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明末暴君:从流亡皇帝到碾碎天下 > 第14章 钱粮计划

明末暴君:从流亡皇帝到碾碎天下 第14章 钱粮计划

作者:文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6 17:43:17

严起恒的长期经济发展策略说完,朱由榔并未第一时间回复,而是陷入了长久的思索之中。

殿内三位大臣见此也并未打扰。

“短期策略的确具备可行性,原本就想除掉马吉翔,趁此机会让马吉翔与如今的锦衣卫执行这个计划,一方面能收上大量钱粮,另一方面可以用这些钱粮为自己训练一支忠于自己的新军,有了新军之后才能执行严起恒所说的长期策略。”

但严起恒长期策略之中的第一条清丈田亩之策,朱由榔却有不同想法。

这一时期战乱不断,建奴入关已经打碎了明朝的统治基础,若是趁着天下大乱的机会,利用短期猛药得到钱粮打造新军。

朱由榔在想能不能趁着这个时机搞土改。

土地兼并问题,几乎所有封建王朝的衰亡,其内部根源都绕不开这个问题。

若是能解决这个问题肯定能够得到民心支持。

不过以现在的情况来看,这么干很大可能会加速灭亡。

一方面会触怒唯一支持我如今的统治基础。

此时朝廷的直接保护者是瞿式耜和焦琏等将领。他们的军队粮饷从何而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桂林、柳州等地地方乡绅和地主的支持。

猛药之策一旦实行,未来同样需要依赖地方乡绅和抵住支持。

这些将领和官员们本身很多就是大地主或地主利益的代言人。

若要土改,第一个反对的就是目前朝廷上的这些人,这无异于自毁长城。

一旦失去本地豪强和军队的支持,清军打来,手下没人再为自己卖命。

第二点便是时间窗口不存在。

现在这一时期是其最危险的时期之一。

记得1650年11月,清军攻陷桂林,瞿式耜殉国。

土地改革需要强大的基层执行力,需要丈量土地、登记造册、重新分配,这需要一支忠诚且有效率的官僚队伍。而南明流亡政府根本不具备这个条件。

第三点,土改会迫使地方上的所有地主豪强彻底倒向清廷或其它军阀,因为他们会认为自己比“流贼”更可怕,是在刨他们的根。

清廷正好可以以“为民父母”、“保护士绅”的名义进行宣传,反而巩固了他们的统治合法性。

这会使得永历朝廷在政治上被彻底孤立。

想依靠军阀-地主集团去摧毁他们自己,这在实际政治中是行不通的。在没有自己绝对嫡系武装和基层组织的情况下,推行这种改革等同于政治自杀。

想到这里,朱由榔不由得想起前世的社会主义变革。

手握真理武器,但在如今的这个时代却根本无法实行。

单是思想理论这一条光靠自己推行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科学**是一套完整的、建立在古典哲学、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基础上的科学理论体系。

记得明末的思想家如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虽然对君主**进行了猛烈批判,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等先进思想,但其思维范式仍未跳出“仁政”、“复古”、“井田”等儒家框架。他们是中国本土的启蒙思想家,而非**者。

更别提如今这个社会的物质基础不存在。

仅仅儒家思想这一条,也不是自己能够撼动的。

想到此处,朱由榔回过神来,目光从瞿式耜和严起恒二人身上扫过。

自己目前所需要仰仗的两位重臣,以及未来想要团结的堵胤锡等人都是儒家学派思想与价值观的坚定践行者。

摇了摇头,朱由榔还是将这些跨度太大的想法掐灭。

虽然不可能在如今这个时代发动一场社会主义革命。

但却可以将李自成的口号政策化、制度化:尝试在控制的区域内,更彻底地推行“均田”,并辅以高效的军屯,这能极大争取民心,获得兵源和粮草。

打造一支有理想凝聚力的队伍,用“均贫富、等贵贱”的朴素理念来武装队伍,使其超越普通的流寇,拥有更强的战斗意志和组织纪律。这更像是一场披着儒家“仁政”外衣的激进农业改革。

不过这一切还是得建立在手中有一支强军的前提下。

“严起恒的猛药之策,对于地主豪绅这个群体还是不够狠,只打那么一两家,后续还得靠他们提供钱粮,太过掣肘。”

“包括寺庙等方外之人,这些人把慈悲为怀,普度众生。挂在嘴上,这次就让他们真正普度普度。”

这些得罪人的事情还是交给马吉翔和如今的锦衣卫去做。

此前朱由榔在朝堂上的那番话,其目的就是要逼马吉翔有所行动,但马吉翔现在除了想尽办法控制更多的军队外,便是装缩头乌龟。

正好趁此机会给马吉翔再上上强度,到时候一旦引起朝堂动荡,也好将马吉翔推出去背锅。

“到时候完全可以说自己是因为马吉翔的撺掇才这么干,反正前身的懦弱性格已经深入人心。”

理清心中思路和计划,朱由榔回过神,目光扫过瞿式耜与严起恒,缓缓起身,语气沉静而坚决,透着一股被艰难时局磨砺出的决断力。

“二位爱卿之言,皆是为国谋策,赤诚可鉴。瞿卿护民,严卿开源,一体一心,皆是朕之肱骨。”

随后,他目光灼灼地看向严起恒,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意味。

严卿!

