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服装品牌主理人 > 第38章 创业小队再聚首

服装品牌主理人 第38章 创业小队再聚首

作者:汪小闲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8 09:21:41

深秋的杭州,风里都掺着桂花香和新布头那股子生劲儿。我猫在四季青市场边上那个租来的小破仓库门口,看着几个搬运工把最后几箱印着“SUdU”的潮牌衣服摞上铁架子。铁门一开,灰在斜阳里乱飞,这情景,咣当一下就把我砸回了两年前——那会儿我刚从浙江水利水电学校报到完,蹬着辆快散架的二手三轮,车斗里盖着防水布,底下是我设计的头一批“水墨武侠”t恤,满杭州的夜市流窜。路灯底下,我们几个年轻的影子抻得老长,活像几个不安分的音符,一头扎进了这个城市的夜色里。

兜里手机“滴滴滴”震个不停,淘宝旺旺的催命声跟隔壁仓库“刺啦刺啦”撕胶带的声音较着劲。仓库里头那台老电脑屏幕上,订单跳得正欢:上海松江大学城急着要三十件侠客卫衣;义乌小商品城那姓张的老板,在阿里旺旺上追命似的要看我“降龙十八掌”针织衫的图。北面墙上,钉满了纸片子,全是各个学校代理的联系方式,那密度,比村里的标语都密实。浙大城院的雯雯发来彩信,照片里她发展的六个二级代理,正在理工生活区摆摊,姑娘们笑嘻嘻举着“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手写纸板,背景那折叠桌上铺满了我设计的卫衣,暗纹里还藏着个小篆体的“剑”字,这设计的心思,也就懂行的细看才明白。

门口拖鞋“啪啪”响,碟片哥趿拉着人字拖晃悠进来。我正给四季青档口的阿芳姐发新款预览图呢。他手指头弹了弹墙上那张都快掉色的夜市排班表:“哟呵!汪大设计师,地头熟路,这是要‘王者归来’啊?”

“咳,老地方总得腾出来给学弟学妹们扑腾,”我把仓库钥匙在手里一转,铜齿刮着练摊磨出来的老茧,“下沙那四个摊位,我给美院那几个姑娘了。好家伙,干劲比咱们当年还冲!听说上个礼拜在文泽路地铁口,光我那个‘任我行’系列的卫衣就干出去快两箱!”

窗户缝儿里钻进来一丝甜甜的桂花香,混着刚拆包的棉麻料子味儿。这味儿一下就把回忆勾起来了——那时候,我们还在汽车东站天桥底下“打游击”呢,一边躲着城管的探照灯,一边得吆喝刚出“SUdU”武侠t恤。那日子,提心吊胆,可那股子生猛劲儿,现在想想还挺带劲儿。

天慢慢擦黑儿,橙黄的夕阳漫进了仓库。突突突一阵响,南希骑着她那小电驴三轮到了,车斗里撂着汽车东站夜市今天的流水账本。我俩往堆货的纸箱上一蹲,掏出计算器噼里啪啦对账。算盘珠子响,话头也跟着蹦:“阿里诚信通的年费该续了…”“浙传那边的代理刚问能不能搞点独家设计,别家没有的…”对完账,南希临走前从车斗拽出个泡沫箱:“喏,林夕让带的,火车南站那边新开的卤味店。”盖子一掀,嚯!猪头肉那股又香又蹿的油味儿顶鼻子就上来了!就跟那年冬天一样,收摊儿冻得哆嗦,挤在舟东那破奶茶店里分半斤猪头肉,油纸垫在掉漆的桌子上,五个油乎乎的指头印,到现在还印在我们第一版创业计划书的封皮上,像是某种原始股权的烙印。

快毕业了,当初一块儿光着膀子干的“创业小队”又凑齐了,这感觉有点拧巴。你说它是转了一大圈吧,也对;可又像谁给你按了个倒带键,咣当给你拽回起点,只是兜里鼓囊了点,肩上沉了点。正感慨呢,“哗啦啦”一声,卷帘门拉到底。

