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呐,过日子就怕两头都想占,两头都落不着好。SUDU这边线上生意刚有点起色,跑顺了“爆款流水线”,扛住了恶意差评,正觉得能喘口气了,没想到,后院起火了。火苗子,是从咱们起家的地方——线下档口——烧起来的。
那天下午,好久没见的刘老板,就是四季青市场里最早批咱们“侠客行”系列的那个老客户,绷着脸找上门了。他没像往常那样先递烟寒暄,而是直接把手机杵到我面前,屏幕上正是咱们的1688店铺页面。
“小汪!你这事儿办得不地道啊!”刘老板嗓门挺大,带着明显的不满,“你这‘神龙飞刀’卫衣,线上明码标价85一件!我去年在你这拿货还得90呢!这让我还怎么卖?我的客户又不是傻子,上网一查全露馅了!你这不纯纯的‘窜货’、‘乱价’吗?”
他这一嚷嚷,档口里瞬间安静了。**、南希他们都停下了手里的活,有点不知所措地看着我。
我心里“咯噔”一下。这事儿,我早就料到会有,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这么直接。线上价格透明,就像把大家的底裤都晾在了太阳底下,以前靠着信息不对称赚点差价的那套,玩不转了。
我赶紧赔着笑脸,把刘老板让到里间,递上烟:“刘哥,消消气,坐下说,坐下说。”
刘老板气呼呼地坐下:“小汪,咱合作不是一天两天了!我当初可是顶着压力支持你搞贴牌的!现在你翅膀硬了,网上卖得欢,把我们这些老渠道一脚踹开?你这叫过河拆桥!”
这话说得重,但我没法反驳。线上为了抢流量、冲排名,定价策略确实更激进,加上没有中间环节,价格比给批发商肯定要低。这不是针对谁,是电商的玩法就这么**裸。
送走了一肚子怨气的刘老板,我心情沉重。接下来几天,又陆续有好几个线下老客户,或打电话或上门,表达类似的不满。有的要求我们线上涨价,有的威胁要减少拿货量,甚至转向别家。
档口里的气氛又变得微妙起来。**情绪尤其低落,这些老客户很多都是她一手维护的,感情深。现在眼看关系要僵,她心里难受,干活都提不起劲。
我知道,躲是躲不过去了。渠道冲突这道坎,是线上线下双轨发展的必然结果,必须做个了断。和稀泥,只会两边都得罪,最后死得更惨。
晚上,我把核心团队又叫到一块儿,议题就一个:线下老客户,怎么办?
南希先开口,她是管钱的,最理性:“汪哥,数据很清楚。线下批发生意,虽然稳定,但利润薄,账期长,增长空间有限。线上虽然竞争激烈,但潜力大,资金周转快,是未来趋势。从投入产出比看,资源应该向线上倾斜。”
林夕从产品角度说:“线上数据反馈快,能帮我们快速迭代设计。线下客户要货保守,不敢试新款。”
云飞言简意赅:“线上效率高。”
压力给到了**这边。她低着头,声音闷闷的:“我知道线上好…可那些老客户,都是朋友了…当初咱们最难的时候,是他们帮衬着…现在说甩就甩了,心里过意不去…”
我理解**的感受。重感情,是她的优点,也是做大事有时候需要突破的瓶颈。
“**,你的心情我懂。”我看着她,语气缓和但坚定,“咱们都不是忘恩负义的人。但你想过没有,如果咱们为了照顾老客户的情面,硬撑着维持线下高价,结果是什么?”
我自问自答:“结果就是,线上因为价格没优势,做不起来!咱们SUDU永远就是个四季青的小档口,哪天市场不景气,或者张胖子那种人再来个价格战,咱们就得关门!到时候,别说老客户,咱们自己都得喝西北风!那才是真正对不起所有跟着咱们的人!”
我站起来,走到窗前,看着外面四季青市场熙熙攘攘的人流:“趋势就像潮水,来了,你挡不住。要么跟着潮水游到对岸,要么被拍死在沙滩上。咱们现在,就是站在水里的人。”
我转过身,目光扫过所有人:“我的决定是:战略重心,彻底转向线上!”
“具体分三步走:
第一,对线下老客户,坦诚沟通,平稳过渡。**,这个任务还得你扛起来。挨个给老客户打电话,诚恳说明情况。不是我们不想合作,是市场逼着我们转型。我们可以给他们一个过渡期,比如三个月内,他们还可以按老价格拿货,但数量会逐步减少。同时,引导他们转型!鼓励他们也尝试开网店,我们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件代发’支持,让他们从批发商变成我们的线上分销商!这叫‘化敌为友’,把渠道冲突变成渠道共赢!”
**抬起头,眼神亮了一些:“引导他们开网店?我们支持代发?这…这倒是个办法!”
“对!这是出路!”我肯定道,“第二,大力发展线上代理制度。**,你接下来的工作重心要转移!不再主要维护线下散客,而是全力招募和管理线上代理!制定清晰的代理政策、价格体系、扶持方案!把那些有意愿、有能力的线上小B(小商家),发展成咱们的‘云端分销网络’!这事儿,你来牵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