朕准你所奏!

清丈田亩、推行商税、军民屯田,此三策,是刮骨疗毒的苦药,却是救国的正道!朕深知此事之难,必是荆棘遍地,谤议满朝。那些豪强勋贵、贪官胥吏,绝不会坐以待毙。

朱由榔语气陡然变得郑重!

“朕今日赐你全权!

“着你即刻筹设“粤西饷司”,总揽清丈、征税、屯田事宜。朕会明发上谕,无论朝堂百官、所有士绅庶民,凡有阻挠新政、抗税不纳、隐匿田亩者,许你先斩后奏! 朕会抽调一营精锐兵马,专供你调遣护法!朕要你做的,就是刨出那些蛀空国家的硕鼠,把该收的税,一粒不少地给朕收上来!”

随后语气稍缓,但更为凝重。

“严卿,朕知道这是把你放在火上烤。但朝廷的活路,就在于此。你不要怕得罪人,你的身后是朕!朕与你在一条船上,共担此风险!”

钱粮问题除了上面这些办法之外,还有西南的特产如茶、丝绸、糖以及肉桂和药材等也可与海外商人贸易换取火器等。

只不过此事还需要司礼监掌印太监庞天寿,负责联络葡萄牙或欧洲的一些国家。

庞天寿此人早年由着名的耶稣会传教士汤若望施洗入教。他的信仰非常虔诚,不仅影响了宫廷中的许多人,包括后来永历皇帝的嫡母王太后、生母马太后、皇后王氏以及太子慈煊都接受了天主教洗礼。

据史料记载,庞天寿因为这层信仰的加成,后来派遣卜弥格出使罗马。

大概是在1650年,在庞天寿和王太后的主导下,决定派遣卜弥格作为永历朝廷的特使,远赴罗马觐见教皇英诺森十世(及后来的亚历山大七世),寻求军事援助。

不过欧洲由于深陷“三十年战争”并未成功。

但完全可以命庞天寿和他手下的那些虔诚的教徒们配合,用丝绸这些特产向葡萄牙等国商人换取先进火枪火炮。

朱由榔将将收集广西特产的事情安排给执掌户部的严起恒。

至于派庞天寿联络商人,这件事还得他亲自办。

“三位爱卿,你们对西南地区比较熟悉,可知晓番薯、番麦和马铃薯等物?”

三人相互对视一眼,似乎对朱由榔的问题有些奇怪。

“陛下,番薯和西麦在东南沿海与西南地区已有种植,尤其是番薯,因徐光启积极推广以应对饥荒,如今在这些地区都有大量种植。”

“番麦在广西等地也有种植,不过目前也只有少量种植,至于陛下所说的马铃薯则从未听过。”

朱由榔说出的三种东西明显是农作物一类,身为户部尚书的严起恒当即回答道。

朱由榔点点头,这一时期红薯和玉米虽未在全国广泛种植,至于土豆,目前要么还没传入国内。

即使这一时期已经引种,其种植范围也极其狭小,可能仅限于个别洋人或士大夫的园圃中作为“洋芋”观赏或尝鲜。

“严爱卿,马铃薯拳大根块,皮色赭黄似粗陶,芽眼深陷如星斗。内瓤坚白若雪,曝干则粉糯如粟。其深埋土中如铜铃暗藏。

此物极耐寒瘠,碎石坡地亦可生长。即便天下大寒,禾稻尽槁,唯此物在地下安然无恙。刳木为臼,捣之作饼,味虽平淡,然食之腹中沉实,可抵半日饥荒。”

“此三物若得推广种植,则大大缓解粮食短缺。”

“陛下,臣今日便安排户部清吏司官员负责寻找。”严起恒道。

“西南地区多山地,可令当地百姓开垦山地种植。”

将此事定下之后,朱由榔让瞿式耜和严起恒先回衙门,单独留下焦琏。

“焦爱卿,你带来的梧州卫,朕要留下至少一千人,你以剩下的一千人为基础重建京营,但切记京营士兵包括军官,尽量选择普通百姓。”

“尤其各层级军官,还需你尽力多培养普通百姓。”

焦琏闻言诧异的看向朱由榔。

这一时期能够指挥军队作战的军官,大多都是世袭军户或朝中武将勋贵后代,普通百姓进入军中,需要耗费心血培养,且需大量时间。

而如今西南之地已危如累卵,焦琏担心在这么短时间内不足以培养出足够的中低层军官。

看出焦琏的担心,朱由榔想了想继续说道:“至于世袭军户或武将勋贵后代,若是能力足够自可担任,但在比例上还需控制,最多不超过三成,此事你一人知晓即可。”