兜里那老掉牙的手机突然扯着嗓子嚎起来“老鼠爱大米”,是我妈:“仓库里面阴冷吧?你爸这老糊涂!非要把家里的电热毯给你寄去……” 抬眼一瞧,仓库玻璃门上我的影子:牛仔外套肩头还沾着线头,皱皱巴巴。这影子猛一下让我想起03年夏天那个暴雨夜,蹬着三轮冲庆春路夜市,雨点子跟瓢泼似的,硬是把印着“地摊爆款”的传单浇成了蓝糊糊的一团。后头一辆奥迪的大灯像探照灯似的打过来,后视镜里反光,刺得我睁不开眼。那辆陪我闯过风风雨雨的三轮,现在还撂在仓库角落里,钥匙圈上刻的“天道酬勤”,早被时间磨平了,不使劲瞅都认不出来。

深秋的杭州晚上是真冷。我缩在这个租来的小仓库里,扒拉着桌上的账本。淘宝店铺后台那成交记录密得跟蚂蚁搬家似的,在Excel表上慢悠悠爬。阿里巴巴1688的后台,“叮咚”、“叮咚”隔会儿就蹦个批发订单。各个学校代理的提成单子拉出来,快赶上部队行军铺盖卷长了。

窗台上,搁着我那褪了色的第一版《摆摊许可证》,塑料封套里还夹着张发黄的纸条,上面几个歪歪扭扭的名字——那是头一批“侠客行”t恤卖光后,在舟东路边摊,用圆珠笔写的分红协议,大家伙儿都按了手印的。后来呢?保田奔广州做外贸去了,国浩跟胖妹回开了“金胖商城”,伟胜自己捣鼓起1688批发,戴君斌弄了个淘宝店,小茹又回去跑夜市了。兜兜转转,就剩我、林夕、南希、**,加上碟片哥,算搭了个“新五人组”,就守着“SUdU”这块牌子继续往前拱。

给景芳亭夜市补完刚设计的“江湖女侠”新货,一头钻进了旁边的沙县小吃。蒸笼的热气糊得墙上的裂缝都看不清了。恍惚间,好像又瞧见大二那年,我们几个挤在定海新村那出租屋里盘货的样子。新做的衣服摊床上,还沾着墙上掉下来的黄点子粉。老板端上来碗馄饨汤,葱花漂在油花儿上。那油花儿晃晃悠悠的,冷不丁就映出我爸那张脸——那年寒假我给他带了件自己设计的羊绒大衣回去,他一直放到开春暖和了才舍得剪吊牌,可那包装盒上烫金的“SUdU”,他没事就拿袖子擦擦,宝贝得不行。勺子碰碗边“叮当”一响,远处火车过钱塘江大桥那“轰隆隆”的声音传过来,嘿,跟我的1688后台时不时蹦出来的询单提示音,一模一样!这动静儿听着就让人来劲,感觉全国各地的买卖,正顺着网线四面八方涌过来呢。

仓库最顶上的铁架,摞着堆还没打字的空白吊牌,“SUdU”那几个字母在昏黄的灯泡底下,闪着廉价的亮粉金光,贼晃眼。这亮堂劲儿,跟我新别在衬衫口袋上的名片一个样:汪小闲 - SUdU产品推广经理。下头那电话号码,闻着还有股刚印出来的新鲜油墨味儿。

碟片哥再次趿拉着拖鞋晃进来,我正往1688后台传刚拍的“降龙十八掌”针织衫实物图。“嗬!真把自己当汪经理供上了?”他手指头一弹我胸前的名片夹,那塑料壳子里还挤着去年印的“夜市联盟总策划”和“大学生创业导师”两张旧名片,叠在一块儿,瞅着有点搞笑。

