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服装品牌主理人 > 第161章 国际化试水

服装品牌主理人 第161章 国际化试水

作者:汪小闲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8 09:21:41

人蹲在自家院里时间长了,就容易觉得天井就是整个世界。生意做顺了,也容易陷在舒适区里,觉得眼前这一亩三分地就是金山银山。但你要是偶尔爬上屋顶,往外瞅瞅,就会发现,好家伙,天外有天,海的那边,还有大片大片的沃土没人开垦呢。

SUdU在国内折腾到2018年,算是站稳了脚跟。微商、电商、线下店三条腿走路,稳当。护城河也挖得挺深,不怕一般的风浪。按说,该消停会儿,享受享受胜利果实了。但我这心里头,老有个声音在嘀咕:这就到头了?咱们这盘棋,能不能再摆大点?

那段时间,我没事就爱翻墙看看外网。这一看,看出点门道来。油管上,有些海外华人博主,开始穿带有汉字元素的潮牌;Instagram上,偶尔能看到外国年轻人晒中国风的穿搭;就连我们SUdUhood的公众号,后台也零星有些来自美国、澳洲、新加坡的Ip地址关注,还有人留言问能不能寄到国外。

我心里一动。这会不会是个机会?以前咱们老说“国潮”,圈子主要还是在国内自嗨。现在,是不是有可能让“国潮”真的潮到海外去?

我把这个想法在核心班子里一提,反应那叫一个五花八门。

刘春宇第一个跳起来,满脸兴奋:“汪总!这想法太牛了!咱们去赚美刀!我听说海外华人消费能力很强,而且微信也用得溜,模式完全可以复制!”

云飞皱着眉头,习惯性地先想困难:“小闲,想法是好,但难度不小啊。跨境物流怎么解决?时效、成本都是问题。老外体型和国人不一样,版式要不要改?售后怎么搞?太麻烦了。”

林夕倒是很有兴趣,设计师的本能被激发了:“我觉得可以试试!我们的设计很有东方特色,这是独特的竞争力。可以针对海外市场,做一些更国际化的微调,比如汉字元素用得巧妙点,版型更宽松些。”

吴永浪担心内容:“语言和文化隔阂咋办?咱们那套内容营销,老外能看懂吗?会不会水土不服?”

南希最现实,直接算账:“汪总,汇率结算、国际汇款、税务问题,一堆事。投入产出比咋样?可别赔本赚吆喝。”

大家说得都在理。这确实是个风险不小的未知领域。但我心里那点火星,已经被勾起来了。

我一拍板:“这样,咱们不搞大跃进,就当是一次‘武装侦察’!小成本试错,快速验证!成了,开辟新天地;不成,也攒点经验,亏不了大钱!”

说干就干。我们成立了个临时的“出海探索小组”,我亲自牵头。策略很清晰:先易后难,聚焦华人,模式复制。

第一步,选“登陆点”。我们不冒进欧美主流市场,就瞄准三个地方:北美(美国和加拿大)、澳洲、东南亚。为啥?这些地方华人多,社群成熟,微信普及率高,跟我们几乎没有文化隔阂,是现成的“桥头堡”。

第二步,定“先遣队”。不设海外分公司,那太重。就用老办法:发展海外华人代理。刘春宇团队从现有代理里,筛选出一些已经移民或有海外资源的,又通过海外华人论坛、社群,招募了一批对国潮感兴趣、想在本地做点事情的“先锋代理”。

第三步,备“弹药”。林夕团队从SUdUhood的产品里,精心挑选了一批最具“中国魂”又兼具街头感的款式,比如汉字书法卫衣、仙鹤刺绣夹克、水墨元素t恤。但做了关键改进:根据海外常见的体型,微调了版型,增加了更多中性款和 oversize 款;包装和吊牌加入了英文说明;甚至给代理准备了中英文双语的宣传素材包。

第四步,通“粮道”。这是最棘手的一环。云飞和南希对接了几家跨境物流公司,谈妥了合作方案。采用“国内直邮 海外仓中转”结合的模式。小批量试水阶段,主要走直邮,虽然慢点(7-15天),但成本可控。支付上,直接对接微信支付的跨境通道,方便华人用户。

