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楚汉争霸演义 > 第17章 韩信胯下受辱,仗剑投汉未得用

淮阴城的市井向来是活色生香的戏台,酒肆伙计“上好的高粱酒嘞”的吆喝穿透街巷,货郎摇着拨浪鼓叫卖着糖人、木梳,孩童举着刚买的风车追逐嬉闹,风车“呼呼”转动声混着肉铺砧板上“砰砰”的剁肉声,织就满街烟火气。就在这片喧闹里,韩信的身影总像一幅错位的古画——洗得发白的儒衫打了三四处补丁,袖口磨出毛边,领口还沾着些许昨日钓鱼时溅的泥点,可腰间却悬着一柄楚式长剑,剑鞘虽蒙着市井尘埃,鎏金剑格在阳光下仍能映出细碎寒光,那是他没落贵族身份仅存的体面。这青年身形挺拔如青松,即便走在泥泞的街巷也腰杆笔直,只是眉目间总笼着一层郁郁不得志的沉郁,看人时目光掠过眉眼,似在思索兵书战策,又似在丈量天下格局。他原是淮阴望族之后,父亲曾是楚军中郎将,战死沙场后家道骤衰,仅留下一间堆满兵书的书斋。韩信自束发便在书斋中苦读,《孙子兵法》《吴子兵法》烂熟于心,甚至能倒背《六韬》中的“文韬”“武韬”,沙盘推演时总能奇计迭出,胸中早藏安天下的丘壑。可命运偏要折辱英才,母亲病逝时他连薄棺都置办不起,只能在城外乱葬岗寻了块空地掩埋,跪守三日三夜,额头磕得血肉模糊。为求生存,他寄食于下乡南昌亭长家,起初亭长还念及旧情,可亭长妻子早已不耐——每日天不亮便偷偷生火做饭,一家人围坐狼吞虎咽,待韩信按常例前来,锅碗瓢盆早已洗刷干净,只留锅底些许焦糊的饭粒。这般难堪过了半月,韩信终于在一个清晨撞见亭长妻子藏起热粥的动作,他攥紧袖中仅存的半块干饼,一言不发转身离去,脊梁挺得笔直,没有回头。此后他便漂泊市井,在淮河岸边钓鱼换钱,运气好时能换半升米,运气差时便空腹度日。岸边漂洗丝絮的老妇“漂母”见他可怜,每日带来自家蒸的麦饼,递给他时总叹道:“后生模样周正,又佩着剑,怎落得这般境地?”韩信每次都躬身致谢,心中却暗自发誓:“他日得志,必以千金报之。”可市井之人不懂他的抱负,见他终日佩剑却食不果腹,便常围拢着嘲讽。卖豆腐的王二总在他路过时高声打趣:“韩大‘剑客’,今日钓着几条鱼啊?要不要赊块豆腐垫垫肚子?”一群孩童跟着起哄,捡着泥块丢他,喊着“穷酸剑客”“假贵族”。韩信从不与他们争执,只攥紧剑柄,目光望向远方,那里有他未竟的壮志。这日午后,阳光透过老槐树的枝叶洒下斑驳光影,韩信揣着漂母刚给的半块麦饼,饼还带着陶罐的余温,他想找个僻静的柳树下慢慢吃,刚拐过街角的张记肉铺,便被一群袒胸露背的恶少拦住了去路。为首的屠户胡三满脸横肉,腰间系着染血的牛皮围裙,围裙上还挂着几片未刮净的猪毛,他手里把玩着一柄剔骨尖刀,刀刃在阳光下晃出刺眼寒光,刀尖偶尔划过掌心,留下浅浅白痕。胡三斜睨着韩信腰间的长剑,喉间发出“嗤”的一声笑,故意往前一撞,肩膀重重顶在韩信胸口。韩信踉跄半步,怀中的麦饼“啪嗒”掉在地上,沾满尘土和猪毛。“哟,这不是咱们淮阴城的‘大剑客’吗?”胡三粗嘎的嗓音像破锣敲在石上,引得周围人纷纷侧目,“天天佩着把破剑装模作样,我看你就是个中看不中用的软骨头!有本事拔出来给大伙瞧瞧,别是连剑鞘都打不开吧?”周围的恶少们立刻跟着起哄,有的拍着大腿狂笑,有的捡起地上的石子丢向韩信,石子砸在儒衫上,留下一个个灰印。胡三上前一步,胸膛几乎贴到韩信脸上,浓重的猪油味混着汗臭扑面而来,他指着自己袒露的胸口,刀尖在胸口皮肤前半寸晃悠:“你要是真有几分胆气,就拔出你的剑,往这儿捅!要是不敢啊——”他故意顿了顿,叉着腰笑得前仰后合,“就乖乖从我胯下钻过去,老子就饶了你这穷酸,还赏你块猪下水下酒!”