“嘿,总得让人家乡镇供销社的王主任知道该叫咱啥吧,”我笑着把刚打包装好的两箱新货推给他。箱子透明胶带封口上贴着花花绿绿的标签:红的走淘宝直发,蓝色的给四季青档口阿芳姐,黄的分给下沙大学城那帮学生代理,至于黑的那箱,得赶紧上车,今晚夜班货轮发嘉兴。

上回设计的“流星剑”卫衣放胖妹店里挂了小半月,价签从89一路滑到39。周末,碟片哥开着他那神车五菱,拉上我奔了临平的集市。车头挂着“SUdU特惠专场”的红布横幅,秋风吹得哗哗响。二十块钱印的一沓名片跟撒纸钱似的撒出去,见人就说“杭州新兴国潮品牌清库存”。其实门儿清,这批侠客主题是季节限定款,吊牌都是上礼拜临时赶工缝的!

我正站在面包车顶扯着嗓子吼“最后十件!通通二十块处理!”,一眼瞅见中学门口戴红箍的大爷溜达过来了。“卫生管理费”,八块。我的嗓子,可是当年在庆春路夜市给保田他爸厂子鞋搞促销练出来的真功夫,肺活量顶得上半个小号手。

大学城推广比预想得顺当。那天在浙大紫金港大草坪上,五个学生围着我装满新款武侠印花样的箱子,没咋犹豫就把代理协议签了。每人胸前也挂名片,头衔是“校园时尚顾问”,跟我这“经理”配套似的。有个染紫头发的姑娘,捏着我刚设计的“轻功”雪纺裙腰身那儿左看右看,眉头拧着:“版型吧…说复古也行…但总觉得差点意思?我在四季青看到件印花差不多,贵五块,可好卖太多了。”

我没吭气,掏出计算器啪啪一通按,把分成比例的数字戳她眼前。她盯着那跳动的绿色数码管,眼神里那点挑剔劲儿,像冰棍见了太阳,慢慢就化了。那天收摊往回走,瞥了眼五菱面包车的后视镜,好家伙,镜框里塞满了各校代理递来的纸条片片,五颜六色,活脱脱像个堆满金属亮片的小圣诞树。

等那批一万五千件从代销厂清仓来的小整单堆进仓库,我和碟片哥蹲在门口就着卤鸭头啃面包。纸箱子一个个拆开,跟开盲盒似的:中年款老夹克、奇奇怪怪的大妈衫,甚至还刨出几件童装毛衣,整个一锅大杂烩!“我靠!”碟片哥拎起件荧光粉、花得能闪瞎眼的大妈衫,眼白恨不得翻到天上去,“咱汪大设计师的国潮精品店要卖这个?卖给谁?给广场舞大妈加点梦幻色彩?”

我俩直接把五菱面包车的后座给卸了!装上那堆杂七杂八的衣服,跟游牧民族似的开始扫荡各个乡镇集市。在塘栖镇头几天挂“十九块一件”,撑到第三天降成十五块。那天下午正吆喝着,几个戴红臂章的就晃悠过来了。手忙脚乱收摊时,发现一个车胎还瘪了!蹲马路牙子上吭哧吭哧补轮胎,后背晒得暖烘烘的,大二那年蹬三轮让宝马溅一身泥浆的憋屈事儿,猛地又撞进脑子里。

深秋清晨那个冷,吸口气都能凉到肺叶子上。我裹着件军绿大衣,在余杭镇菜市场门口抢了个临时摊位。处理过来的这批便宜衣服皱巴巴堆在塑料布上,像座花花绿绿的小山。写着“八块”、“五块”的价签被冷风吹得直翻跟头。叫卖声中,穿睡衣的大妈和拎菜篮子的大爷挤来挤去。有个瘦小的阿婆,捏着三块皱巴巴的零票子,非要拿走一件少了个纽扣、印着蹩脚“太极拳”的男衬衫。“就当抹布蛮好。”她说。