准备就绪,2018年夏天,SUdU的“国潮出海”试点,悄无声息地开始了。没搞大宣传,就靠那几十个海外先锋代理,在他们本地的微信朋友圈、华人社群里的默默推广。

一开始,真叫一个煎熬。时差是个大问题。国内白天,北美是深夜。客服团队不得不轮班,搞得人仰马翻。物流更闹心,第一个月,好几单包裹显示“通关延误”,客户等不及申请退款了。还有个澳洲代理反馈,说一件卫衣,客户反映尺码偏小,换货流程折腾了快一个月。

团队内部,难免有抱怨声。“就说嘛,国内好好的,非要去遭这罪……”“费这么大劲,一个月订单还没国内一天多,图啥?”

我也焦虑,但我知道,这是试错必然付出的学费。我压住阵脚,每周主持“出海项目复盘会”,不批评,只解决问题。物流不行?换合作方!尺码不准?立刻根据反馈调整版型!客服跟不上?给海外代理更大的自主处理权限!

转机,出现在两个月后。一天晚上,我收到刘春宇发来的一张截图,是纽约一个华人代理的朋友圈。图片里,几个Abc(在美国出生的华人)年轻人,穿着SUdUhood的“悟”字卫衣,在布鲁克林大桥背景下,摆着很潮的pose。配文是:“国潮崛起!来自祖国的SUdUhood,在纽约街头炸街了!老外同学都问在哪买的!”

紧接着,好消息接踵而来。澳洲一个代理组织了一场小型的华人留学生线下聚会,现场卖出去二十多件衣服。新加坡代理反馈,有本地潮牌买手店主动联系,想谈代理。虽然单子都不大,但意义重大!它证明了,SUdUhood代表的这种兼具东方美学和街头精神的“中国潮流”,在海外是有市场的!

更让我惊喜的是后台数据。这些海外订单的客单价,普遍比国内高出50%以上!而且复购率相当不错。这说明,海外华人(尤其是年轻人)对有文化认同感的高品质国货,有很强的付费意愿和忠诚度。

这次试水,规模虽小,但价值巨大。它像一束光,照进了一间熟悉的屋子,让我们看到了通往新世界的一扇窗。

首先,验证了模式可行性。“微商 国潮 华人社群”这条路,在海外能跑通。这为SUdU的未来增长,打开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新空间。

其次,积累了宝贵的一手经验。跨境物流、支付、本地化营销、跨文化沟通…… 这些坑我们都踩过了,也初步摸到了门道。这套经验,是花钱都买不来的无形资产。

第三,倒逼了内部能力提升。为了适应海外市场,我们的产品、供应链、客服体系都得到了锻炼和升级,变得更柔性、更有韧性。

第四,极大地提升了品牌自信。当看到自己设计的衣服出现在纽约街头、悉尼海滩时,整个团队,尤其是林夕的设计团队,那种自豪感和成就感,是任何奖金都无法替代的。我们做的不仅是生意,更是在输出一种文化自信。

复盘会上,我对着核心团队说:“兄弟们,这次试水,咱们没想着一口吃成胖子,但咱们播下了一颗种子。这颗种子能不能长成参天大树,不知道。但重要的是,咱们迈出了这一步!咱们证明了,SUdU这面旗,有机会插到更远的地方去!”

企业的边界,是由老板的想象力决定的。敢想,才敢干。国际化不是大企业的专利,小企业也可以从小切口做起,用最小成本去验证。关键是迈出第一步的勇气。

试错的核心是“控制成本,快速学习”。我们这次出海,投入不大,但学到的极多。用“侦察兵”模式,而不是“集团军”压上,是探索未知领域最聪明的做法。

文化差异是挑战,更是机遇。利用好“文化认同”这张牌,可以在特定市场形成独特的竞争力。SUdU的“国潮”定位,在海外华人市场,反而成了差异化优势。

这次小心翼翼的国际化试水,就像在SUdU这艘大船的航海图上,标出了第一个海外坐标。虽然前方依然是一片未知的蓝海,但我们已经升起了风帆,感受到了来自大洋深处的风。这风里,带着咸味,也带着希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