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服装品牌主理人 > 第135章 银行助力

服装品牌主理人 第135章 银行助力

作者:汪小闲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8 09:21:41

生意做到一定份上,你会发现,最折磨人的不是没订单,而是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的时候,你兜里的钱,跟不上了。这就好比一辆好车,发动机嗷嗷叫,油门踩到底了,可油箱眼看要见底,那滋味,比跑不起来还难受。

咱们SUdU的微商业务,经过一年多的折腾,算是彻底跑通了。代理队伍几千人,每天订单呼呼的,特别是“一件代发”这模式,对现金流的要求,那真是“嘎嘎”的。为啥?客户下单了,钱还没完全到咱们账上呢,咱就得先垫钱给工厂下单生产,垫钱给物流发货,这中间有个时间差。单子少的时候不明显,单子一多,这沉淀的资金量可就大了去了。那感觉,就像你一个人要同时给好几个水缸蓄水,这边放水,那边就得赶紧接上,稍微有个闪失,水流一断,整个系统就得停摆。

那段时间,财务总监南希来找我的频率明显高了。每次进来,脸上都挂着同样的表情:既高兴又发愁。高兴的是报表上的数字蹭蹭涨,发愁的是资金链绷得越来越紧。

“汪总,这个月的采购款,得给云飞那边结一部分了,工厂那边催得急。”

“汪总,下个季度的面料要预定,得付定金了。”

“汪总,‘微学院’网站的服务器扩容和内容开发,也是一笔支出。”

我看着她递过来的资金调度表,那真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光靠自有资金滚动,越来越吃力了。业务跑得越快,对资金的渴求就越迫切。这就好比一个小伙子正长身体,饭量惊人,光靠家里那点存粮,眼看要跟不上了,得找外援了。

我知道,不能再这么硬扛了。企业发展到这个阶段,必须学会借助金融工具,给发展加点“杠杆”。这杠杆不是瞎加,得加得稳,加得巧。找谁加?我心里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老朋友——光大银行杭州分行的李天乐行长。

这里头,有层特殊关系。很多年前,我大学刚毕业,第二份工作就是在光大银行。那时候,李天乐就是我的顶头上司,是带我做信用卡和信贷业务的老师傅。他为人正派,业务精通,但又不死板,对市场有种敏锐的直觉。后来我辞职下海,折腾服装生意,李行长也一直很支持我。这些年,我们没断联系,SUdU的基本户一直开在光大,逢年过节我也会去拜访一下。他算是亲眼看着我怎么从银行里一个毛头小伙,变成今天四季青市场里摸爬滚打的“汪总”。这份交情,超越了普通的银企关系,里面带着点师徒情谊,也带着老领导对旧部下的了解和关注。

我没打电话,直接让前台约了时间,带着南希,亲自去银行拜访。走进李行长那间熟悉的办公室,感觉就像回娘家。他见我进来,放下手中的文件,笑着从办公桌后走出来,亲自给我和南希泡茶:“小汪来了,坐坐坐!你现在可是大忙人,见你一面不容易啊。”

我接过茶,也没客气:“老领导,您就别寒碜我了。我这点小生意,再忙还能忙过您?今天来,是遇到坎儿了,来找您这位老船长指指路,顺便化个缘。”

“哦?”李行长在我对面坐下,饶有兴趣,“说说,遇到什么坎儿了?我听说你那个微商搞得风生水起的。”

我叹了口气,把目前的困境一五一十地说了:业务增长快,微商模式吃现金流,资金周转压力巨大。“……老领导,不瞒您说,现在就像小时候家里来了贵客,米缸却快见底了,心里急啊!”

李行长听完,没立刻表态,手指轻轻敲着沙发扶手,像是在思考。他转头问旁边的信贷部经理沈振华:“老沈,SUdU的情况你比较熟,怎么看?”

沈振华推了推眼镜,语气严谨:“汪总他们的网批业务一直很稳健,流水和纳税记录都很漂亮,是咱们行的优质客户。只是这微商……毕竟是新业态,模式上还是有些争议,风险把控需要更审慎的评估。”

李行长点点头,目光转回我身上,语气变得语重心长:“小汪啊,你的能力,我是知道的。当年在行里,你就肯钻研,有冲劲。你下海做生意,能一步步做到今天,我一点也不意外。”

他话锋一转,“不过,老沈的顾虑也不是没道理。微商这趟水,确实有点浑。外面那些乱七八糟的报道,我也看了不少。你得跟我交个底,你们的微商,跟那些搞传销、压货的,本质区别在哪里?”

听到这话,我心里反而踏实了。老领导这是要听真东西,不是走形式。我坐直身子,没讲虚的,就像当年跟他汇报项目一样,清晰地说道:

“老领导,区别就在于核心。他们的核心是‘拉人头’,我们的核心是‘卖好货’。我们坚决不让代理囤货,所有货一件代发,从我们仓库直接到消费者手里。代理赚的是实实在在的销售差价,不是下线压货的钱。我们的系统里,每一笔订单、每一件货物流向,都清清楚楚。说白了,我们就是把传统的实体批发,搬到了微信上,利用社交关系提高效率,但本质还是零售,是卖货。”

我让南希把准备好的材料递过去:“这是我们的后台数据,代理动销率、复购率、客户评价,都在这儿。我们的心思,就是怎么把产品做好,把服务做踏实,带着一帮实在人,赚点安心钱。绝不去玩那些虚头巴脑的金融游戏。”

李行长听得非常仔细,一边翻看材料,一边不时问几个关键问题。听完我的解释,他脸上露出了释然的笑容,对沈振华说:“老沈,你听听,这小子,思路清不清楚?本质抓得准不准?这哪是那些搞传销的能比的?这分明是用互联网工具改造传统供应链嘛!是个正经生意!”

他合上材料,做出了决定:“小汪,你这个忙,我得帮!不光因为你是老部下,更因为你这个路子走得正!这样,老沈,”他转向沈经理,“你特事特办,组织一次贷审会。基于SUdU一贯的良好信誉和网批业务的稳定现金流,再结合微商这块的创新模式和真实数据,给他们设计一个综合授信方案。额度要足,利率要给最优惠的!支持一下咱们自己人搞的创新!”

“老领导,太感谢了!”我握着李行长的手,心里一块大石头落了地。这份信任,既有对数据的理性判断,更有基于多年了解的感性认可,分量格外重。

后续的尽调流程非常顺利。沈经理带队来公司,看了我们的系统、仓库,和团队聊了之后,对SUdU的规范运作印象很深。最终,一笔额度可观、利率优惠的专项信用贷款很快批了下来。

贷款到账那天,南希长舒一口气。我召集团队开会,扬着手中的协议说:“兄弟们,咱们的‘加油站’到了!这是老领导对咱们踏实做事的最大肯定!但这钱是信任,更是责任!每一分都得花在刀刃上,做出效益来,绝不能辜负这份情义!”

熟人社会里,长期积累的个人信誉是无价之宝。李行长愿意在风口浪尖支持我,不仅是看好项目,更是基于对我汪小闲其人多年来的了解和信任。这份“信用存折”,比任何抵押物都硬。

创新业务争取传统金融支持时,关键要“翻译”好自己的模式。得用对方能听懂的逻辑,讲清楚商业本质,化解其对于风险的疑虑。把“微商”翻译成“社交化供应链改造”,格局和可信度立马不一样。

银企合作最高境界是“互信共赢”。银行雪中送炭,企业饮水思源。这笔贷款不仅解决了资金难题,更成为SUdU合规经营、稳健发展的又一块基石,让咱们在狂奔中脚步更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