那天收摊,点着手里一大把又软又皱的毛票,还没数清呢,四季青阿芳姐电话就打来了。她一开口就要我们把仓库里那批带“太极”啊这类偏中老年风的款,全清给她!“一块走!八块钱我全部要了!”——原来我在乡镇集市瞎扑腾试水卖过的款式,正顺着阿芳姐这张盘根错节的网,流向更远的县城小摊小店。你看,这市场就是个筛子,也是一张网,你以为没用的东西,换个地方,可能就成了香饽饽。生意嘛,关键得找到接盘的下家,就像水往低处流,钱在缝里走。

盘在仓库角落翻看下沙大学城几个代理发来的总结报告,猛然发现他们不知不觉已经把我们的货,铺到了大学城周边二十六个乡镇点上!地图上插的小旗子都快放不下了。手机屏幕一亮,合作加工厂的老李发来消息:“汪总,在?明年春装有啥想法不?我这边还能再帮你代工五千件新款。”我抬眼瞅了瞅窗台上那盆绿萝,蔫头耷脑叶子卷着边,叶子上还蒙着上次去乔司镇赶集,泥巴车开过溅上去的一层灰。

和碟片哥他们在沙县小吃油乎乎的小桌边盘账。单子上爬满了各种颜色的数字:淘宝店像种地,稳扎稳打;1688批发像开闸放水,量大跑得快;大学生代理这条线,就像织了张挺结实的渠道网;乡镇地摊清库存这招,比我们预想的还快,效率杠杠的。

大家正吸溜着面条算钱,**突然指着墙上电视大叫:“哎!快看!这不是咱那批清掉的联名款么?”电视里,模特穿着件双排扣风衣走秀,那款型,那剪裁,跟我跟碟片哥鼓捣半天最终放弃的“侠骨柔情”系列,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可领口那吊牌,换成了几个花里胡哨堆一块儿的意大利字母组合。再看底下的价格标签后头那串零……我眼晕,一时半会儿还真数不过来! 瞧瞧,设计这玩意儿,有时候不是东西不好,是穿在谁身上、贴在啥牌子下面。江湖水深,你的宝在别人那儿可能就是根草,反过来也一样。

那天晚上,定江路上,估计是喝了点,脚下有点飘。两边霓虹灯晃眼,“SUdU”四个大字的投影歪歪扭扭地打在仓库外墙上,光影晃动,像条费劲蜕皮的旧蛇。晃晃悠悠路过四季青市场后巷,正撞见清洁工往垃圾车里装大纸箱。箱口开了,一堆明显剪了标的次品衣服冒出来,某个我瞅着眼熟的Logo在昏黄路灯底下一闪,灭了。裤兜里的手机又是一震,摸出来看,是大学城最活跃那个代理小张的信息:“汪哥!知道你底子好!咱能设计点独家爆款不?就那种只有咱代理能卖的款?兄弟们(包括那几个妹子代理)都憋着劲儿呢!就觉得你这味儿正!”

我抬起头,望着被城市灯火映得跟蒙了层毛玻璃似的月亮。那个紫发姑娘拧着眉头说“版型差点意思”的样子,格外清晰地又冒了出来。裤兜里印刷厂送的烫金名片还硌着大腿。“产品推广经理”…我伸手摸了摸它硬硬的边角,心里转了个弯:经理?这名头听着管人管事,可说到底,咱靠啥吃饭?还不是裤腰带上挂的那点设计手艺?下回印片子,是不是该把那“经理”抠了,换成“首席设计师”?管用不管用,试试水呗!

