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呐,都有个毛病:日子过得太顺当的时候,就容易把好运气当成是常态,觉得太阳每天都会照样升起,压根想不到老天爷会突然变脸。企业也是这样,业绩长红,团队和谐,一切都在轨道上跑着,从上到下就容易弥漫着一股乐观劲儿,觉得按这个节奏干下去,前途一片光明,啥坎儿都能迈过去。
SUDU的2019年,就是这么个“顺得让人心虚”的年份。十周年庆典的喜悦劲儿还没完全过去,双十一、双十二的战报又是一个比一个亮眼,全年业绩铁定要创历史新高。杭州城里,圣诞树早早地亮起了灯,商场里“Jingle Bells”唱得欢快,空气里都飘着年终奖的味道。我们公司内部,更是热火朝天,各部门都在为两件大事忙得脚不沾地:一是做最后的年终业绩冲刺,二是筹备一年一度、规模空前的公司年会——这次可是要包下整个国际会议中心,好好风光一把的。
那时候,每天早上的晨会,都开得像战前动员会。刘春宇唾沫横飞地汇报着每日增长的销售数据,吴永浪兴奋地讲解年会的舞美方案,南希核算着年终奖的预算方案,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一种“丰收在望”的喜悦和忙碌。我也被这种情绪感染着,觉得团队经过十年的打磨,终于进入了“自动巡航”的舒适区,我这个当家人的,似乎可以稍微松口气,享受一下胜利果实了。
转折,发生在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周一早晨。
照例是高管晨会,各项议程按部就班地进行。快结束时,负责舆情监测和品牌公关的年轻员工小赵,按流程做例行信息通报。小伙子刚毕业没多久,做事一板一眼,他念完几条行业动态后,翻了一下手里的iPad,像是忽然想起什么似的,用一种略带不确定的语气,补充了一句:
“哦,还有……就是,最近一些新闻网站上,好像零星有提到,武汉那边出现了一种‘不明原因的肺炎’,当地卫健委发了个通知,让市民注意防护,但也没说太多。嗯……就这些。”
他说这话的时候,语速很快,声音也不大,更像是在完成一个汇报流程,确保自己没有遗漏项。
这颗小石子,投进了沸腾的锅里。
当时,几乎所有人的反应,都可以用“麻木”来形容。
刘春宇正低头刷着手机上的实时销售数据,头都没抬,随口“嗯”了一声。
吴永浪在跟旁边的林夕低声讨论年会主持人串词的一个细节,似乎根本没听见。
南希在核算一个数据,微微皱了下眉,可能本能地觉得“肺炎”俩字跟“健康”相关,便惯例性地抬头对行政部负责人说了句:“李经理,最近流感高发,提醒一下大家注意办公室通风,洗手间多备点消毒液。”
那位李经理连忙点头记下,这在他眼里,也就是个常规的行政保障工作。
其他人,要么在收拾笔记本准备散会,要么在回复手机上的紧急信息。
整个会议室里,没有任何人表现出特别的警觉。在当时的信息环境里,这则消息太“微不足道”了:武汉,距离杭州千里之遥;“不明原因肺炎”,听起来像是个医学探讨范畴的名词,远不如“非洲猪瘟”对肉价的影响来得直接;而且官方通报语气平静,更像是一则季节性、地域性的普通公共卫生提醒。
就连一向以心思缜密、危机感强着称的我,在当时那种一片大好的形势下,神经也松弛了。我脑子里瞬间闪过的念头是:哦,武汉,华南海鲜市场?是不是跟卫生条件有关系?天冷了,是呼吸道疾病高发期,正常。
我只是凭着一种“老板要对员工健康负责”的本能,顺着南希的话,对行政部李经理多嘱咐了一句:“老李,南希说得对。马上过年了,大家出差、返乡的多,健康是大事。你关注一下这个事,必要时给员工发个温馨提醒,强调一下个人卫生的重要性。”
我的语气很平淡,和叮嘱“天冷了开暖气”没什么两样。没有要求成立应急小组,没有要求盘点库存口罩,更没有要求制定任何业务预案。在我,以及所有核心成员的潜意识里,这根本算不上一个“危机”信号,它甚至排不进当天待办事项的前十名。
会议很快结束,大家鱼贯而出,继续投入到热火朝天的年终冲刺中去了。办公室里,讨论声、键盘声、电话铃声,交织成一曲忙碌而充满希望的年末交响乐。谁也不会想到,刚才会议室里那轻飘飘的几十秒,在不久的将来,会意味着什么。
那种整体的“信息麻痹”状态,事后回想起来,有其深刻的必然性:
第一,是距离感带来的安全感。事情发生在遥远的武汉,与杭州的业务看似没有直接关联。人的本能是对遥远威胁选择性忽视。
第二,是信息的模糊与权威定调。初期信息极其有限且模糊,官方口径低调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安抚了公众情绪,也让我们这些商业从业者难以判断其潜在冲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