围观的人像潮水般涌来,酒肆的客人掀着帘子探出头,路边的货郎丢下担子挤上前,连卖花的老妪都提着竹篮凑过来,里三层外三层堵得水泄不通,连风吹过都带着嘈杂的人声。“钻啊!钻过去就有肉吃!”“一个穷酸还装什么剑客,快钻吧!”起哄声、嘲笑声像冰雹般砸向韩信,还有人模仿他佩剑的模样,故意佝偻着腰装腔作势,引得更剧烈的哄笑。韩信的脸颊瞬间涨得通红,像被烈火灼烧,握着剑柄的手青筋暴起,指节绷得泛白如顽石,剑鞘上的铜饰因用力攥握而发出“咯吱”的轻响,那是筋骨与金属较劲的隐忍声响。他缓缓抬头,目光如寒星般直射胡三的双眼——那双眼布满血丝,眼角堆着市井无赖的蛮横,瞳孔里映着韩信涨红的脸,满是戏谑与挑衅。再扫过周围的人群,每张脸上都写着幸灾乐祸:酒肆客人举着酒碗吆喝,货郎搓着手看热闹,连方才递给他麦饼的漂母都站在人群外围,眉头紧锁,眼中满是担忧。胸腔里的怒火如岩浆般翻涌,右手下意识地往剑柄上扣,指腹触到冰凉的剑首——凭他多年练剑的功底,这柄剑出鞘只需半瞬,便能抵住胡三的咽喉,让这满街嘲讽戛然而止。可就在剑尖即将破鞘的刹那,他猛地顿住了:父亲临终前攥着他的手,咳着血说“大丈夫当立不世之功,不可因匹夫之辱毁身”的声音在耳边炸响,书斋中那些泛黄的兵书、沙盘上推演的战局,如走马灯般在眼前闪过。若今日为一时意气杀了这屠户,按秦律当斩,自己一身才学岂不是要埋骨于这淮阴市井?那些“北逐匈奴,南定百越”的壮志,难道要随这一时冲动化为泡影?韩信深吸一口气,胸腔里的怒火渐渐被理智压下,他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眼中的烈焰已凝成深潭般的隐忍。他缓缓松开剑柄,双手撑在满是尘土与猪毛的地面上,膝盖慢慢弯曲,每弯一寸都像有千斤巨石压在身上。胡三见状,得意地叉着腰,故意挺了挺肚子,油腻的胸膛几乎贴到韩信的头顶:“快点!别磨磨蹭蹭的,老子还等着收摊呢!”韩信咬紧牙关,额头青筋突突跳动,能清晰感受到地面的冰冷与粗糙,还有碎石子硌得掌心生疼。耳边的哄笑声震得耳膜发鸣,他却死死盯着地面,目光穿过尘土,仿佛看到了书斋的兵书、母亲的坟茔,还有远方的天下。那短短几尺的距离,仿佛跨越了半生屈辱,每一寸都浸着血泪。当他终于从胡三胯下钻过起身时,儒衫后背已被磨破,沾满尘土与草屑,头发里还落着恶少丢的草梗。胡三拍着大腿狂笑:“果然是个没种的懦夫!以后别在老子面前佩着剑晃悠,丢不起那人!”围观者也笑得前仰后合,有人还朝他扔来烂菜叶,菜叶落在肩头,沾着湿漉漉的污渍。韩信却毫不在意,轻轻拍了拍衣衫上的尘土,弯腰捡起地上那柄长剑——剑鞘虽脏,剑刃依旧锋利。他重新系好剑带,没有看任何人,目光越过喧闹的人群,坚定地望向西方——那里,秦岭山脉如巨龙横亘,南郑城就在山脉之后,汉王刘邦正屯兵于此,广纳贤才。他曾听闻刘邦入咸阳时约法三章,秋毫无犯,是个能容贤才的明主。那里,或许是他摆脱市井屈辱、施展毕生抱负的唯一希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