脑子里还在琢磨紫发姑娘的话和下张名片咋设计,手机又鬼叫起来,老妈的声音絮叨着:“儿子啊,你爸把你寄回来那件羊绒衫锁柜子里了,非说要等你毕业典礼才舍得拿出来穿……”我下意识想去摸烟,指尖却碰到那张硬邦邦写着“汪小闲-产品推广经理”的烫金名片,一股凉意。这时,笔记本屏幕幽幽的蓝光刺眼,正停在“企业法人注册流程”的网页上。鼠标指针在那个【名称核准】的按钮上,一闪一闪。

这闪烁的光点,像个小钩子,猛地把我拽回大三刚开学:辅导员黑着脸把我堵在办公室门口,手指头都快戳到我鼻子尖了:“汪小闲!你再为了搞你那衣服生意逃课,考试挂科,学位证还要不要了?!”那声音又干又硬,带着股“恨铁不成钢”的劲儿,砸在耳朵里生疼。

当时我拳头攥得死紧,手心全是汗。现在想想,那感觉,就跟后来在乡下练摊儿被城管追着满街跑的心跳一样,咚咚咚敲着鼓点。学校讲的是纪律,是盖章的证;社会要的是你能把饭变出来的本事。这两条道儿,有时候看着是直的,走着走着,就拧成麻花了。能不能解开?看命,也看你脖子硬不硬。

夜深透了。仓库里只有验货手电筒的光柱在货堆里扫来扫去,光柱里翻飞的棉絮绒毛,倒像极了冬天在四季青天桥底下躲着喝西北风时,呵出来的白气。

突然,“哗啦”一声响!仓库卷帘门被猛地掀开!碟片哥和林夕连推带拽,把个大家伙给顶了进来——是从四季青阿芳姐那儿连哄带借弄回来的热转印烫画机。

“快快快!”我嗓子有点发干,指着堆在墙角那批光秃秃、还裸着的加绒卫衣,“这批最基础的款,全给我印上‘SUdU’!要大个儿的!印在正后背!就用咱最早设计那个水墨山峦带剑穗的老图标!”那是啥?那是老子设计路上头一个算数的脚印!

林夕甩了下短发,利索地从小三轮后座上跳下来,马丁靴“咚”一声踏在水泥地上,仓库的灰都震了三震。她那利落的剪影,跟刚认识时那个窝在学校阴暗潮湿地下室里、用二手缝纫机修补第一代SUdU样品的姑娘,模糊地重叠着。只是那时候她眼神怯生生的,现在那眼神?亮得像淬了火的刀刃!人嘛,都是在事儿上磨的。躲过几回城管,经手过几批货,跟人砍过几回价,眼神就变了。这眼神,学校里教不出来。是汗珠子摔地上,再让日头晒出来的盐碱花。

临平镇的周末集市,永远是最闹腾的。周六大清早,我就站面包车车顶上,举着喇叭,迎着露水和灰尘开腔:“瞧一瞧看一看!杭州本土设计师原创潮牌‘SUdU’特惠专场!武侠国风!中性百搭!”车头挂着“SUdU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横幅,被早晨露水打湿了,蔫头耷脑地坠着。车斗边围着一群穿睡衣、睡眼惺忪来赶早市的大妈大姐,手指头在“江湖小侠”针织衫堆里挑挑拣拣。

蹲集市马路牙子上扒拉盒饭,兜里手机走调地唱起来了,是浙传学生代理的负责人,声音兴奋得能点着火:“汪哥!大喜事儿!我们这边一寝室长,要订五十件你那‘侠客行’基础款t恤当班服!就冲你那行书‘侠’字够拽!定金打你支付宝了,快查!”盒饭里的油汤一晃荡,差点泼我一身油点子。

从那以后,那辆后座被卸掉的五菱,载着我设计的衣服还有我们几个人,真跟候鸟似的,在各个地方迁移。在余杭镇菜市场门口,**把件设计最夸张、荧光粉底加上黑色粗大“拳”字的套头衫(这系列后来悄悄改名叫“狂侠”了)硬套在一个塑料模特架子上,抄起喇叭就喊:“出口韩国的!正宗外贸尾单精品!手慢无!”人群“呼啦”一下还真给围上去了。乔司镇的夜市,天刚擦黑,人流最旺。南希眼疾手快给几件童装毛衣挂上临时打印的“韩流同款”小纸牌(其实设计平平,就胸口绣了个小小的“御剑”),刚挂上没两分钟,城管那贼亮的手电光束就刺破人群扫过来了!只听“哗啦”一声,我和南希几乎像条件反射,扯着塑料布的四角,卷起来拖着就跑!三轮车链条被踩得咔咔响,碾过石子路,身后塑料布摩擦地面,“沙沙”地响,月光碎了一地。