朱由榔的真实目的是打造一支忠诚于自己的强军,尤其与后续的军制改革计划有关。

此事如今这个时候自然不能做,但可以提前准备,不过此事朱由榔暂时并不打算告诉焦琏。

“臣遵旨。”

焦琏离开后,朱由榔喊来如今贴身护卫安全的徐啸岳,让其换上布衣,带人与自己从王府后门离开。

一刻钟后,一身布衣,腰挎雁翎刀的徐啸岳与两名百战老兵跟着朱由榔离开王府。

朱由榔身着一身黑色布衣,双手揣在袖子里。

离开靖江王府范围,进入商业区域,尽管如今大明江山已经风雨飘摇,有人逃离桂林,但毕竟是少数。

瞿式耜与朝廷进入桂林城,为这座西南重镇增添了不少肃杀之气。

桂林城作为广西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经历了明代的长期发展,一度是一座繁荣富庶、风景秀丽的西南重镇。 其繁华程度虽然无法与“苏杭”这样的全国性经济中心相比,但在岭南地区绝对堪称一流。

即便到了现在,大街上仍旧人来人往,虽有不少逃难而来的流民,但也秩序井然,这也多亏了瞿式耜与严起恒等人提前安抚民心。

涌入桂林的流民也正在逐渐安置。

离开王城后,街上的秩序远不如王城内,朱由榔也明白,这是因为王城乃朝廷行在,四处可见巡逻维持秩序的军士。

“徐啸岳,你是定国公一系,还是魏国公一系?”

朱由榔忽然开口问道。

朱由榔的忽然询问,令徐啸岳哀伤不已。

“陛下,臣非定国公嫡系长子长孙,而是定国公徐允祯的堂侄,臣祖父是徐允祯祖父的庶出弟弟。”

“闯贼攻陷京城前,臣因家中事务已在江南两年,建奴南下后,臣随靖南侯黄得功在芜湖与清军激战,后来身中一箭,被当地百姓救下。”

“芜湖之战,靖南侯中箭自刎殉国,臣伤势好转后一路辗转最终加入焦琏将军军中。”

徐啸岳的身世朱由榔在焦琏那里已有了解,只是焦琏知道的并不是很全面。

要来徐啸岳,原本打算清理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后,令其重新执掌锦衣卫。

但后来知道徐啸岳身世后,朱由榔一时间又有些犹豫。

据焦琏所说,徐啸岳虽身为百户军官,但却具备很强的军事指挥才能。

徐啸岳伤势好转后,一路流亡到焦琏处前,沿途不断收拢同样流亡的散兵游勇、义勇壮丁,组成一支小型的武装队伍。

这一路不仅仅是一次逃亡,更是一段“微型战争实习”。

据焦琏所说,徐啸岳善于观察分析,能在混乱中迅速判断局势,找到关键点。这是优秀指挥官的必备素质。

他不善言辞,但下达命令时清晰、果断。他的坚韧和身先士卒的作风常常赢得士兵们的信赖。

此人有将帅之才,若不是朱由榔将徐啸岳从焦琏那要来,焦琏已经打算重点培养徐啸岳。

“徐啸岳,定国公一脉除你之外,基本已经殉国,而魏国公一脉徐文爵与时任南京守备的赵之龙、大学士王铎等一大批文武官员,开城向清军统帅多铎投降。”

“你定国公一脉与国同休,朕听焦琏说过,你不仅是为家族复仇,更认为自己肩负着重现先祖徐达荣光。”

徐啸岳看向朱由榔的目光充满渴望,他明白皇帝陛下如今告诉自己这些必有深意。

“唉,原本朕还打算令你执掌锦衣卫,但以你的才能做锦衣卫指挥使的确浪费。”

“朕思来想去也只有将你放在军中最为适合,除焦卿负责重建京营外,朕还打算重建腾骧四卫,只是如今钱粮捉襟见肘。”

听到这里,徐啸岳眼中闪过一抹黯然。

他也明白皇帝陛下的不容易,西南之地根本不足以养这么多军队。

“钱粮一事朕与众臣会想办法,日后定然要重建腾骧四卫,朕打算将腾骧四卫建设成一支战力不输甚至超过京营的强军,到那时,朕会给你机会。”

“陛下!臣…”

徐啸岳闻言当即便要跪倒叩谢,但朱由榔挥手将其打断。

腾骧四卫是天子禁军。它不属于国家常规军事系统,而是直接听命于皇帝本人。

这一刻徐啸岳只觉体内血液沸腾,握着刀柄的手青筋暴起。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求救呼喊声,同时伴随着长刀出鞘的声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