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明末暴君:从流亡皇帝到碾碎天下 > 第58章 拖延之策

明末暴君:从流亡皇帝到碾碎天下 第58章 拖延之策

作者:文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6 17:43:17

若是按照瞿式耜的提议,设立一个临时衙门,再委派老臣以及陈邦傅部下前去调查此事。

届时双方长时间扯皮,给自己补充兵力争取时间。

“诸位,朝廷可委派何人前去?”朱由榔看向殿内一众臣子问道。

就在此时,王化澄上前一步道:“陛下,老臣愿往。”

朱由榔目光落到王化澄身上,仔细思虑一番,这位大臣老谋深算,前几次提出的战略方案很是切合当前时局。

这种扯皮拖延时间的事情,以王化澄的老练必然轻松拿捏。

“好,此次谈判便由王卿主导。”

“陛下,至于副使人选可委派蒙正发前去,此人能力足以胜任。”王化澄随即推荐了一位副使人选。

听到这个名字,就好像癞蛤蟆趴脚面一般,朱由榔只觉一阵恶心。

这货的口才朱由榔切切实实见识过。

不过此次扯皮,也不能让王化澄这等重臣亲自下场,派此人去倒是颇为合适。

当下,临时衙门正使副使人选确定。

“陛下,陈邦傅急递之中,提及军队粮饷一事,不若以厘定广西军饷额度,核查历年钱粮账目,以昭公平为由,朝廷可借此派特使前去浔州审计。”

“明确告诉陈邦傅,浔州兵马粮饷今后由朝廷供给。”

“无论陈邦傅是否同意,都能拖延时间。”

瞿式耜话音落下,朱由榔眼前又是一亮,这个办法同样能够起到拖延时间的作用,还未等朱由榔表态,瞿式耜继续说道。

“陛下,朝廷还可以仰赖干城,共商中兴大计为由,加封陈邦傅为太子太保,并征召其即刻入朝,参赞军机。”

“相比陈邦傅定然推脱,朝廷收到其推脱奏疏后,继续下旨催促,言辞恳切关心,此举同样是持续拖延时间,且,届时朝廷大军整顿完毕,还可以陈邦傅藐视朝廷,不尊皇帝为由,出兵讨伐。”

瞿式耜的三策说完,殿内一众文臣纷纷点头抚须,这三策,都能有效拖延时间,为朝廷补充兵马训练争取时间,同时也不必立即做出处理寂云寺和香火劝捐一事的决定。

但打死锦衣卫的僧人必须杀,且施以极刑,锦衣卫乃天子亲军,是皇帝个人权力与威严的直接延伸。攻击锦衣卫,等同于直接攻击皇帝本人,属于政治性极重罪,其惩罚必然是最严厉、最具震慑性。

朱由榔直接命内阁拟旨,成立钦命广西军务、粮饷、刑名协调会勘衙门。

当蒙正发接到旨意后,先是错愕,随即狂喜。

调会勘衙门虽然是临时性的,但此次他若是做的好能入了皇帝的眼,未来必然能进朝堂中枢。

想到此处,蒙正发只觉得全身充满了力量。

次日一早,临时衙门王化澄和蒙正发在一队锦衣卫的保护下前往灌阳县。

而朱由榔下给陈邦傅的两道旨意也同时出城。

旨意抵达陈邦傅处至少得一日以上时间。

朱由榔则继续前往火器司。

昨日朱由榔提出的火药配比,火药局已经开始制作,但实验数据还需要一段时间。

今日朱由榔前来是查看手榴弹的雏形,万人敌。

《天工开物》一书中明确记载:“万人敌在守城时一举而毙万寇。”

虽然万寇是夸张的说法,但足以说明其巨大的威力给时人留下的深刻印象。

万人敌是一种用泥土或木头制成的空心球体,外部有木制的框架保护,方便投掷和运输。

其内部填满了火药和铁蒺藜、碎铁片、毒药等附加杀伤物。

在守城战中最为常见。

使用时,士兵点燃引信,然后从城墙上向下投掷或直接扔向攻城的敌军人群。

它依靠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飞射的破片来杀伤敌人,尤其对密集的步兵队伍有很好的效果。