那晚回到仓库门口,蹲地上数白天收上来的钱,毛票、块票皱巴巴一堆。数着数着,在整理一件退回来的男式夹克时,摸到内衬口袋里有张纸疙瘩!掏出来一捋,竟然是张泛黄的期中考试卷!抬头写着“xx小学五年级三班王xx”,作文题目《我的理想》,抬头上打了个大大的红问号。下面用铅笔歪歪扭扭写了半句:“我长大了想当……”,后头空着。捏着这张卷子,仓库灯泡昏黄,心里头那个滋味,酸得像泡老坛酸菜。这衣服打哪儿来的?八成是哪家服装厂工人子弟,跟着爹妈在厂里写作业夹进去的。那份没写完的“理想”,就这么跟着这件设计平庸、没人要的夹克,一路流转,最后落到了我这个摆地摊、搞“潮牌”的小老板手里。这东西放他作业本里,是未竟的念头;放我仓库里,成了过气库存的注脚。东西没变,位置变了,价值就天差地别。像不像我们这些人?得把自个儿放对了筐子,身价才能往上蹿。

盘在仓库角落货箱上,翻看雯雯从浙大城院发来的照片。照片里,那六个姑娘在宿舍生活区支着折叠桌,撑着的“SUdU服饰大学生创业点”手写牌子被风吹歪了。这画面,猛地劈开了我的记忆——跟当年庆春路夜市,我们用废纸箱板子写的头一次“SUdU原创设计”招牌,简直一个妈生的!又薄又旧,看着是寒酸,可照片里她们脸上那股子劲儿,眼里那点亮光,跟我当年一模一样!

顺手摸出钥匙串,上面挂着个用旧了的U盘。怼进那台同样“饱经沧桑”的笔记本屁股后头。屏幕蓝幽幽的光,映在旁边墙上贴的那张巨大的手绘杭州地图上——地图上细红线绕满了,像蜘蛛网,从四季青到小和山高教区的每条公交线都标着。那是多少趟来回奔波烙下的印记。点开U盘里存的样衣设计稿文件。新一批“江湖侠女”系列的水墨图样跳出来。看看屏幕上跳出来的线条,再看看那张蛛网般的地图。

“碟片哥,”我把张刚打好的配货单拍在他胸前,“今儿晚上你先跑趟浙大玉泉,把货送到,顺道把我这名片,” 我指了指桌上刚打印好、还带着热乎气的写着“汪小闲 - SUdU首席设计师”的样品,“递给美院那几个鬼点子多的丫头,让她们参谋参谋,有啥说法没。”他那盒新印的“渠道总监”名片在节能灯惨白的光底下,也透着点廉价的、塑料片似的金光。

时间这东西,就在打包发货、改设计、被催单、跑集市里嗖嗖飞。那天正缩在四季青仓库二楼小隔间里,抓耳挠腮地憋我那篇拖到姥姥家的毕业论文呢,电脑屏幕右下角突然又蹦出那个代理小张的头像,滴滴滴响得闹心。

“汪哥汪哥!独家爆款!独家爆款!啥时候能整出来啊?兄弟们这腔激情都快等成冰碴子了!”

