“没李靖在,朝堂上咋这么冷清?”赶紧让人去李靖家:“老李,来宫里聊聊天,朕给你炖了羊肉汤。”

两人一见面,李世民就诉苦:“吐蕃那小子又不听话,你说咋办?”李靖喝着羊肉汤,含糊不清地说:“简单,派个人去吓唬吓唬,就说我李靖要亲自去……”话没说完,吐蕃的求和使者就到了,据说在路上听说李靖要出山,吓得连夜赶路。

李世民看着使者送来的贡品,对着李靖竖起大拇指:“还是你厉害,躺着都能打胜仗。”

第五章:“战神批发商”的养成秘籍

李靖不光自己能打,还特别会“批发”战神。唐朝初年的名将,一大半都是他的徒弟或部下,比如李积、苏定方、侯君集,个个都是能独当一面的狠角色。

他教徒弟有个怪癖,从不讲大道理,就让他们跟着自己“看现场”。打突厥时,苏定方还是个毛头小子,李靖让他带两百人去偷袭,临走前就说了句:“记住,别跟他们打招呼,直接动手。”苏定方照着做,一战成名,后来成了灭国专业户,一辈子灭了三个国家。

侯君集这小子有点小聪明,总觉得自己比师傅厉害。李靖教他兵法,故意留一手。侯君集跑去跟李世民告状:“陛下,李靖藏私,不想教我真本事,肯定是想谋反!”李世民把李靖叫来问话,李靖冷笑:“他连基本的阵法都没学会,就想学怎么带兵谋反,我敢教吗?”后来侯君集还真谋反了,被李世民砍了头,证明李靖看人确实准。

最有意思的是李积,这哥们跟李靖亦师亦友,两人经常一起喝酒吹牛。有次喝高了,李积问:“师傅,你说咱俩谁更厉害?”李靖指着他的肚子:“你啊,你肚子里能撑船,我不行,我眼里揉不得沙子。”后来李积果然成了唐朝的“政坛常青树”,历经三朝不倒,而李靖则早早退休,乐得清闲。

李靖还写了本《李卫公兵法》,据说里面全是打仗的“阴招损招”,比如怎么假装撤退、怎么用女人当诱饵、怎么在酒里下药。这本书后来成了唐朝军官的“必读书目”,人手一本,就像现在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有次李世民想看看这本书,李靖找了个借口:“陛下,这书太毒了,怕您学了变坏。”气得李世民差点抢过来。其实李靖是怕皇帝觉得他“教坏”武将,故意藏着掖着,直到他死后,这本书才流传出来。

第六章:退休生活太精彩,活成了神话

贞观九年(635年),李靖正式退休,开始了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他不像别的老干部那样养花遛鸟,而是玩起了“跨界”:

一是当“风水大师”。据说他给人看宅基地,分毫不差,连地下有多少石头都能算出来。长安城里的达官贵人,都排着队请他去“看风水”,红包收到手软。

二是搞“发明创造”。他嫌当时的弓箭射程太近,自己琢磨着改进,造出一种“三石弓”,能射穿三层铠甲。李世民听说了,让人批量生产,装备给军队,成了唐军的“制式武器”。

三是写“科幻小说”。他跟人说自己见过“不明飞行物”,还说天上有“神仙打仗”,听得老百姓一愣一愣的。后来有人把这些故事编成书,叫《李卫公问对》,半真半假,成了唐朝的“畅销书”。

最绝的是“装病骗皇帝”。李世民晚年疑心病重,总担心大臣谋反,唯独对李靖放心。有次李靖“病”得快不行了,李世民亲自去探望,见他躺在床上哼哼唧唧,眼泪都快下来了:“老李啊,你可不能死,你死了谁陪朕聊天啊?”李靖心里偷乐,表面上还在咳嗽:“陛下……臣……臣想喝碗羊肉汤……”

等李世民走了,李靖一骨碌爬起来,端起早就备好的羊肉汤大口喝,边喝边跟儿子说:“你爹我这演技,不去当戏子可惜了。”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靖去世,享年七十九岁。李世民听说后,哭得跟个孩子似的,罢朝五天,还把李靖的画像挂在凌烟阁,排在第八位——前面七个要么是皇亲国戚,要么是文臣,就他一个纯粹的武将。

第七章:被神话的“托塔李天王”,背后全是套路

李靖死后,名声越来越大,慢慢被老百姓捧上了神坛。到了唐朝末年,有人说他死后成了“战神”,专门管天上的军队;宋朝时,又有人给他安了个“托塔李天王”的头衔,说他手里的塔是李世民赐的,能降妖除魔。

这事儿其实是有套路的:

一是皇帝“推波助澜”。唐朝皇帝为了彰显“天朝上国”的威风,故意夸大李靖的功绩,说他“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连神仙都怕他。

二是道教“蹭热度”。道教把李靖拉进自己的神仙体系,说他是“道教护法”,能保佑国泰民安,这样就能吸引更多信徒。

三是民间“添油加醋”。老百姓喜欢听英雄故事,把李靖的事迹越传越神,比如“夜袭阴山”变成“夜闯天宫”,“大破突厥”变成“捉拿妖魔鬼怪”。

到了明朝,吴承恩写《西游记》,干脆把李靖写成“天庭军委主席”,还给他安排了个儿子哪吒,成了家喻户晓的“托塔李天王”。估计李靖自己都没想到,死后竟然能“升职加薪”,从人间的将军变成天上的神仙。

其实,真实的李靖没那么神,就是个会打仗、懂职场、活得通透的“老狐狸”。他知道什么时候该出手,什么时候该收手;什么时候要露锋芒,什么时候要装糊涂。这种“能伸能缩”的本事,比他的兵法还厉害。

就像他自己说的:“打仗靠的不是刀枪,是脑子;做人靠的不是脾气,是分寸。”这话放到现在,依然适用。

如果你去陕西咸阳的李靖墓看看,会发现他的墓碑上刻着“大唐故尚书右仆射特进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赠司徒并州都督卫景武公之碑”,一大串头衔,看得人眼晕。但最让人记住的,还是那个在雪地里追突厥、在朝堂上装糊涂、在退休后玩跨界的“老顽童”战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