而更大体积的爆炸式炮弹则由震天雷这种攻城炮弹,早在宋元时期便已经应用。

震天雷是一种成熟的早期炸弹,用铁壳铸造,内填火药。

它既可以用抛石机发射,也可以由士兵在近距离投掷。

其原理和用法已经与现代手榴弹非常接近。

蒙古军队在征服战争中就广泛使用了从金朝和南宋学来的震天雷。

进了兵仗局,朱由榔直接前往制造万人敌的工坊。

朱由榔身着简朴的袍服,站在一群铸炮工匠面前。

他们脸上充满了对皇帝的敬畏,但也带着一丝困惑,不知天子为何亲临这烟熏火燎之地。

工坊地上放着制造好的守城用万人敌。

朱由榔看去,就好像一个大号的泥土疙瘩,上面有一些孔洞。

这个尺寸若是填充火药等东西,至少得四五十斤。

随后目光扫过众人说道:“诸位师傅,都是我大明万里挑一的巧匠。今日朕来,是想与诸位一同琢磨一件新兵器。朕姑且称之为——掌心雷。”

众工匠面面相觑,没有明白皇帝这番话的意思。

见一众工匠不明白,朱由榔直接形容:“诸位,朕想要的,是一件能让士卒手持、投掷出去,在敌军阵中爆炸的利器。”

“陛下,火药之力,需密闭方可显现。若造得小巧,如何能有足够的威力?若造得够大,又如何能掷得远?此……似乎有些两难。”

一名年约五十左右,肤色黑红的工匠疑惑问道。

朱由榔点点头继续道:“不求掌心雷能炸塌城墙,我们只求它能在三五步内,惊马、伤人、破甲。”

说到此处,朱由榔在脑海之中组织了一番尽量简单的言语形容道:“你们想想,两军对垒,清虏骑兵呼啸而来。在其距我阵前三十步,鸟铳齐射后,我军前排刀牌手,每人若能奋力掷出此物。”

“霎时间,敌军阵前轰鸣四起,破片横飞!马匹受惊,阵型必乱!这片刻的混乱,就为我军鸟铳手争取了再次装填的时间,为我长枪手稳固阵脚创造了良机!它要的,不是犁庭扫穴,而是这一瞬间的震慑与杀伤!”

朱由榔说完,工坊内陷入暂时的安静,朱由榔也并未打扰。

片刻之后,方才那位老工匠试探的问道:“陛下,如此说来,此物外壳需用生铁,铸得薄而脆,一触即碎,方能破片伤人?”

朱由榔点点头,到底是经验丰富的匠人,很快便能明白自己的意思,直接提到生铁。

这一时期,明朝是有生铁的铸造之法,生铁早已应用在军事领域如铸铁大炮,还有民生领域,诸如农具等。

“正是此理!外壳可铸成瓜棱纹,预刻浅槽,爆炸时自然分裂,如同天女散花!”

老工匠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随后继续道:“陛下,或可用竹筒制作此物。”

“哦?”朱由榔来了兴趣。

如今朝廷真正掌控的只有广西部分地区,物资匮乏,但南方竹子却是漫山遍野,取之不尽,若是能用竹筒制作,能省下不少银子。

“陛下,在竹筒之中装填横药,且将铁钉、碎瓷、石子等物填充其中,爆炸之后如同天女散花般喷射而出,若是在建奴铁骑中炸开,任凭他们铁甲如何厚实,定然抵挡不了这片铁雨。”

老工匠说完,朱由榔赞许的点点头。

“不错!正是此理!”

“除了用竹筒之外,另造一批生铁掌心雷,用空心木棒相连,木棒之中置入药线与掌心雷相连,使用时以火点燃药线。”

想了想朱由榔继续道:“诸位,朕给你们十日时间研究制造此物,届时若是成功制造,朕重重有赏。”