鼠标停在论文那堆枯燥的理论模型上,半天没动弹。脑子里像放电影:紫发姑娘挑剔的眼神、阿芳姐压价时刮刀似的嘴皮子、碟片哥蹲路边补轮胎那背影、代工厂老李那客气的“汪总”、还有辅导员那句硬邦邦的“学位证还要不要了?”……全搅和在一块儿。

就在这时,屏幕底下阿里旺旺的窗口又闪了一下。四季青档口的阿芳姐。

她的消息永远是那么单刀直入,带着实战派的精准:“小汪,新款图看了。印花还行。但你这批‘轻功’雪纺,臀围放量得再打一寸半。南方姑娘骨架大点,放开点好卖,信我的。”

我盯着聊天框里那个醒目的“一寸半”,手指头在笔记本触摸板上无意识地敲着。大学这几年算的是水利工程的管道水压混凝土。现在算的是衣服的臀围腰围肩宽针脚密度。我有时候是真犯迷糊:我这上的到底是水利水电大学呢?还是这大学不知不觉把我变成了一捆可以往缝纫机上架的布料?这他妈到底谁在改造谁啊?这困惑,就跟以前学校老师那些个话一样,说起来一套一套,细想想挺逗:

小学老师:“不读书?以后初中都考不上!”

初中老师:“现在不拼命学?高中大门朝哪开?!”

高中老师:“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努力?大学门缝儿都不让你摸!”

进了大学,辅导员叨叨:“四年混过去?毕业就得失业!”

可等真一脚踏进社会这口大染缸,在水里扑腾几圈呛几口水之后,常听见人家说的却是:“你在学校到底学啥了?一点真本事都没有?”……你听听,这问题,问得我也懵圈。

要我说啊,这事儿,得反过来看。你看那些在市场上兜里揣得鼓鼓囊囊、路子越走越宽的角儿,哪一个不是被真刀真枪练出来的?路都是蹚出来的,没啥祖传秘籍。那些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老百姓,聊起赚钱这事儿,脑子里的概念,细琢磨,根子都在小时候的课本里呢!大道理谁不会讲?满天繁星似的。可光指着那些道理去发财?那感觉就跟你半夜在陌生屋里找电灯开关似的,左撞墙右磕腿,脑门都磕肿了,那灯,指不定还在哪猫着呢!为啥?开关的位置,说明书上可没画。这说明书,得自己摸黑画。

就像小时候父母训孩子,话都差不多:“好好念书啊!长大了当医生!当老师!当科学家!那才是正经出息!”孩子们被这金光闪闪的目标撵着,吭哧吭哧学,拼死拼活考。千辛万苦,毕业证学位证到手,正准备着去大展拳脚呢。抬头一看,懵了。社会这台大戏,早就唱过中场休息了!些个受人尊敬、钱也多多的“医生”“老师”“科学家”……这些好坑位,就那么点。早就被家里有路子的、或者运气爆棚抽中“出生彩票”的、再或者就是跑得贼快脑子特活络的选手稳稳当当占了坑。这块蛋糕切好的份儿,远比你想得要少得多。这冰冷的现实铁板又厚又硬又凉,横在那儿,扑灭了多少年轻心口那团冒着蓝火苗的热气?梦想太大,坑位太少,这就是咱们这代人的现实拧巴。

窗外的霓虹灯光穿过不太干净的玻璃,在地板上投下晃动的色块。仓库里安静得很,只有旧空调扇叶嗡嗡转。空气里新布料混着打印墨水的味儿更浓了。我抓起笔,在那张空白的A4纸上开始勾草图。这次是想整个改良的对襟中式外套,侧边开衩要利落点儿。脑子里乱哄哄的:是武侠故事里的剑气纵横?还是自个儿创业这一路的拳打脚踢?这稿子上该泼啥?是凌厉的锋芒?还是那股子怎么也按不垮的倔劲儿?

笔尖划在纸上,“沙沙”作响,在空旷的仓库里回响。听起来,有点孤单,又有点像在划桨——谁知道会划到哪去呢?反正,桨,是握在自己手里的。创业这条漫漫长路,靠的就是这点光,这点气,一点点往前拱。商业的本质是什么?是活着,用尽一切办法,活好一点,然后再活好一点。我那印着“SUdU”的衣服,最终能走多远,爬多高?不知道。但咱得这么走,得这么爬。这条路,它就在这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