众工匠群情激昂,纷纷摩拳擦掌。

随后朱由榔又安排下去,在兵仗局工坊设立流水线式工作台。

并且将此事交代给一众工匠。

十天时间研究出手榴弹,一个月时间全力生产,届时与陈邦傅部开战,也多些胜算。

返回行在的路上,朱由榔坐在御撵上,却显得心事重重。

模仿后世的手榴弹也好,还是改进火药配方以及接下来的燧发枪等火器搞定装药,甚至于火炮的改良,只能增强军队的一部分的战斗力。

但想要灭了建奴,收服山河,远不是这些武器的改良能够决定的。

除非他能搞出远超这个时代的现代化热武器,哪怕就是一战时期的热武器,但以他自己和这个时代的工业水平,显然是无法达到的。

所以想要靠着科技灭了建奴,收复山河,目前是不可能完成的时情。

这也是为什么还要花费大量银钱重建腾骧左卫这种纯粹的骑兵部队,未来除了腾骧四卫外,还有京营,也必须建立骑兵部队。

他们是正面对抗建奴骑兵的主力。

想要将建奴赶出去,最终靠的还是钱粮以及规模庞大的军队。

奈何现在连广西一地都未稳定,且孙可望等大西军进入云南,虽然已经明确了要联合大西军。

但怎样联合,孙可望若是还想历史记载中的那般野心极度膨胀,想要控制自己这个皇帝和朝廷,又该怎么解决隐患。

还有湖广的何腾蛟,如今明面上虽然以朝廷为主,但实际上已经形成军阀割据的局面。

还有海上霸主郑成功等等。

千头万绪,一时间难以静下心来。

“唉…”

朱由榔长叹一声。

在朱由榔烦恼的时候,同一时间,远在北京,已经鸠占鹊巢的建奴伪帝顺治皇帝却非常头疼。

军事上,尽管清军捷报频传,但局势远未稳固。

清军占领一个城市后,往往很快又会爆发新的起义或出现新的抗清武装。

就像按下葫芦浮起瓢,永历政权、郑成功、大西军、大顺军以及各地义军此起彼伏,让清军主力疲于奔命,无法进行彻底的消化和巩固。

湖广等地,堵胤锡、何腾蛟等部的顽强抵抗,进展缓慢且损失惨重。

东南沿海,郑成功的水师在海上拥有绝对优势,不断骚扰东南沿海,清军缺乏水师,对此几乎无可奈何。

政治上,此时顺治帝尚且年幼,大权完全掌握在皇叔父摄政王多尔衮手中。

多尔衮权势熏天,自封皇父摄政王,严重威胁着顺治的皇权。

这种一山二虎的局面,是清廷最高层最不稳定的政治因素。

满汉官僚同样矛盾重重,清廷需要依靠汉族官僚如洪承畴、吴三桂来治理国家、平定南方,但又无法完全信任他们。

满族贵族与汉族降臣之间争权夺利,政治生态复杂。

多尔衮的专权也引起了其他满洲贵族,如郑亲王济尔哈朗等的不满,内部权力斗争从未停歇。

经济上,长达数十年的战乱,使得中国核心经济区如华北、江南遭受重创,人口锐减,田地荒芜,国家税源枯竭。

民族矛盾激化,剃发令激起了汉族各阶层的殊死抵抗,使得军事征服的代价变得极其高昂。

每占领一地,清军都必须用极其残酷的屠杀才能镇压反抗,这反过来又加剧了仇恨,形成了恶性循环。

连绵的战争需要巨额的军费开支,对于一个尚未恢复元气的政权来说,财政压力巨大。

同时关于永历帝朱由榔,广西桂林一战,全歼悍将李成栋部主力,这一消息传出。

整个清廷高层震动,许多人心中升起了明朝气数未尽之感。

尤其是已经投降清廷的部分汉人官吏,人心惶惶。

年幼的顺治皇帝怎么也不明白,懦弱的永历皇帝为何突然之间好似变了一个人一样。

甚至从前线传回来的消息称,这位永历皇帝颇有明太祖之风。

有传言说是这位永历皇帝以前都在隐忍,因为内廷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坤和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二人挟持,操控皇帝。

每每想到远在广西的永历皇帝,顺治心中竟升起惺惺相惜的感觉。

他们二人的处境何其相似。

年幼的顺治皇帝端坐在乾清宫内,聆听摄政王多尔衮的教诲,但他的心思早已经飘到广西。

心中幽幽一叹,如今的内廷和外朝有传言,摄政王似乎和自己额娘之间,似乎有什么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唉…”

时间一晃而过,两天后,浔州陈邦傅接到皇帝旨意。

看完之后,陈邦傅眉头紧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